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在选择英雄的阶段仔细的思考过,对面都是线上比较强的人,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林峰应该选一个对线能力比较强的,尽可能让自己在线上有优势。
可转念一想,这种方法似乎并不适合林峰现在的战队,他们战队里面只有林峰自己一个人,有可能在线上拿到优势,其他人都打不赢。
这战队的整体实力本来就很差,这是所有人都很清楚的,这个战队之所以能在上个赛季夺冠,有一半以上的功劳都来自于林峰,不然光凭这些选手,根本就不可能拿到冠军。
就算林峰拿一个线上比较强势的英雄,确实在对方手里面拿到了优势,可这对于比赛的影响也并不是特别的大。
对面毕竟是出名的上单选手,林峰总不可能直接把对面给杀出来,如果只是一些微弱的优势的话,在后期团战里面根本就体现不出来,毕竟其他几个队友都没什么优势,打团肯定还是对面更强。
林峰仔细思考了半天,最终选择了一个比较折中的英雄潘森。
潘森这个英雄线上能力并不差,主要是前期他的技能伤害比较高,这也就导致他的对线期会比较凶,而这英雄也同时兼顾了游走的能力。
潘森的大招可以在半个地图的范围之内进行空降,落地之后会对大范围内的敌人造成魔法伤害,同时造成减速,游走还是比较好用的。
但看到林峰选择这个英雄之后,有些队友还是提出了疑问。
“林峰怎么选这个英雄啊?这英雄线上压制力确实还可以,但绝对算不上t0级别的压制,为什么不选一个线上更强的呢。”
林峰也直接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你们光想着线上能力强就行了,但是你们不考虑一下游走的问题吗?这场比赛你们谁有信心能够压制住对面,既然都没有信心的话,肯定是需要我帮忙的,我选这个英雄也能照顾一下你们。”
听到林峰这样说,大家才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对面这一把选择的英雄是巨魔之王,这英雄单挑非常强,在所有的英雄里面,如果论六级以后的单挑,几乎很少有人能够打得过他。
巨魔之王到了六级之后,大招可以吸取对方的抗性,而且还可以不断的吸血,他的这种吸取不光是可以减少对面的抗性,同时可以把减少对方的这部分抗性加到自己的身上。
这就会导致对面的抗性越来越少,而巨魔之王越打抗性越高。
到了六级之后,巨魔之王基本就处于一个无敌的状态了,哪怕打野过来游走,两个人也不一定能够杀得掉他,因为他手上的e技能可以阻止一下打野的路线。
巨魔之王的e技能可以在空地上面生出一个石柱,这个柱子是可以拦截敌方的路线的,无论用任何办法都没有办法通过,在释放的一瞬间,还会对空地上的敌人造成短暂的击飞效果,而且在这柱子附近还会造成减速。
选出这个英雄的目标也非常的明显,就是想针对林峰来打,他们都知道林峰是这个队伍的核心,那上路就必须要拿到优势,如果选择一个中规中矩的英雄,肯定是在林峰手里面拿不着柔式的。
即便雷蛇战队是一个新建成的战队,但是里面的这些选手可都是以前联赛的老选手,他们以前也和林峰有过很多次的交战,对林峰的实力他们再清楚不过了。
别说是他们战队的上单了,就是整个联赛里面,也找不出任何一个能够在线上压制林峰的上单选手,既然如此,他们就不能像以前的比赛那么打了,必须选出一个能够绝对压制林峰的英雄。
这时候巨魔之王就成了一个最好的选择,这英雄的操作也比较简单,只要会玩,基本上是不可能出现什么失误的。
林峰这一把让自己家的打野选择了一个游走比较强的蜘蛛,这个英雄的游走能力非常强,在没有到达六级的时候就可以拥有6个技能。
因为蜘蛛这个英雄的特性,它的技能是可以上来就学习大招的,这就导致他一级就已经有两个技能了,因为他有蜘蛛和人两个形态。
在两个不同的形态之下,它的技能也是完全不同的人形态的蜘蛛可以拥有远距离的攻击,而蜘蛛形态的时候可以有一些突进和逃跑的技能。
前期技能比较多,手里面也有控制技能和突进技能,这就导致蜘蛛在游走这个方面做得非常的优秀,这也是游走英雄里面一个比较强势的英雄,但缺点就是后期比较弱。
蜘蛛前期游走很强中,中期的伤害爆发也非常的高,秒掉一个后排不是什么问题,但到了后期他就会显得非常的乏力。
但林峰这把就没打算让这个打野打后期,他们只需要在前期打乱对面的节奏就可以了,这场光靠林峰自己肯定是赢不了的,林峰这个潘森只能顾得了半个地图,并不能全图传送。
潘森想要游走就只能依靠自己的大招,他是绝对不可能带传送的,因为潘森这英雄的基础伤害还算是比较高,但是不足以秒杀掉对面,所以他必须依靠点燃。
这种高端比赛闪现是必须要有的,闪现可以提高一个选手的上限,很多时候表面上看已经没有办法跑了,但闪现就会救他一命,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带闪现。
既然闪现和点燃哪个都舍弃不了,那潘森就注定带不了传送,这样一来林峰最多也就只能支援到对面的上半野区和自己家的中路。
这样比赛的局势就非常明显了,下路的队友明显没有人帮助,所以林峰才让自己家的打野选择了蜘蛛,这个蜘蛛可以代替林峰去下路游走,尽量帮自己家下路的队友拿一些优势。
其他位置上的英雄选择也都是在林峰的指挥之下完成的,他们大多数选择的都是一些线上比较稳定的,不容易被对面单杀的英雄。
中路这一把选择的是卡萨丁这英雄在前几集的时候需要抗压,但是一旦到了六级,对面瑶想杀他,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而且这个卡萨丁选择的非常的妙,卡萨丁的游走能力也是非常爆炸的,他的多段位移技能,让他在追击当中有非常优秀的能力。
