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斐潜小说 > 第1445章 五德之说
    上党,壶关。

    原本以为即将到来的一场战,并没有如期抵达,让上党壶关的兵卒松了一口气,但是袁军依旧在太行山的山寨之中没有退去,似乎随时准备着继续攻战。

    袁绍究竟有多少家底,可以支撑到什么样子的程度,斐潜并没有确切的把握,毕竟当下的战事也没有什么系统数据可以查阅,可以知道袁军储备和士气的变化,一切都依靠着个人的判断和对于局势的预测。

    太原城定,吕布杀了陈宫之后就待在自家府邸之中,也不出来,张辽去求见了几次,都是不见,也不见其他的人,就是闭门不出。

    高顺在校场埋头练兵,也是一副不问凡间俗世的模样,至于其他几名将校,要么待在家中,要么就是带着几名护卫到山里去打猎……

    在这样的情形下,斐潜一时之间也不好去见吕布,召唤他来么也不好,索性干脆冷处理,交代了崔均多加注意之后,便带着人马先赶回了壶关,毕竟上党壶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将袁绍彻底击败,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毕竟就像是一句话,业绩治百病。没业绩的时候什么问题都是大问题,有业绩的时候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不过现在袁军的状况让斐潜有些琢磨不定,是原先设想的袁绍后方出了问题,还是袁绍在什么地方憋着坏,准备阴一波?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一封书信揭开了谜底。

    当下斐潜的情报网也是铺设的比较开了。当然,还是局限在大河南北,对于南方来说,一个是没有人去,另外一个原因是就算是有人愿意去,也要通过一片交战的区域,十分的危险,因此斐潜对于现在袁术和孙策的情况,也就只是知道一个大概而已,具体什么的还是非常的模糊。

    相比较南方的空白,北方的情报就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了,像袁绍在邺城做出的这个举动,在经过了辗转传递之后,通过安插的人员和商队之间的接力,很快的就传到了斐潜这里。

    当然,这个很快只是相对而言。

    就算是再快,书信辗转,在路途上也花了接近十天的时间……

    不过,依旧是很有价值的。

    当斐潜得到了这一封书信的时候,竟然也有些哑然失笑的感觉。

    五德终始说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是被汉代几个皇帝玩废了之后,也就没有多少人还吃这一套了。

    那么现在汉代是代表着什么德?

    很多人都知道,大汉是火德,但是实际上大汉王朝最开始的时候是水德,色尚黑,和秦朝一摸一样……

    五德终始说,大体的意思就是说,历史的演变始终离不开五行的相生相克,而且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每个朝代都对应着不同的五行,凡是后面朝代推翻前朝,就必定是新的五行克旧的五行,当然这是邹衍的理论,也被当时很多的王侯所认可。

    秦始皇是很信五德始终说的,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大多数王都在打来打去,也有许多国家,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周朝是正统的王朝,因此周朝是火德,秦灭周之后,秦朝就应该是水德,这样才叫顺应天意。

    所以秦始皇什么东西都往水上面靠,比如他们的服饰颜色,水尚黑,于是秦国上下普遍以黑色为主色调,包括秦军将士、武器、装备,还有秦始皇的龙袍,都是清一色的黑色。

    那么很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既然说刘邦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王朝之后,按照五德终始说,应该就是以土克水,尚土德才对,然而在汉代的初期,刘邦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继续尚水德,而且还给自己硬生生的在原本神灵四帝之中挤进去一个位置,成为黑帝的化身。

    难道是刘邦是个流氓,所以不懂这些?

    错了,刘邦其实是个懂文化的流氓,所以刘邦这样做,是出于重要的考虑。刘邦推翻项羽,依靠的并非他原本从荆楚带出来的那些人马,而是整个关中的老秦人。

    不错,刘邦是楚人,他被封汉王的时候,手里的10万人几乎都是楚、魏、韩一带的人。不过,凭这点儿人是不能和霸王项羽抗衡的。在刘邦暗度陈仓,袭取三秦的时候,他几乎收编了整个关中的秦人,甚至包括后来在乌江边抢到项羽尸体的那5个将领,全是秦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秦人恨急了项羽,因此秦人支撑了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汉军的主要军事力量和后勤,所以其实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其实最主要还是依靠着秦人,要不然垓下十面埋伏的时候奏响了楚歌,难道刘邦就不担心自家的兵卒也同样思乡,无心作战?

    刘邦和项羽争天下,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实际上是秦人和楚人的再一次争霸,因此刘邦在建立汉朝后,毅然将国都定在了长安,因为只有在长安,才有办法直接管辖住这一帮子秦人,然后不断地将天下大郡豪右迁往三辅,一方面是为了地方的稳定,一方面也是不断的往关中掺沙子。

    就连杀韩信,其实也是因为害怕秦人再次做反,因为当时统领这些秦军的主帅,就是韩信,一听到有人蛊惑韩信,顿时跳了起来,毕竟这些秦人似乎也更信服韩信……

    所以,刘邦选择了继承秦朝的水德,来拉拢这些秦人的心,然后在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果断不能忍,便改成了土德。

    然后到了王莽同志的时期,为了证明自己是受命于天,是采用了周朝的禅让制度,王莽便说自己是继承了周朝的火德,便重新改土德为了火德。

    刘秀呢,一开始势力小,也不敢公然反对王莽同志的火德,干脆就趁势而上,借机大做“火”字文章,为“有火自天,流为赤乌”“火为主”等图谶之言,然后再推翻了王莽之后,也都说顺口了,干脆也就没有改,直接沿用了火德,一直到了现在。

