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九锡 > 268【孤高比云月】
    九锡广陵春雨268【孤高比云月】“陛下,臣认为兹事体大,是否将锐士营都尉陆沉召回京城,仔细询问一番更加妥当?”

    “陛下,虽然臣不相信这等谣言,或可让有司彻查此事,也好还陆沉一个清白。”

    “陛下,或许淮州萧都督是爱才心切,但他对陆沉的态度确实有些超乎寻常,臣认为还是应该查一查。”

    即便李端开门见山地表明态度,东暖阁内的重臣们依然委婉地劝谏着。

    不过和当初那些攻讦右相薛南亭的低阶官员相比,他们的态度和用词显然要温和许多,并未迫不及待地将罪臣后代的罪名扣在陆沉头上,更谈不上喊打喊杀。

    李端没有动怒。

    一方面是因为能够进入东暖阁的都是朝堂重臣,清一色三品以上的高官,即便是天子也要对他们保有最基本的尊重。另一方面则是这些人并非全部是想阻挠北伐,其中也有人是真心为大齐的江山稳固考虑,希望能够尽力排除那种隐患。

    见天子沉默不语,左相李道彦状若无意地往右边看了一眼,站在右侧班首的枢密使郭从义便轻咳一声,奏道:“陛下,不如让陆沉回京禀报边疆战事的细节,这样也不会引起军中骚动。等他回京之后,再让他解释传闻中存在的疑点。”

    这是老成持重之言,而且以他枢密使的身份显然颇有分量。

    李端沉吟道:“如今北伐战役十分焦灼,这个时候忽地将陆沉召回京城怕是不妥。”

    郭从义一怔,旋即劝道:“陛下,虽说陆沉在一系列战事中表现突出,但是边军有两位大都督执掌军务,陆沉在或不在都不会影响大局。”

    一些大臣纷纷颔首赞同。

    便在这时,一名内侍省少监踮着脚走进东暖阁,躬身垂首禀道:“启奏陛下,边疆紧急军情!”

    群臣肃然,李端微微皱眉道:“说来。”

    少监双手将一份奏章举过头顶,高声道:“淮州大都督萧望之奏禀,淮州锐士营及镇北、飞云、来安、泰兴四军云集伪燕雷泽平原,与景军主力合计步卒一万八千人及骑兵七千人展开决战,后又得靖州都督府飞羽营千里驰援。”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但听内监略显尖锐的声音继续回荡。

    “此战自晨间至午后,我军与敌军鏖战近三个时辰,最终我军击溃敌军,阵斩敌军一万二千七百三十九人,俘虏敌军六千九百四十二人,缴获战马五千余匹。此战,景军部分骑兵逃回河洛城,步卒全军覆没!”

    说到最后,内监的声音已经在颤抖,身体更是不受控制地战栗着。

    暖阁内一众重臣尽皆哑口无言。

    他们当然不是在天子面前故作姿态,而是被这个突如其来的捷报彻底镇住。

    边军在这两年里取得很多胜利,但是他们的敌人基本是以伪燕军队为主,然而这一次的战报若是没有作假,意味着大齐军队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首次正面击败景军主力军队,而且一战打垮了景军将近两万人!

    御案之后,李端的面庞上呈现如醉酒一般的红色。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左相李道彦,老者心中浮现一抹惋惜,微微颤声道:“此乃天佑大齐,臣为陛下贺!为大齐贺!”

    “雷泽大捷名扬天下,北伐之战势如破竹,臣等恭贺陛下!”