卡萨丁的大招冷却时间非常的短,每一次释放大招都可以朝着前面位移一段距离,并且对范围内的敌人造成伤害,在前期的时候这个技能比较费蓝,因为每一次使用都会比上一次的蓝量翻倍。
但好在前期的游走不需要进行长距离的追击,简单的几个大招基本上也就够用了,林峰让他选择这个英雄的主要目的,也是让他在打野刷野的期间去给对面下路压力。
这一把虽然选择了蜘蛛,打野的游游走节奏应该会比较舒服,但林峰始终觉得不够稳妥,毕竟打野不可能永远在下路帮忙,他也要有自己的刷野时间。
在这段时间对面的下路一定会给自己家足够的压力,那唯一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让中路过去帮忙。
卡萨帝这英雄清兵线并不算是特别快,但是好在也不慢,清了兵线之后,又可以依靠自己的大招,快速来到下路帮忙。
下路的射手选择的也是一个保命能力比较强的探险家,这英雄非常的灵活,e技能可以进行一段位移,哪怕是穿墙也是可以的。
而辅助选择的则是深海泰坦,这也作为全家唯一的一个前排英雄了,深海泰坦又有着非常强的控制能力,在后期打团的时候作用也是非常的大。
但表面上来看,这个辅助和探险家并不是特别的相配,因为深海泰坦手上的控制技能比较多,自己又是一个硬辅,需要顶在最前面,但探险家前期的伤害比较低,没有办法在短时间之内秒杀掉对面。
如果按照正常的思路来打,配合探险家肯定要选择一些软辅,比如娜美之类的英雄,可以给探险家增加一个攻击状态,两个人都是手比较长的英雄,可以远距离进行消耗,而且又都比较灵活。
可这一把在选择英雄的时候,最后只剩下了一个辅助位,林峰发现全家都没有前排,他作为上单,潘森虽然可以出肉,但是一旦林峰这一把出肉,比赛会变得更难。
全家唯一有可能打出优势的就只有林峰自己,林峰又在这个时候选择出肉的话,那基本上就没什么希望了,一个肉是不可能带领自己家走向胜利的,哪怕他的经济再高,他也最多就是多挨一会儿打。
所以最终经过林峰的仔细选择,还是让辅助选择了这个深海泰坦。
虽然和探险家之间的配合没有那么完美,但林峰本来也不打算这一场让他们拿到什么优势,只要他们稳扎稳打,保证自己不死就行了。
要是只有这么一个要求的话,那深海泰坦还是能够做到的,他手上的控制技能非常的多,又可以将敌人给勾走,想要保住探险家,简直太容易了。
这个级别的探险家是不可能随便交出自己的位移技能的,只要有一个e技能在手里探险家基本不会死,更何况手里又有闪现和治疗。
探险家教交出自己的e技能,再交出一个闪现,这就已经是两段位移了,再加上一个治疗能回口血,还能增加自己的移动速度,谁来了也追不上他。
更何况身边还有一个深海泰坦,手里面大把的控制,想要在这么多阻碍下面完成对探险家的击杀,基本上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这一把下路肯定是能稳得住的。
林峰觉得这把的阵容选择的还算是比较保险,虽然和之前教练给他们出的方案不一样,但林峰觉得自己临时改的这个方案也不错。
很快比赛就开始了,林峰出门的时候买的是一把长剑,加上三瓶药水。
买常见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长剑的攻击力更高一些,后续出装也会变得更快,因为潘森出的也都是一些物理穿透的装备,都是需要长剑的。
前期的出门装来看,多兰之间的性价比明显会更高一些,不但能够增加攻击力,同时还能增加生命值,而且在平a的时候还能恢复一定的血量,但这装备不太适合潘森。
潘森大多数时间还是要依靠自己的q技能来打伤害的,他的高爆发也是来自于他的技能,而不是来自于他的普通攻击,多兰之剑明显对普通攻击的加成更大一些。
更何况林峰这一把打的是巨魔之王,根本不可能硬着头皮上前和对方打,巨魔之王不但可以用大招偷抗性,他的q技能还可以吸取攻击力。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在单挑的时候非常强,减少敌人攻击力的同时,又能增加自己的攻击力,这要是不强就怪了。
林峰和巨魔之王打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和对方贴身打,一旦贴身就会被巨魔之王抓到很多的机会,尤其是在他三级之后。
巨魔之王的每一个技能都非常有用,所以他到了三级一定会把每一个技能都学习一下,这样一来,他不但有q技能偷取攻击力,还有w技能增加自己的吸血和攻击速度。
巨魔之王的w技能也是他非常重要的一个技能,可以将极大范围之内化身成自己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之内,巨魔之王可以增加移动速度,还可以增加自己的物理吸血。
至少在前期来说,拥有这几个技能的巨魔之王,很少有人能够打得过他,更何况三级之后他还有了一个业绩呢,你要是打不过想跑都跑不了。
好在潘森这个英雄不需要近身,也能造成一定的伤害,潘森的q技能是有两种释放方式,如果直接释放的话,会对面前的敌人造成一定的伤害,这也是他的主要输出技能。
q技能还有一种释放方式就是蓄力,蓄力过后,可以让q技能的距离变得更远。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0_10394/14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