    可以说,其实到了王莽后期,五德终始说已经逐渐没有了市场,大多数的政治家都知道其实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幌子而已,王朝更替和什么德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在汉代之后,也渐渐没有人提这个事情了,至于穿什么衣服,色尚什么颜色,都不太在意,所以汉代之后的华夏人,依旧很喜欢红色,其实就是从汉代火德开始留下来的基因沉淀。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依旧要搞一个什么水德就有意思了。

    “来,这个情报有些意思……”斐潜将冀州的消息递给了贾衢。

    “此……此乃大不逆也!”贾衢愤怒的将情报拍在了桌案之上,言辞愤慨说道,“昔日以承制矫诏,今日又推行水德,此叛逆之举!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贾衢毕竟还是年轻一些,虽然这些年也是经历了不少,但或许是并州人本身就比较直爽,又或是真的对于袁绍的这样举动十分不满,于是乎表现出了强烈的反感情绪。

    “汉之有汉,乃礼之序也!”贾衢摇头叹息说道,“如今天下纷乱,不求和同,反而逆异,如此行径,其能长久!大汉袁本初,终究为路人!”

    斐潜看着,却笑着说都:“某看袁本初此策也是迫不得已……到也可以说是一个上策,可谓一举数得,可保声名不堕,又可解释外败之因,可拢内乱之民,还可安抚士族子弟之道……只不过么,未必将来也是一个良策罢了……算了,袁军要退兵了,不知梁道可有什么想法?”

    站的位置高了,斐潜看到得并不是这个策略本身,而是策略推行的意图,用处,以及未来演变的方向。

    袁绍不清楚所谓五德终始说的真假么?

    未必,但是对于袁绍来说,这个说法确实能够让他有一个梯子可从之前架高的地方下来了,所以也就管不得下来之后,这个梯子会不会掉下来砸到自己脑袋上……

    袁绍的这个策略,从当下的效果来说,确实也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举措,就像是斐潜所说的那样,因为袁绍在征讨并州这一件事情上卡住了,下不了台,因此需要一个保全袁绍他自己的名声的一个说法。

    就像是阿q那样的人物,也是需要面皮的,纵然在人前被扯得稀烂,在人后也需要寻求一些心理安慰,更不用说像袁绍这样十分要面皮的大人物了。

    攻打并州失利,连老巢都被太史慈捅了一刀,这样的情况让袁绍怎么给出一个交待?不给交待的话,以后还有没有人会愿意跟着袁绍一起走?

    不是败给了征西,而是败给了天下的气运走向,所以当下的失败也就成为了一种可以接受的结果,毕竟金盛则生水,就会轮到水德兴旺了,未来还是相当的可期的么……

    因此这样的一套理论,转移了冀州士族子弟的视线,大体上挽回了袁绍的面子,让其不至于退兵退得太过于难看。

    “主公言之有理!”贾衢也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具体的兵事之上,“若此一来,袁军必定布疑兵,徐徐而退……而山道之中,兵卒追击也是不易,稍有不慎,恐中其伏……嗯,主公,是否可以让凌校尉领小部兵卒,沿途追扰……”

    贾衢说的没有错,既然这一份情报能够辗转到了斐潜的手中,想必袁绍撤兵的命令也是到了在壶关山寨当中的逢纪手中,作为历史上也算是有名的谋士,肯定不会乱糟糟的立刻什么都不顾的撤兵,必然是会留些疑兵,甚至也会挖几个坑……

    因此大规模的派人马追击,在太行山这样的区域,也未必能有多少的效果,还不如像贾衢建议的那样,将凌颉派遣出去,能捞多少便宜就捞多少便宜。

    “如此也好……”斐潜思索了一下,然后点头同意了,毕竟凌颉这一段是因为龚俊的死也是颇为低沉,若是给他一个机会发泄一下的话,也是让他丢下包袱,重新振奋的一举两得的做法,“不过,需和凌校尉交待清楚,且记不可强求,莫再蹈覆辙!”

    贾衢领命而去。

    贾衢走了,斐潜重新将袁绍的这一份情报拿过来又重新看了几眼,想到了一个事情。袁绍搞这个五德终始说也给斐潜提了一个醒,袁术和袁绍两个人的举动,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恐怕是多了一些变化。

    袁术在历史上被曹操揍得叫爸爸,然后只能转头去欺负江南那一块地方,要知道在汉代大多数人观念里面南方潮湿闷热,虫子野人一大堆,瘴毒什么的更不用说了,不是什么好地方,所以袁术取南方之地,其实也是被迫的,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袁术为什么会提出称帝呢?

    曹操的魏书之中,也是写明了袁术只是“僭号”,并没有正式称帝,甚至连具体称了什么号都没有写清楚,然后话题一转,只是大加渲染袁术的奢靡和残暴,就像是描写纣王的用词差不多,对比一下刘备和孙权称王的详细描写,大体上可以猜测出来实际上袁术的所谓称帝举动甚至比刘备和孙权都要小的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袁术在历史上的想法,恐怕也是和当下的袁绍差不多吧?借一个由头来巩固一下已经是有些分崩离析的内部统治。“我才是正室……不对,是正统的名号……”袁术多半想用这样的方式来挽回孙策的心,然而变心的男人和出墙的女人一样,对于原配做出的任何举动,都会觉得厌恶和不耐。

    可是谁能想到,气候在这个时候翻了一个身,冰线南压,导致原本属于热带或是亚热带气候的江南地带,变成了更加适宜人们居住的温带气候,而原本经济发展的重心,冀州兖州青州一带,则是天灾人祸凑到了一起……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孙家的气运才算是最好的吧?莫非还是应了那句老话,生活要过得去,果然是……咳咳……

    这样考虑的话,袁绍现在推行的五德之说和袁术当时的正统之论,其实相差并不大,恐怕只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和声望,才不得不推出来的一项举措而已。

    那么,是不可以利用一下?

    就像是当时曹操抹黑了袁术一样……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23_123290/107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