1630年1月底,第一届海汉青年团干部进修班在悄无声息中开始了为期90天的培训课程。来自海汉治下各个地区的青年归化民共计73人参加了这个进修班,他们将会在这个培训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行政管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开发、组织行为学、经济学、法学、调查与统计、行政公文写作等等十几门专业课程。尽管由于时间和个人文化素质所限,他们所能学到的多半只是一些皮毛,但在归化民体系当中,这些年轻人却是首批接受专业行政管理培训的干部人员,学成毕业之后的资历可就跟普通的归化民干部大不相同了。
其实这些课程的内容,年轻的归化民干部们在之前的工作岗位上都或多或少地有过接触和实际操作,但并没有能够在脑子里形成理论化的概念,更谈不上摸索其中的规律,将其总结出规律化、制度化的结论。而进修班的课程就是要帮助他们结合实际情况来提升理论水平,从而能够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要求。
进修班的所在地并没有设在胜利堡,甚至都没有放在胜利港周边地区,而是位于鹿回头半岛上民团陆军军营的旁边。进修班与民团一样采取了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食堂和浴室都与民团营地共用,除了不用每天出操参加军事训练之外,基本上就跟民团没什么两样了。
这对于一心想要进入民团当兵服役的符力来说,倒是一个非常贴心的安排。下课后的休息时间,符力几乎都是第一时间就跑到民团那边的操场上,观看他们的日常操练。
而于小宝的课余时间则是忙于与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平时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多体系内年纪相当的归化民干部,而且这批学员有很多是来自于小宝并不熟悉的部门和岗位,对他来说也是一次了解整个海汉社会体系运转机制的好机会。
驻广办领导下部门主要是商贸、金融、情报、航运、移民事务及军事等领域,而民政、建设、工农生产等行业对于小宝来说仍然是较为陌生的领域,假如不是有这样一个进修班将各行各业的年轻精英聚集到一起,于小宝几乎很难会有与这些行业产生交集的机会。
至于进修班的所配备的师资力量,大概是有史以来归化民干部学习班最强的一届,除了宁崎之外,陶东来、施耐德、颜楚杰等人也都有亲自出面授课。这对于几乎要将执委会视若神明的学员们来说,效果就等同于打了鸡血一样。
这个时候的学员们未必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海汉体系中将会拥有的历史地位,后世被视为官场的“中央团干校”也还没有正式挂牌成立,但此后的纪年史中,还是习惯性地把他们称之为第一届团干校学员。这批学员中的绝大部分人在后来都成长为各个部门的第一批归化民领导人,很多历史学家认为纯种海汉人与本土民众之间的权力交接过程,也应该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算起。
在青干进修班开课的同时,距离三亚近四百海里之外的香港岛南端,由建设部组织实施的新港口工程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一期建设——位于鸭脷洲与香港岛之间海湾中部的深湾码头宣告竣工投入使用。
当然了,这个所谓的竣工其实也就只是完成了码头堤岸和栈桥的修建,至于码头上的各种设施,港内的清淤工作等等,都还尚需时日去慢慢加以完善。而深湾港口所占的工程量,只不过占了本地港口规划中大概三分之一的份额而已,后期还将有大树湾、香港仔湾一南一北两个相邻港湾码头需要进行施工,再加上鸭脷洲东北两边的军用码头,这才算是基本完成了香港岛西南端的开发。
根据临时管委会的保守预计,要完成规划中的港口建设工程,至少还需半年到十个月的时间,至于顺利与否就得看各方面的物资和人员保障是不是能够保持稳定了。而占领香港岛全岛的计划,大概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就开始实施——毕竟就算现在占下来了也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进行开发和建设。
香港岛南港临时管委会的办公室中,游益汉正与来访的陈林就眼下的港岛局势交换看法。
“所以贵方近期内并无北扩的意图,在下这样理解没错吧?”陈林小心翼翼地问道。
虽然有那么一点不太甘愿,但木材商人陈林还是被北边的明军水师和南边的海汉人同时指定为联络人,负责在中间为双方传递消息。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这个身份所带来的种种好处,不但在南北两边的港口停靠都无需再缴纳任何费用,而且能够从中知道许多的内幕消息——只要不是傻子,都很容易把这些消息变成真金白银。
陈林很清楚北边的明军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海汉人占了南边的港湾之后还会继续打岛上其他地方的主意,特别是水军所在的筲箕湾避风塘,几乎是香港岛北边海岸线上条件最好的天然良港,又正好扼守鲤鱼门这个咽喉航道,要说海汉人不会注意到这个地方的重要性,那绝对是没人信的。虽说先前海汉人主动提出了几条和平相处的规则,但水师出于颜面的考虑也并没有直接答应下来,只是默认了而已。对他们来说,海汉人的口头承诺并没有多少作用,也给不了他们足够的安全感,所以陈林肩负的任务就又多了一条,要时时打听海汉这边的最新动向和意图。
而这次过来跟游益汉见面,陈林听对方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近期都不打算涉足岛北边,忍不住便问了一句。
“陈老板这种说法不对。”游益汉摇摇头纠正道:“什么北扩不北扩的?我们海汉又不是单独一国,我们脚底下踩的也还是大明的国土啊!”
