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儿这天,北平人历来都把这天当做年禧,也就是说,从这天开始,就是正式过年了。关府上下都起了个大早。早早用过膳之后,关德昌就带着关泽前往白云观里烧香拜神,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其他人则在家里点景,把关府好好点缀点缀了一番,贴对联,挂红灯笼,弄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

    关老爷二人从道观回来,稍作休整后,便与夫人一起换好了素净整洁的衣裳,前往自家祠堂。

    到了祠堂门口,关老爷轻轻推开那扇略显陈旧的大门,一股淡淡的香火味扑面而来。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能感受到先人们的存在。进入祠堂后,三人恭敬地跪在祖宗牌位前,点燃香烛,默默向祖先们诉说着这一年来家中发生的大小事情:家庭的和睦幸福,生意场上的风风雨雨等等。每一件事都是那么的真实而深刻,让人感慨万分。

    关夫人此时跪在蒲团上,她双手合十,闭上双眼,虔诚地祷告着:这么多年来,她过得平平顺顺,没有什么大的烦心事,老爷精明能干,自己从不缺衣少食,泽儿虽我行我素了一些,但好在良善,没有什么坏性子,只求他能早日成熟些,打理一些生意场上的事,为他爹爹分担分担。

    在这个过程中,关老爷和夫人都显得格外虔诚。他们深知,这些祖先们曾经经历过无数的艰辛与困难才换来如今的家族繁荣。所以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会来到这里祭拜先人,表达对先辈们的感激之情,并祈求来年能够一切顺利、平安健康。管泽虽然对这样的仪式不在乎,但终究不敢在这里说些什么。

    整个祭祀仪式持续了约半个时辰左右才结束。最后,关老爷再次向祖先们磕了三个头,表示敬意。然后缓缓站起身来,看着眼前那些排列整齐的牌位轻声说道:“列祖列宗在上,请保佑我们一家新的一年里事事顺遂吧!”说完一行人离开了祠堂。

    尽管已是年三十,大街上依旧人来人往,卖各种玩意的小商贩还在走街串巷,大声吆喝着。时间尚未到正午时分,街头巷尾便已传来阵阵清脆响亮的爆竹声响彻云霄。这一天的孩子们是绝对舍不得睡懒觉的,都早早的起来,大街小巷,呼朋引伴玩起来了。

    关府今日的午餐也比往日显得丰盛许多。吃过午饭,关老爷就出府去了,今日除夕,给各铺子里的长工散点银钱,放个早假,开心过节去。

    贴福字也是午饭过后才开始贴的,讲究由外到内贴,先贴头福,再贴门福,最后就是倒福了,贴毕,这一年的福气,都从外面到咱自个儿家了!

    后厨也忙忙碌碌了一天,年夜饭终于端上桌了,老北京人的年夜饭那也是相当的讲究,大年三十晚上这天,全家人甭管在哪,有多忙碌,都要赶回来吃上这顿全家热热闹闹的团年饭,也叫合家饭。年夜饭荤素搭配,凉菜热菜,冷荤,大件儿,清口菜,样样不少。关家人齐聚一堂,推杯换盏。

    今日对于府上的家仆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个特殊的日子,他们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味佳肴竟然都出现在了餐桌之上——那肥美的大虾让人垂涎欲滴;还有那些珍稀的水果如橘子和枇杷等,更是令众人大饱口福。而更为难得的是,今夜老爷格外开恩,允许他们放下繁忙的工作,尽情地欢聚一堂,享受这轻松愉悦的时光。于是,这些家仆们纷纷聚拢起来,谈笑风生,嬉戏打闹,好不热闹!仿佛所有的疲惫与压力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心欢喜和对生活美好的期待。

    虽然众人皆已沉醉,但他们仍然强打精神,坚守着年岁更替之时的传统——守岁。而此时的顾辰夕尚未成年,众人心中对这个孩子充满了关怀与怜惜之情,特意为他准备了压岁钱。

    自双亲离世之后,年幼无依的顾辰夕只能投靠于邻居家中。然而,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倍感艰辛和委屈。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故乡,远赴南方寻找亲人。说是寻亲之旅,可实际上那个所谓的“亲人”却是他从未谋面之人。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这场行程注定无果,不过是一个迫使自己远离故乡的借口而已。