    所有重臣山呼万岁,无论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喜悦和激动之情在此刻溢于言表。

    暖阁中一片喧闹景象。

    李端按捺着心中的热切,满面笑容地让大臣们平身,然后从内监手中接过萧望之厚厚的奏表,打开之后仔细地看着,毫不意外地在后面请功表上看见了陆沉的名字。

    这份请功表上没有萧望之本人,因此陆沉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看完萧望之对战事的详细描述,李端心里不禁五味杂陈。

    他知道陆沉的表现肯定不会差,但是也没想过竟然是那个年轻人负责整场战役的谋略策划,而萧望之本人更多是起到一个修正和勘误的作用。

    如果没有那个传闻……

    李端心中一声喟叹,面上却未显露分毫,将奏表合上之后望着群臣,喜不自胜地说道:“中书即刻代朕草拟一封嘉奖圣旨,要让边军将士明白,朝廷绝对不会亏待他们,有功者皆有封赏!另外,让萧望之再接再砺,朕希望可以尽快收到他的下一封捷报,朕要看到东阳路重归大齐治下!”

    “臣遵旨!”

    两位宰相齐声应下。

    李端又看向郭从义说道:“郭爱卿,枢密院要尽快拟定边军将士的嘉赏事宜,他们在战场上流血牺牲,朝廷在封赏和抚恤这些事上绝对不能拖拉延误!”

    郭从义垂首道:“臣领旨!”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兵部尚书丁会见状便奏道:“陛下,如今看来陆沉的身世传闻肯定是北人散播的谣言,他们在战场上一路溃败,根本挡不住我朝边军的进攻,于是便想用这些谣言离间大齐朝堂,其心可诛也!臣奏请陛下,着有司彻查这些谣言的来源,抓住那些北边的奸细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暖阁内忽地陷入一阵尴尬的冷寂。

    左相李道彦沉默地望着脚边的地面,右相薛南亭脸上飘过一抹厌憎。

    李端抬眼望向丁会,意味深长地微笑道:“丁爱卿言之有理,秦正。”

    “臣在。”

    “这件事便交给织经司去查,慢慢查,仔细查。”

    “臣遵旨。”

    李端起身说道:“将雷泽大捷以皇榜张贴城内各处,以及江南各地府城之内,朕要让大齐子民同享这份欣喜之情,想来这是最好的新春之礼!”

    群臣齐声道:“谨遵圣裁!”

    雷泽大捷的影响力极大超出朝中君臣的估计,尤其是当织经司后续的战果勘察送到京中,确认淮州都督府这一次没有丝毫作假,边军是实打实地歼灭和俘虏两万景军主力,几乎瞬间形成一股猛烈的风潮,以永嘉城为核心向四面八方扩散。

    那些文人墨客的鼓瑟吹笙暂且不提,江南民间富户竟然破天荒地出现向朝廷主动捐献财物的举动,虽然这种现象不是普遍性的行为,相对来说只是个例,但也足以让朝堂上的大人物们震惊。

    在这股席卷一切的浪潮之下,关于陆沉的身世传闻瞬间被碾压得无声无息,谁还会关注这种没有任何证据的谣言?

    然而在皇城之内,李端喜悦的情绪之中却多了几分阴霾。

    “这个季锡明胆大包天,是谁给了他权力做这种事?!”

    李端语调阴沉,望着面前从左到右摆开的三份奏章,随即看向堂下肃立的秦正,冷声道:“你亲自去给朕查清楚,季锡明何时离开京城去往淮州,他怎会在谣言爆发之前便开始调查陆沉和陆通,他究竟是受何人指使!”

    秦正垂首道:“臣遵旨。”

    李端面前的三分奏章当中,最左边那份来自织经司淮州检校苏云青,中间那份则来自淮州刺史姚崇,两人将那天在刺史府门前发生的事情详细禀明,内容差别不大,算是原原本本的记录,没有春秋笔法故意歪曲。

    正因如此,李端才格外愤怒,因为季锡明居然没有提前向他禀报,反而自作主张擅自行事。

    偏偏他又不能因为此事责怪秦正,季锡明本来就是制衡秦正的人选,他若是将季锡明握在掌心,反倒会引起天子的疑惑。

    “陛下,季锡明毕竟是从三品提点,陆沉当着那么多人将他打成重伤,即便能痊愈恐怕也会是一个废人,要不要施以惩处?”

