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两年之后
欧洲的一切事情都在按照既定剧本演进,该打仗的打仗,该贸易的贸易,就这样子过了两年,一切仿佛又变的不一样了。
先是苏伊士运河的正式开通,这条上百公里的运河河道可以通过所有商船和军舰,旱地行舟这样的把戏可以不用了。而且正好是米尔恰生日那天开通,这也是公司送给皇帝的一个礼物。
有了这条运河,红海贸易可以快速提升,而且公司可以在这里收过路费,这样可以赚回来一点成本。
至于马穆鲁克,之前没有顾及到他的感受,因此罗马与埃及重新订立条约,运河由罗马控制,但保证马穆鲁克可以在重大事件时过河。拿着新的盟约,特使美滋滋的走了。
罗马商人的船只也可以去东方贸易了,但为了保护东印度公司的利益,皇帝签署法令:印度地区的贸易只能有东印度公司进行,印度货物只能由公司商船运输。
这样的情况直接让罗马商船涌入红海,既然印度不能去,那就去更远的东方,他们经营其他的总可以吧。而且他们的商船都是在贸易厅登记的,是完全合法的。
而且运河开通移民数量也超过了每年1500人,看来东方贸易已经让不少人起了冒险的心思,加上条件实在是优厚,就举家搬迁。锡兰、福尔摩沙和印度是首要选择,这里的土地肥沃,老老实实的耕种几年就能成为地主。
米尔恰统治期间罗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成就,这样蒸蒸日上的帝国足以让他在史书上添一笔。瓦拉几亚大公米尔恰于水火之中拯救了岌岌可危的罗马帝国,相信自己的名声肯定会很好。
此外,匈牙利举行了王储的确立仪式。直接吞并匈牙利的方案破产,转而采取联姻来保持同盟。彼得从匈牙利回来后也向米尔恰表示需要从家族中寻找一位合适的女性联姻。就这么找着,最终比匈牙利王储小两岁的玛格丽特被选中,彼得应该管她叫侄女,这是他表弟巴萨拉布的女儿。
彼得重新回到参政院,这次他拥有的权力更多,一些平常的事情皇帝直接推给彼得,他只要签字就可以。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他有点赶不上趟了。为了让帝国长久下去,米尔恰正在给彼得铺路,希望能够锻炼他的执政能力,这样也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彼得回到中枢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拜塔克什教团的叛乱,当地政府已经下令严查,但还是有一些人藏在帝国,随时准备造成动乱。
彼得当机立断,利用重金引诱人互相告发,只要属实,一个人可以换取10列伊。同时实行连坐制度,一人藏匿全家流放处死,如果告发则减轻处罚,在这非常时期,就得用些非常手段。
一年下来教团的人的确减少了,但这其中也有冤假错案的出现,当地民众为了获得奖赏就会诬告他人,一些人能够查明无罪释放,另一些人则成为了刀下亡魂。彼得还不停的传播这一切都是拜塔克什教团害的,只要他消失了就不会有这么多事情。
当地的民众本就与教团不对付,现在这样的宣传下仇恨直接起来了。教团在当地的活动更加困难,人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帖木儿帝国的新任苏丹沙哈鲁已经和黑羊王朝和札剌亦儿王朝订立合约,并且与罗马签订友好互助条约,北部地区基本回归和平。两个新兴国家也犯不着与罗马对对碰,就相继签署协议就没了。长途商路又重新开放,税收又增加了一些。
罗马帝国对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也逐渐增多,奥格斯堡帝国议会的召开是家族最危险的时候,如果表现不好会收回勃兰登堡这个来之不易的选帝侯位置。
不过好在议会的席位分布给了机会,总共340名成员,坚决反对弗拉德的占110个,经过活动支持弗拉德的有105个,大部分是汉萨同盟影响下的城市。
汉萨同盟也想继续扩大在罗马的生意,于是就支持同属于巴特兰家族的弗拉德。而且伯恩哈德也利用家族影响力说服了一些人,但剩下的125位成员决定了最后的归属。
这里大部分是伯爵、男爵、领主这样的成员,他们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穷,所以金币成为了最好的解决方法。
还是彼得帮忙,利用银行向弗拉德支援将近60万弗罗林,足够贿赂这些人了。就连一开始坚定支持废除选帝侯的索伦伯爵也决定弃权了。原因无他,就是支持对方成为选帝侯。
萨克森选帝侯因为体弱多病一直没有子嗣,而且这几年他已经病入膏肓马上就要西去,按照帝国法律只有皇帝才能任命无主的土地,所以只要索伦伯爵投反对或者弃权,他就说服约布斯特任命你为萨克森选帝侯。
这样的条件对方显然动心,就答应下来。加上大手笔的贿赂,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弗拉德在议会上遭受了阿尔布雷希特的攻击,认为他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这是对帝国的侮辱。
“在我看来一个国家应该是宽容的,如果一个妄尊自大的人顶着一个可笑的头衔在这里攻击另一个人,那他应该是上帝的敌人。”
这把阿尔布雷希特给气着了,这说的不就是他自己吗?父亲鲁道夫以小特权文件为蓝本,精心“找出”了大特权文件,奥地利公爵变成奥地利大公,还需要皇帝屈尊到维也纳加冕,这是公然看不起皇帝了,如果真这么做,那么皇帝就和周天子一样了。
“你有本事指名道姓的说”
堂堂奥地利大公被逼急了,但弗拉德还是继续戳他的肺管子,连家族几百年前约翰杀死亲叔叔的事情都翻出来了。并且嘲讽他们是吝啬鬼,如果答应了自己父亲给予他们的要求就不会有这样的事。
这下子伤害最高的就成了奥地利大公,最终投票中,看哈布斯堡不爽的投了反对,文策尔的支持者投了反对,汉萨同盟影响的投了反对,表决议案以120对220的悬殊比例否决。勃兰登堡保住了。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10_110742/824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