    大家终究抵不过困意,纷纷闭眼睡去,今晚天上的星星可真多呀,哪一颗会是父母呢?如果他们在天有灵,希望能够看看我,保佑我在这里安稳地寄居着吧。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众人终究还是被无尽的困倦所吞噬,一个接一个地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然而,顾辰夕怎么也睡不着,他轻手轻脚地走到后院,漫无目的地踱着步。

    漫步在这片寂静的庭院之中,顾辰夕心中思绪万千。抬头仰望星空,只见繁星点点,如同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浩瀚的天幕之上。如此美丽的景象令他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这么多星星,哪一颗才是我的父母呢?”顾辰夕喃喃自语道,眼中闪烁着思念的光芒。他想起了曾经与父母共度的美好时光。每年的除夕,一家人其乐融融聚在一起,虽吃着粗茶淡饭,但安心无比。父亲小酌几杯,便会诗兴大发,吟诗作对;母亲满眼欢喜的看着大家,而他则与两位姐姐嬉笑打闹。如今,自己身处异乡,无依无靠,只能寄人篱下,心中不由得涌起一股酸楚之感。

    “如果你们在天有灵,请一定要看看我啊!保佑我能在这里平安无事地生活下去……”顾辰夕低声祈祷着,仿佛那遥远的星辰能够传递他对父母的深深眷恋和祈求。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他渴望得到一份心灵的慰藉,希望远方的父母能够给予他力量和勇气。

    就这样,顾辰夕在星光下徘徊许久,任由思绪飘散。

    厅堂里仍旧热热闹闹,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关泽觉得头脑发昏,浑身燥热,便借故也来到庭院里吹风,脚步不知不觉走到后院,关泽看到顾辰夕独自一人在庭院,便上前去:“你为何也在这院落里踱步?”

    顾辰夕闻声一惊,急忙转过身回答道:“回禀少爷,其他下人都已经入睡了,小人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便来到这院子里走走。”

    “哦?那你今年多大了啊?逢年过节也不回家看看,难道就不想念家人吗?”关泽好奇地问。

    顾辰夕低着头,轻声说道:“回少爷的话,小人今年正好十七岁。家中的亲人们早已离世,只剩下我孤苦伶仃一个人,实在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因此只能出来找点活计谋生,勉强混个温饱罢了。”

    关泽微微点头,表示理解,他叹口气说:“在这样团圆的节日里,难免会让人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但你也不必过于忧愁,以你的勤劳和机智,只要在我们关家勤勤恳恳做事,一定不会饿肚子的。”

    说话间,关泽忽然想起前两日发生的事情,于是顺口问道:“听你说话文质彬彬,条理清晰,想必是读过些书、识得些字吧?”

    顾辰夕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他谦卑地回答:“谢少爷夸奖,小人只是略识几个大字而已。小时候父亲常常教导我诵读一些四书五经之类的,虽不精通,但也算是略有涉猎。”

    将笼中雀视为挣脱束缚而受伤之鸟,此想法实非寻常。况且一介下人,终日为生计劳碌奔波,尚有如此觉悟,实非一般不识字之人所能具备。这个人不简单,他一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过往。一阵寒风吹来,关泽打了个冷颤,他也不再多想,转身回房去。

    顾辰夕送别关泽后,也缓步回到房间。他静静地躺在床上,眼神空洞地望着房顶,心中却思绪万千,难以入眠。

    回想起与关泽相处的点点滴滴,顾辰夕不禁感到有些疑惑。一直以来,外界对关泽的评价都是我行我素、不拘小节,哪会记挂下人的事,但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顾辰夕发现事实似乎并非如此。至少在对待下人方面,关泽表现得非常和蔼可亲,并没有丝毫架子。

    “难道大家都误解了他?”顾辰夕喃喃自语道。他开始仔细回忆起与关泽交流的每一个细节:关泽总是微笑着和仆人们打招呼,偶尔还会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遇到麻烦时,关泽也从未责备过任何人,而是宽恕……

    越想下去,顾辰夕越发觉得自己以前对关泽的看法太过片面。或许正是因为关泽这种平易近人的性格,才让那些下人们对他忠心耿耿吧!

    想到这里,顾辰夕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他知道,人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交往。而对于关泽,他决定以后要多花些心思去了解,说不定能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呢!就这样想着想着,顾辰夕终于慢慢进入了梦乡……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04_104768/159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