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曹大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时,小吏一瘸一拐地走了进来,打破了室内的寂静。

    曹大器瞥了一眼小吏那显然是被殴打的伤势,眉头紧锁。他曾设想过那些礼部官员会再次找借口推诿,但他万万没想到,他们竟然会如此嚣张地动手打人。打他的人,不就等同于打他的脸吗?

    这个小吏,曹大器一直颇为看重。在这个尚书权势滔天的礼部里,大多数人都对曹大器避之唯恐不及,生怕与他有任何牵连而得罪尚书。

    然而,这个小吏却与众不同,不仅不畏惧权势,还时常耐心地帮助曹大器解说各种繁琐的规定。

    “谁下的毒手?”曹大器脸色铁青地询问。

    小吏却低头谦卑地回答:“大人,是小人自己不小心摔的。”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是心有余悸。

    曹大器紧盯着小吏,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深知这个小吏是在为他考虑,不想让他卷入更深的纷争。但曹大器岂能容忍帮自己办事的手下,受到如此欺辱?

    “别怕,说实话。如果你在礼部待不下去,我会向长公主请示,将你调到其他地方。”曹大器的声音柔和了许多。

    听到曹大器的话,小吏的眼眶微微湿润了。抬头看着曹大器,声音哽咽地叙述起事情的经过:“小人帮大人去礼部办事,他们依旧找借口推脱。小人不想总是给大人办砸事情,所以就站在一旁等待他们忙完。没想到那些大人们竟然恼羞成怒,认为小人在嘲讽他们,就以扰乱礼部秩序为借口,对小人进行了杖责。”

    说到最后,小吏的声音已经变得沙哑而无力。

    而曹大器的脸色则越来越阴沉。

    曹大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好好好,这些官员们不仅不办事,还敢动我的人,这分明是在向我挑衅!”他猛地转身,看向身旁的小吏,“他们有没有看过我给你的东西?”

    小吏战战兢兢地回答:“看……看过了,大人。他们说那是垃圾,狗屁不通,伤风败俗之类的。”

    曹大器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怒极反笑,一把拽住小吏的胳膊,“走,我带你去找他们讨回公道!”

    小吏被曹大器的气势所震慑,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说:“大人,还是算了吧!我……我怕!”

    “怕什么!”曹大器豪气干云地说道,“有我在,你怕什么?你可知道我背后有谁撑腰?”

    小吏心中虽然困惑,但他误以为曹大器所说的是长公主,而长公主正在责罚曹大器,老丈人沈相才是曹大器真正的靠山。不过,这些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选择了相信曹大器,于是壮着胆子跟了上去。

    曹大器带着满腔怒火,大步流星地来到了打了小吏的办事处。

    一把推开门,气势汹汹地走了进去。里面的官员们被他的突然闯入吓了一跳,纷纷抬头望去。

    曹大器微微一笑,转身向那名小吏温和地询问:“哦,对了,这位小兄弟,还未请教你贵姓?”

    小吏显得诚惶诚恐,急忙躬身回答:“大人,您真是太客气了。小人姓张。”

    “小张,很好。”曹大器点了点头,“现在,你指一下,刚才都是谁对你动了手?”

    小张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用颤抖的手指指向了人群中的几个身影。

    曹大器顺着小张手指的方向望去,然后冷冷地开口:“被点到的人,站出来,向小张磕头认错!”

    此话一出,礼部侍郎林守义猛地拍案而起,满脸的愤怒:“曹大器,你不要欺人太甚!你这些离经叛道的想法,只会扰乱我们礼部的秩序!”作为礼部的资深老臣,他始终坚守着传统的礼仪和规矩,对曹大器提出的改革方案深恶痛绝。

    曹大器却毫不畏惧,直视着林守义的眼睛,坚定地说:“林侍郎,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思维也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并不是为了扰乱秩序,而是为了让这个国家的民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我们作为朝廷命官应尽的责任。”

    两人的争吵声在宽阔的大堂内回荡,其他官员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窃窃私语。

    “噢?看来林侍郎都看了我的那些东西了!”曹大器似笑非笑地挑眉。

    林守义眉头紧锁,沉声回应:“那是当然,本官对你的那些所谓‘创新’持保留意见,自然是经过仔细研读后才下的定论。”

    曹大器不紧不慢地从袖中掏出一本《千字文》,“敢问侍郎大人,这初学者的启蒙读本,您又为何不赞同呢?”

    林守义瞪了那本书一眼,语气严厉地指责道:“曹大器,你这些所谓的启蒙读物,只会扰乱学童的纯真思想,甚至可能对朝廷的稳固统治构成潜在威胁。这些都是些离经叛道、不合正统的东西!你这样做,简直是在误导年轻一代!”

    面对林守义的严厉指责,曹大器却显得格外冷静,“林侍郎,您言重了。这些读物不过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更好的理解文字。只有变革,大夏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林守义不屑地哼了一声,“你说得倒轻巧!就拿你那本书的开头来说吧,我读了都感到费解,更别提那些刚刚启蒙的孩童了!”

    “哦?是吗?”曹大器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却也没打算继续与林侍郎争辩下去,是好是坏,结果更有说服力。

    曹大器又拿出那些准备刊发在民报的诗稿,再次询问,“林侍郎,这些诗稿又是什么问题,不给批准的呢?”

    林侍郎眉头微蹙,“曹大器,我虽然很钦佩你的诗才,但你这也算诗?几岁孩童都能写出来! 你这是江郎才尽了吗?还妄想刊发在民报上,写出来占用地方吗?民报可是代表大夏朝廷的刊物,发出去丢的是大夏朝廷的脸!”

    【注:其他词语实在无法精准表达,就用江郎才尽这个成语吧!就当这个世界也有这个典故!只能说汉语的成语压缩包太厉害,无可替代。】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07_107797/2532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