    秦正不偏不倚地提醒道。

    李端抬手捏了捏眉心,沉默良久才说道:“朕会降旨申饬。就这样吧,如今当以北伐战事为重,等以后他回京任职,朕会让他尽量改了这副蛮人做派。”

    秦正目光微动,意识到天子对于陆沉的未来有了决断,那就是先保证淮州军顺利完成北伐的既定目标,待收复东阳路之后再名正言顺地调陆沉入京。

    至于那时候是委以重任还是虚职闲置,秦正并不清楚,他也不想妄自揣测。

    “右相被攻讦和陆沉身世谣言这两件事,足以说明北边的奸细在京中渗透得很深,连季锡明这种身份都牵扯其中,你现在先把其他事放下,将京中好好清理一遍。”

    “陛下放心,臣立刻着手安排。”

    李端微微颔首,待秦正告退之后,又命宫人内监们退下,目光落在面前最右边的那封奏章上。

    这封奏章出自陆沉之手。

    当初陆沉离京的时候,秦正给了他一块提举玉牌,同时还有随时密折上奏的权利,只不过陆沉一直没有用过,其实这也是李端对那个身世传闻有所怀疑的原因。

    可以密折上奏的外地官员数量极少,除非是天子特别允许,一般只有各府都督、各州刺史以及巡察御史具备这个资格。

    无论是何等品级的官员,即便没有正经大事,也会不时向天子呈递密折,萧望之和厉天润也不例外,这本就是维持君臣感情、表达忠心的重要手段。

    但是整整一年时间里,李端从未收到过陆沉的密奏。

    虽说李端时常在边疆官员尤其是萧望之的奏章中看到陆沉的名字,知晓他的动静和作为,可是心里难免会生出疑惑,陆沉究竟是不懂官场规矩,还是不愿成为他李端的股肱之臣。

    故而在听到那个传闻后,李端的第一反应是陆沉从不与朕交心竟然是这个原因。

    直到他等来了陆沉的第一封密折。

    先前他已经看过一遍,此刻殿内鸦雀无声,李端不禁再次翻开这封奏章。

    “字倒不算难看,只是这遣词造句太过直白,可见小时候没有认真读书。”

    李端望着纸上的内容,没好气地说道。

    “……陛下,季提点实在是欺人太甚,他仅仅因为一些流言蜚语就将臣的父亲关押起来,然后动用各种恶劣的手段想要屈打成招。臣本来都忍了,不想与他掰扯,可是当看到家父困顿虚弱的模样,臣确实是控制不住心里的怒火,于是一时冲动便打了季提点一拳。臣没想到他的武功那么差劲,连一拳都接不住,臣承认自己有错。”

    李端看到这儿,不禁轻哼一声,眼中却多了几分笑意。

    “陛下,关于臣的身世谣言,臣觉得真是荒唐又可笑,这显然是北边那个景朝郡主在吃了败仗之后的阴谋诡计。边军刚刚取得雷泽大捷,收复东阳路指日可待,臣想继续为陛下效力,不过臣也知道陛下的艰难之处。如果陛下认为有必要,臣愿意回京与那些人当面对质。臣始终坚信,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那些谣言没有任何杀伤力。”

    李端摇摇头,批以“幼稚”二字。

    “话说回来,这种谣言的确很恶心人,臣的父亲虽然只是一名商人,但是他对臣疼爱有加,从小到大皆是如此。假如天下人都不相信臣是家父的儿子,陛下也因此感到很为难,臣愿意辞去一切军职,回广陵府陪伴家人。”

    李端伸手按在奏章之上,眼中多了几分暖意。

    “……陛下,臣没有文采,不知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请陛下相信,臣会在战场上证明自己,马革裹尸亦在所不辞。”

    这封奏章到此结束,落款是“淮州都督府锐士营都尉,陆沉谨奏。”

    李端脑海中浮现当初陆沉来京城时,君臣之间那番对答,不由得轻轻一叹。

    良久之后,他轻声自语道:“希望你不会辜负朕的信任。”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1_11930/70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