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处辽东半岛北端,东北大平原的南部,位于辽东与辽西、辽东半岛与东北大平原的连接点上,自古以来四通八达,战略位置重要,又是多种文化交汇之地。
地质上沈阳地区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东北部的辉山属于长白山余脉的丘陵地带,西南部属于辽河、浑河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沈阳的地理位置对于女真一族来说,太过重要了,并且也是他们作为进入中原的根据地,沈阳在他们手里,他们才敢,也才有机会去逐鹿中原。
若是沈阳不在他们手里,他们真的是连山海关的面都见不到。
还有一点,那就是皇太极当初定都沈阳,将沈阳改称为盛京,在满语中为\"谋克敦\",取义是兴盛。
既然是女真一族的兴盛,自然不能落在别人手里。
在辽东地区,沈阳只是个中等级别军事防御的城市,远远不如辽阳宁远等城。
女真攻城不行,拿辽阳有风险,但是拿下沈阳,还是可以的。
沈阳与别的地方不同,这里靠近长白山,女真族与汉人互相融合数百年之久,这里的汉人对女真人并没有什么恶意。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民众基础好。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范文程一家了。
范文程死后,范家上下只是逃出去十多人,其余的都被朱威灭了。
而那十多人现在已经是皇太极最重要的智囊团了。
比如先取沈阳,就是他们的想法。
现在朝鲜三道已经归大金所有,与沈阳相联,进可攻退可守。
并且依靠平原,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出骑兵的作用,依靠沈阳,可以截断辽阳粮道,可以让辽东首尾不得相连。
在熊廷弼得知沈阳再次陷落的消息,已经是一日之后了。
熊廷弼一方面传信锦州宁远,让他们小心备战,一方面派得力的人去辽阳,看是否能够突进去。
自然了,也少不了给朝廷报信。非但如此,熊廷弼还让人快马去宁夏,这事朱威也是要知道的。
如今草原大战数场,互有损伤,更有鄂尔多斯的人突到山海关附近,熊廷弼这边原本局势就很紧张了,现在又多了个女真,熊廷弼的头发呼呼直掉。
他每隔三日都会与京城联系,可是这几日并未有消息传回来,而今辽东又出了这档子事,熊廷弼真的感觉有种山雨欲来的感觉。
越是这种时候,熊廷弼越不敢轻举妄动,山海关距离京城太近了,稍有差池,可就真完蛋了。
……
京城。
宫城附近多了许多全副武装的兵丁。
并且许多商铺都被查封,也有在京城生活数十年的卖菜老农,被说成叛党,全城搜捕。
还有许多以前泯灭众人的人物,现在一个个的都成了通缉要犯。
内阁的文书传不出来,外面的消息,进不去皇宫。
那些官员每日也不去衙门点卯了,大都是聚集在机械研究院附近。
一道道没有玉玺盖章的命令从中而出。
没有玉玺,没有批红,没有经过内阁,在以前,这些命令可没人会在意的,而如今呢?一个个捧着那薄薄一层纸张,如同捧着身家性命一般,小心翼翼的。
这些纸张上写的字并不多,好似一个模板一样。
“桂王殿下谕:擢某某某办什么事,事后升什么官。”
很简单吧?
就是这么简单。
如同朱威这么简单控制京城一样,桂王也能很简单的控制京城。
这个当权的官员,嘴里天天喊着忠君报国,可是他们想的是让别人忠君报国,他们吃现成的就好。
让朱威把持朝堂,他们要付出身家,数辈人积攒下来的财富,一夜之间就化作乌有了。
而换成桂王把持朝堂,他们的财富能保留不说,还会有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权力。
怎么选?
好像也不用怎么选吧?
……
午门,临时内阁。
叶向高满脸病容,躺在用桌子拼成的榻上。
六十多岁的人了,原本身体就不好,现在被软禁此处,更是雪上加霜。
冬季的京城冷的可怕,内阁内的火盆之类的都被撤了,只能依靠自身温度与身上的大衣取暖。
与叶向高一起被软禁的,还有美内阁的其他人。
太快了。
朱常瀛的动作太快了。
快的让他们没有反应的机会。
假借叶向高的名头将内阁众人叫了回来,而后直接锁门,守卫兵马皆都换成桂王的人。
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出不去了。
李牛带人冲了两次,可是人数相差太多,也担心大败之后,宫中朱由校朱慈烺等人的安全就无法保障了,所以并未用全力。
“叶老!喝点水吧。”
徐光启将叶向高扶起来,端着茶杯往嘴边送。
叶向高眼睛都要睁不开了,声音孱弱:“不用了…有没有办法,联系到…联系到定国公成国公?”
徐光启叹了一口气:“没有,这边基本是绝地了,里三层外三层给咱们围得严严实实的,几位国公,现在也不知道如何了。”
叶向高用力坐起身子:“子先,我命不久矣了…”
“叶老,别这样说!现在都还有机会。”
叶向高苦笑:“我的身子,我自己知道,原本…已经受损严重,就是靠着一口气吊着罢了,如今…基本上,算是药石无医了,你也不用再说什么了,有更重要的事,需要你帮忙。”
“叶老请说。”
“以…以内阁的名义,以陛下的名义,以先帝的名义,起草讨逆诏书!”
徐光启大惊:“叶老!这…”
左光斗和杨涟也是一样大惊。
这事太大了,这诏书传出去,可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桂王不会让这诏书面世的。
“无妨,我要死了,到时候,诏书藏在我的尸体上,玉玺也在内阁藏着,这份诏书,就是日后大义。不管是朱威,还是其他勤王之人,都必须要有的大义!”
徐光启几人没有了阻拦的理由,只能按照叶向高的意思,摆好笔墨纸砚,由徐光启代笔。
大明新纪元年冬,十二月二十九,大年三十的前一夜,大明首辅叶向高,于内阁与世长辞。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1_11578/436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