“是是是,是在下失言了!”陈林连声抱歉,抬手用衣袖擦拭了一下额头上渗出的汗水。他当然也并不会把游益汉所说的话完全当真,海汉现在的确还没有立国,然而照这个发展势头继续下去,未来数年中说不定哪一天这伙人就真的立国了,至于他们所占下的这些土地,难道大明官府发句话他们就会乖乖的还回去吗?
“陈老板,我们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这么几个月下来,相信你对我们的了解也比较多了。你看,我们都是爱好和平的人,在来到这里的几个月当中,我们也并没有做过任何违反大明法纪的事情,其实北边那些明军真的没有必要用这种恶意来揣测我们。”游益汉在这里当了几个月的执政官之后,早就不再像当初那样遇事手足无措,即便是不那么擅长的外交领域,也可以稳稳当当地跟陈林这种外来商人吹一点玄乎的大道理了。
“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呢,是希望带领这里的民众,把这个地方建成一个繁荣的港口,让大家都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游益汉不慌不忙地说道:“我们只是一群想做点对民众有益事情的商人,朝廷完全没有必要这么防备着我们。”
“是是是,游主任说得是!”陈林连声应和着,心里却是有些不以为然。
海汉初到这里,便用极短的时间完成了征地,要说本地人都心甘情愿地把地卖给了海汉,陈林是绝对不信的。而海汉能够这么快的完成征地,想必跟他们派来的上百民团兵也有一定的关系。而之后针对北边水师所发布的几条规矩,那已经不是用“违反大明法纪”能够界定的事情了,简直可以说是目无王法。
至于什么爱好和平,陈平更是打死都不信。码头上随时都能看到整队荷枪实弹的海汉民兵,海峡对面小岛上日以继夜正在施工的炮台,那难道是自己看到的幻觉吗?时不时会在附近海域出现的海汉战船,难道是用来出海打渔的吗?
不过话说回来,当这些消息陆续反馈到北边明军那儿之后,原本还很是有几分火气的水师参将也就不作声了,对于海汉人所公布的几条规则,全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如果硬要说为了和平而来,那至少这个目的倒是已经达到了。
明军水师都已经选择了服软,作为中间人的陈林自然不会不识趣地替明军再强出头,只要海汉人不说开战,那这生意就可以顺顺当当地继续做下去。海汉在两广商界的口碑非常好,陈林跟海汉交易了几次之后,也逐步认识到了海汉的良好名声是从何而来。
首先海汉人的付款方式非常方便,一张薄薄的海汉银行开出的记名银票,就可以完成货款的支付。陈林只需要在回到广州的时候拿着银票去东城外的海汉银行提取现银即可,而且由海汉开出的小额不记名银票,在广州的商圈内已经拥有了极好的支付信誉,商家与商家之间的交易大量采用了这种全新的支付方式,而这些金融手段的推广也正是建立在海汉人的良好商业信誉之上。有了这样便捷的支付方式,陈林再也不用提心吊胆地带着整箱整箱的现银出门远行了。
其次海汉在商贸过程中的高效运转也让陈林非常欣赏,他名下的货船在海汉码头上停靠卸货的时间基本上不会超过半天,清点货物完成付款也非常快,几乎是跟卸货同时完成,这就大大地提升了陈林名下货船的使用效率。以前他的船装运货物到北边的港口,至少要停留一晚才能完成卸货,但如今这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大大缩减之后,陈林每个月至少可以在广州至香港的这个航程上多跑三到四个来回,而这就意味着他每个月的收益能够因此而提高三成——这可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啊!
而海汉人对半成品木材的需求量之大,也是让陈林大为惊讶。他原本的经营规模比较有限,因为港岛上的居民本就不是太多,对半成品木材的需求也不大。而海汉人来到这里之后,立刻就是大兴土木,每个月给他下的订单几乎是过去的五倍之多——这还是因为在他之前就已经有另外两家木材供应商了,能够分给他的份额很有限。
海汉人在价格上并不会跟陈林反复讨价还价,倒是对货物的品质和交货时间要求非常严苛,如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会在货款中扣除掉相应的部分。但就算是这样,海汉抛出的订单也已经让陈林赚了个盆满钵满,去年海汉人到来之后这短短两三个月中的利润,基本上相当于过去辛辛苦苦干上一年了。
纯粹站在生意的角度来说,陈林其实还蛮希望海汉人不要就此停下,而是继续向北边扩张地盘,这样一来,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基建工程需要进行,而海汉人对木材的需求也会持续下去了。但如果海汉人继续北扩,这毫无疑问是伤及了大明的利益,海汉人现在占的地盘越多,今后大明的处境就会越艰难,这个道理陈林还是懂的,可是孰轻孰重,陈林一时间仍然还是把握不定。
“这次请你过来,还有一个事要跟你说一说。”游益汉大概也觉得寒暄得差不多了,便转换话题说起了正事:“我们这个港口现在也算是初具规模了,接下来就要开始运行正规的管理制度了……”
陈林立刻坐直了身体,竖起耳朵仔细听游益汉的话。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已经知道海汉人的特点之一就是规矩特别多,繁杂到甚至在路上行走时该走左边还是右边都要规定的地步。而之前因为港口工程并未完成,所以也谈不上有什么制度可言,反正船到了就靠岸卸货,卸完就收钱走人。如今游益汉主动提起这个事,陈林认为大概这其中是有什么特别的说法了。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0_636/64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