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正月,春季的第一个月,黛玉咳嗽的毛病又犯了,湘云也因为天气的原因也生病了,整天医药不断。
探春和李纨的住所隔着一定的距离,但两人最近又要共同管理贾府事务,和以前不一样,在两处来回回话的人也不方便,
于是两个人就商议后决定:每天早上都到大观园门口南边的那三间小花厅上汇合处理事情,吃过早饭过了正午才回自己住处。
这三间小花厅本来是之前贵妃省亲的时候,给管事的太监准备的休息的地方,
所以省亲之后也用不上了,每天只有婆子们在这里值班守夜。
现在天气已经暖和了,也不用太多装饰,只需要稍微布置一下,就可以让她们两个在这里工作和休息了。
这厅上还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辅仁谕德”四个字。
(辅仁谕德:辅佐主上,称颂主上仁德)
族里的人习惯叫这为“议事厅”,现在她们两个每天早上大概六点的时候来到这儿,正午十二点才散,
所有的管事媳妇等要来这回话的人,络绎不绝。
大家刚开始的时候听说是李纨一个人负责的时候,个个心里都暗自高兴,
觉得李纨平时为人善良宽容,不会对下人多有苛责,会恩惠有加的。犯错应该也会宽容对待,肯定比凤姐儿好敷衍,
后来,虽然又加了一个探春,心里也都想着,她也只不过是个未出嫁的年轻姑娘而已,
而且探春平时也温和恬静,所以大家都没把她放在心上,比凤姐儿管事之前还要松懈许多,
才过了三四天,探春经手处理过几件事后,她们渐渐地就发现探春细节处理上丝毫不逊于凤姐,只不过是在言语上平静些,性情和顺些而已。
刚好连着这几天有十几位王公贵族世袭的官员,都是荣、宁二府的,不是亲戚就是朋友,要不就是世交的,
他们不是升迁就是被罢免降职,或者就是婚丧嫁娶的红白等事,王夫人贺喜、吊唁、迎来送往,应都应付不过来,
前边更是没人打理家中事务了,于是探春和李纨两人每天都在议事厅处理事务,
宝钗则在上房做监督,一直到王夫人回来才散去。
每天晚上做针线活闲暇的时候,睡觉前,还坐着小轿,带着园子里值班守夜的一干人等,到各处巡察一遍。
她们三个人这样一管理,大家都感觉比凤姐儿管事的时候更谨慎了。
于是府里里里外外就有下人暗中抱怨说道:“才刚刚倒下一个巡海的夜叉,又来了三个镇守山林的太岁,更加是连夜里偷吃酒玩乐的时间都没有了。”
这天,王夫人正好去了锦乡侯府里参加宴会,李纨和探春早就梳洗好了,伺候着王夫人出门走后,就回到议事厅坐着了,
刚要喝茶,就看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话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天死了,
昨天回了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我们来回姑娘和奶奶。”
说完就垂着手站在一边,不再说话了。
这个时候来回话的人不少,都在打听她们两人做事怎么样,要是事情处理得当,大家就会心生敬畏,
要是事情处理得稍微有疏漏、不适当的地方,不但不能让人畏惧信服,出了这二门还会捏造出许多笑话来取笑她们。
吴新登的媳妇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了,如果是在凤姐面前,她早就献殷勤地说出许多处理的主意,
还会翻出许多以前沿袭下来的惯例,任由凤姐挑选执行,李纨老实,探春是个小姑娘,
所以吴新登的媳妇就只说这一句话,试探她们两个有什么主张。
探春就问李纨,李纨想了想,就道:“前不久袭人的妈妈死了,听说赏了四十两,这次,也赏他们家四十两吧。”
吴新登家的听了这话,赶紧应了声“是”,接了取钱的对牌就走。
探春道:“你先回来。”
吴新登的只能停下脚步回来了,
探春道:“你先别去领银子,我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那几位老姨奶奶的家人,有在这府里的,也有在外头的,
这两个是有区别的,在府里的,死了人是赏了多少,在外头的,死了的赏了多少,你讲两个来给我们听听。”
探春这么一问,吴新登家的就都全忘了,赶紧赔笑回探春道:“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赏多少银子,谁还敢有意见吗?”
探春笑道:“这话真是没道理,要我说,赏一百两倒是好,要是不按规矩来,别说你们会笑话了,明天我也没脸见你们二奶奶。”
吴新登家的笑道:“既然这么说,那我去查查旧账去,这会不记得了。”
探春笑道:“你做事娴熟老练了,还记不住?反而来刁难我们,你平时回二奶奶的话,也是这样要去现查的吗?
要真是这样的话,那凤姐也不算厉害嘛,还算是宽厚的了,
还不快去给我找来看看,迟一天,人家不会说你们粗心,反倒像是我们没主张似的。”
吴新登家的满脸通红,赶紧转身出去了,一众媳妇都伸了伸舌头,被惊到了,接着又有别的人回别的事情了。
没一会儿,吴新登家的就拿来了旧账,探春看了看,两个府里死的,都是赏的二十两银子,两个外头死的,都是赏的四十两,
另外还有两个外头的,一个赏了一百两,一个赏了六十两,这两笔钱下面都注明了原因:
一个是因为跨省迁父母的棺材,所以另外赏了六十两;另一个现买了墓地,所以另外赏了二十两,
探春就把帐目递给了李纨看了,
探春就说道:“给他们家二十两银子,把这个账目留下来,我们还要仔细看看。”
吴新登家的就离开了。
(李纨挺能装的,做诗社的社长的时候,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多强硬啊,
后来跟凤姐要钱搞诗社的时候,说话比市井的泼妇还要泼辣,
这个时候就在这么温顺老实了,可见所谓的温顺、宽厚、老实不过是她权衡利弊的结果:
诗社的那些姑娘迟早有一天是要出嫁的,而府里的很多下人可以一代传一代的,自己的下半辈子都是在贾府过的,不想得罪人而已,
再加上自己只是暂时管,现在得罪人了,到时候管事的权力还给凤姐了,下人处处不给自己方便,自己要怎么办呢?
反正到时候这些烂账有凤姐收尾是吧。而且还有一个上赶着讨好王夫人的探春出头是吧。
又没有伤天害理,孤儿寡母的为了生活得好点,这样装有什么不对?对,这没错,
只是咱就是说一时一个样的时候,不要相差太大行不行?当别人瞎吗?)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21_121519/3052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