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帝女权途 > 赴苍梧
    诸国再怎么战乱频繁,那也是民族内部的事,就算常有坑杀降虏的事件发生,但是也几乎从来没有过屠杀平民百姓的事情发生。

    上一个攻城之后屠杀平民百姓的,早就被列国不约而同群起而攻之了。

    但胡人,这等残暴不仁的异族,他们是不讲道理的,烧杀抢掠是他们常干的事情。君不见与胡人相邻的几个国家,哪怕与其他国家的战事再如何胶着,边境上也始终会保留与胡人相抗的精兵良将。

    睢王为了挡住黎国,竟与匈奴等几个胡人部落签订条约,引他们入关,意图驱逐黎国军队。

    赵平领三十万兵马,那时想的已经不再是亡睢了。全军上下唯以驱逐胡人为目标,无论如何,都要将他们赶回草原上。

    赵平战死,三十万军士也抵抗地越来越难。

    而就在那时,匈奴忽然谴使来黎国,愿与黎国和谈,撤出睢国。提出了许多条件,其中之一,就是为王这单于迎娶公主温华。

    这是十年之后的事情。黎国在与蜀、淮、北江三国的联合抗衡中,就持续了五年。

    五年后

    随着蜀、淮、北江三国联盟的最后一支精锐部队也被黎国消灭。至此,江末以来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个联盟,也宣告失败。

    黎国一鼓作气,直取淮国王都,破王军万余,俘获一众王室贵族,淮,亡。

    这一年,是黎王奕登基的第二十二个年头,一生夙愿将要实现,他仿佛年轻了十岁。

    淳于王后笑他:“王上这么高兴,那怕是将来攻破其他邦国,一统天下的时候,王上岂不高兴地要飞天遁地了?”

    黎王奕哈哈一笑:“王后果然懂朕。你呀,从小就喜怒不形于色,不过朕也不差,也就是在你面前才会这么不顾形象哈哈。”

    “攻破三国联盟这么大的好事,王后娘娘合该高兴才是,如今举国上下都很高兴呢。”侍女迎雪说道。

    黎王奕屏退了下人,留下与王后二人,他无奈地看着淳于王后:“都五年了,王后你还是耿耿于心,真的就不能释怀一二吗。”

    淳于王后苦涩地说:“王上,她是我的女儿,十月怀胎,臣妾如何能释怀。”

    黎王奕叹息一声:“这五年来,我们没有一刻不在派人追查温华的下落。可是仍然没有半点线索,其实我一直想说,这会不会也是楚氏的算计,好让我们一直找下去,一次次的希望与失望。”

    “便是只有一线希望,我也不会放弃的。”淳于王后坚定地说。

    每每提及那个不知生死的真女儿,萦绕在二人中间的都是化不开的焦愁。黎王奕说了几句又回到政事上来:“下个月朕打算派叶知书赴任苍梧城,你意下如何?”

    “王上打算让知书去苍梧城,可他才十五岁,您不是打算让他先去军中历练两年,再回来同他父亲学习政务的吗?而且他这么小,没有半点处理政务的经验,去了苍梧城能做什么?”淳于王后颇为不解。

    黎王:“叶家世代效忠黎国,叶策更是给大黎生了几个好儿女,每一个都是国之栋梁。你也知道,这个世界上朕最信重的人,除了你,就是叶琛。叶琛带兵打仗不如他大哥叶晟,论辩谋断不如他三弟叶得。但做事稳扎稳打,对什么事情都精通三分,他的独子叶知书,也是叶家这一辈的小年轻中,最得朕心意的。将来,不止叶家的门楣要靠他撑起来,黎国的江山社稷也需要他来辅佐啊。”

    黎王登基数载,那些一路跟着他走过来的文臣武将们,也逐渐走向了中年甚至暮年。朝廷需要新鲜的血液。可惜,虎父犬子,而今他委以重任的大臣们,他们的下一代出类拔萃的太少。

    “王上想培养知书,臣妾明白。只是苍梧城偏远,王上怎么会选了那里?”淳于王后仔细思量一番,苍梧城地处南域,语言、文化、风土人情都与黎国大相径庭,纳入黎国版图也才十几年……等等,淳于王后反应了过来,“您是想培养知书,去治理列国遗民?”

    让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在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养成的关键时期,背井离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切从新开始,是最容易培养出一个适应性强的人出来的。

    在黎王登基的前十几年,黎国一举拿下越、晋、乾三国。越国和晋国与黎国地理位置相近,拿下后治理起来也相对简单。但到了乾国,就有千里之遥了,得益于先祖们的统一伟业,虽然各国早已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但在需要和习俗上仍谬以千里。

    早前江朝统一天下的时候,为了促进各地的融合,那时候的君臣就已经想破了脑袋,甚至屡次实行强行移民政策。虽然不近人情,但也颇有成效。可是天下分裂这么多年,各国之间商贸废弛,民不敢移。

    国家分裂还能有合并的时候,可若是民心都分裂了,就很难再融合在一起了。

    只是将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十五岁少年,刚开局就投入到南域这等异族之地来培养如何治理列国遗民的地狱模式……怎么着都有点不太像干人事的样子。不过黎王下此决定,必然是也和叶家通过气了。嗯,叶琛自己都觉得没问题,那就这样吧。

    这并非是叶知书第一次出远门。他们家代代谏臣,至曾祖父时,与先黎宣王不睦,悲愤离开奉京,受当时的大将所邀,入军营为幕僚,从此叶家就开始了文臣武臣并驭。幸而,先孝文王和当今的黎王奕都是举世罕见的明君。他们对臣子不仅有绝对的掌控,也有绝对的信任。

    叶知书的父亲和三叔就是承了文臣的路,三叔能言善辩,纵横捭阖,是为当朝宰相,虽因各种原因经历两贬两复,但依然深受重用。父亲性子耿直,沉默寡言,是黎王奕的伴读,也是黎王奕最信重的心腹。大伯从小长在军营,武艺高强,精通兵法,虽非名将,也颇有威望。

    作为叶家的孩子,叶知书从小就在文韬武略的氛围下影响。

    小姑姑经商,常年走南闯北,叶知书幼时得幸和她一起见识过许多地方。

    不过这还是他第一次到苍梧城来。

    明明才五月,却已经颇为燥热。

    苍梧城的城主在去岁被抄家下狱,苍梧城原本城主府里一应官员几乎都被连锅端了,现在衙署里主事的人是黎王从河东调过来的州官,有多年的治理地方经验。但是治理一个风土人情与黎国大相径庭的地方,也颇为不易。

    他与叶知书攀谈一番,一边感慨不愧是叶家子,小小年纪就有这般谈吐才华,日后必为良臣啊。一边又遗憾,可惜了还是小小年纪的时候,初出茅庐虽有才华却没有经验,治大国如烹小鲜,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地方郡州也一样。政务的治理,仅有天赋和才华还不够,经验和阅历也极为重要。

    而这经验与阅历,哪怕读的书再多,再有天资,每个两年以上的积累,都是还不够火候的。

    看来王上将他调任到这鸟不拉屎的苍梧城,是为了好好帮助叶知书累积经验,熟悉政务的。

    曹憬打定了主意,他一定要倾尽所能,早日帮叶知书积累足经验。到时候,他也能早点告老还乡回老家含饴弄孙。

    天知道,他本来是打算在今岁初上表辞官的。他在官场上兢兢业业了一辈子,因为摊上了一个懒上司,天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每月一次的休沐还经常被占用,就没享受过几天和家人在一起的好时光。半年前他的长孙出生了,曹憬喜欢地不得了,做梦都是孙儿承欢膝下的场景。

    但是辞表刚刚写好,还没呈上去呢,朝廷里不巧就来了圣旨,黎王亲自选调他到苍梧暂代郡守一职。

    圣旨既下,他总不能再将辞表呈上去吧,否则不是明晃晃地跟黎王作对,到时候别说告老还乡,享天伦之乐了,万一黎王一怒,一个大不敬的罪名扣下来,家都能给抄了。到时候全家都喝西北风去。

    为了几年之后能够名正言顺地辞表归乡,曹憬打定了主意,要倾尽才能,全力培养叶知书。

    然而,这天曹憬刚走到衙署门口,衙署里的小厮就一脸惊慌失措地出现在了他面前。

    “不好了曹大人,小叶大人被海寇给抓走了。”

    苍梧城临海,自古以来海贼频繁。有落草为寇的流民,也有坐船从遥远的海外之地来此心怀不轨的异族之人。

    不管哪一种,既是海寇,他们都是残暴且贪婪的。

    叶知书的身份,在苍梧城知道的人极少。许多人以为他姓叶,年纪轻轻就能有这般机会,应是奉京叶家的旁支吧。毕竟若是嫡系,又怎会小小年纪来他们这山高路远的地方上任呢?

    曹憬脸色苍白,心如死灰,他不敢想象,若是叶上卿的独子在他的手底下出了什么事,他该如何负罪,还能不能善终。

    “来人!”他将苍梧城所有精锐全部调来,命令调遣水军的总兵,倾尽所有人力去救叶知书。

    本以为这是一场恶战,曹憬在衙署里等得着急不已,嘴角一个下午的时间都起了好几个水泡,天还没黑,终于等来了消息。

    “如何,小叶大人救出来了吗?”他上前一步询问。

    “禀告郡守,张总兵他,他被海寇杀了!”

    曹憬双脚一软,险些一屁股坐到地上。

    反应过来后,他跺脚大骂:“狂妄,狂妄之徒,本官定要奏禀朝廷,发兵剿灭海寇,绝不姑息。”

    “对了,小叶大人如何了?”

    衙差说:“小叶大人他,他,他——”

    “你快说啊!”曹憬两眼急得都要喷火了。

    “他在打斗中被海寇挟持,然后,不小心掉进海里了……大人,大人。”

    衙差的嗓音也带上了哭腔。眼看曹憬两眼一翻就要晕过去,他赶紧将人扶起来,照着人中的位置掐下去。

    “征派所有人手,一定要找到小叶大人。”一个下午的心力交瘁,曹憬又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子了,身体体力不支,还真撑不住了,昏过去前他仍不忘嘱咐。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01_101870/71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