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三百三十七章第章 深远谋划(上)第章
    ……

    ……

    第二天,下午申时。

    万众瞩目之下,德庆皇帝的南巡御驾终于来到了淮安。

    在德庆皇帝驾临之际,诸般礼制、迎接流程,看似庄重热闹,但只是千篇一律,毫无惊喜意外之处,所以自是不用多提。

    却说德庆皇帝来到了淮安府的临时行宫之后,第一时间招来了赵俊臣、霍正源、鲍文杰三人,询问前任淮安知府李欣贪污案的查案进展。

    面对德庆皇帝的询问,三人不敢隐瞒真相,将案情详细向德庆皇帝解释了一遍。

    听到赵俊臣等人的解释后,德庆皇帝若有所思,沉吟道:“这么说,李欣确实是被冤枉的?他为官期间当真没有任何把柄可抓?”

    不待赵俊臣与霍正源说话,鲍文杰已是抢先说道:“陛下,李欣确实受到了冤屈,他的贪污罪名根本经不起推敲,为官期间也是出了名的清廉有为,在民间有口皆碑,所以臣恳请陛下为李欣翻案、还李欣清白!”

    得到了肯定答复之后,德庆皇帝的眼神中闪过了一丝失望,对于鲍文杰的建议,则是沉吟不语,没有任何回应。

    德庆皇帝这次派赵俊臣、霍正源、鲍文杰三人复查李欣的贪污案,是因为李佳敏的缘故,想要减免去李欣一些罪名,让李欣免去牢狱之灾,但绝没有想要将太子朱和堉的判决彻底推翻,因为这样会影响太子朱和堉的声望!

    所以,赵俊臣等人这次查案,最好是平反了李欣的贪污罪之余,再从李欣身上找出一些不轻不重的罪名,最后由德庆皇帝避重就轻的下一道旨意——李欣确实有罪,但太子也有些量刑过重,所以特免去李欣的牢狱之灾——这样一来,德庆皇帝既是对李佳敏有了交代,也是维护了储君的威望,可谓是两全其美、面面俱到。

    然而,德庆皇帝万万没想到,李欣竟然真是一位没有任何把柄的大清官,赵俊臣等人审查了两三天时间,竟是一点罪行都找不到,如此一来,却是让德庆皇帝的如意算盘落空了。

    究竟是为李欣翻案、任由太子的威望受损?还是不再理会李佳敏的请求、假装不知道李欣的冤情,将这件事掩盖下去?

    就在德庆皇帝考虑着下一步应该怎么办的时候,赵俊臣却突然说道:“李欣此人,确实是一位清官,但要说他没有任何把柄可抓,却也不一定。陛下,太子当初查抄李欣家产的时候,足足抄出来近十万两银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银子,李欣根本说不清楚来历。”

    “哦?”德庆皇帝抬眼看着赵俊臣,双眼微眯,问道:“什么意思?”

    赵俊臣解释道:“臣的意思是,李欣的这些家产,数目十分巨大,但它们究竟是干净银子、还是贪墨受贿所得,谁也说不清楚,甚至连李欣自己也说不清楚,不妨以‘巨额财产来历不明’为罪名,维持太子殿下的原判,也未尝不可。”

    另一边,霍正源注意到德庆皇帝的失望神色,再结合赵俊臣的提醒,也确定了德庆皇帝的真实心意,于是连声赞同,道:“臣也是这个意思!李欣身为地方父母官,却拥有巨额家资,偏偏又说不清所有家资的来历,这未尝不是一个罪名啊。”

    鲍文杰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意见,反对道:“此策绝不可行!陛下,臣等已是查清楚了,李欣的祖辈皆是商贾,生意规模不小,直到李欣这一代才开始从事仕途,所以这笔银子皆是李欣的祖传家产,只是李欣没办法解释与证明罢了,又岂能以此为罪名?这天底下的官员,又有谁可以将自己手中每一两银子的详细来历都解释清楚?若是此例一开,怕是天下所有官员皆是人心惶惶啊!更何况,李欣确实是一位贪官,他受了冤枉,理应为他翻案,又怎能罗织罪名维持原判?这岂不是让忠臣寒心?”

    霍正源摇头道:“鲍大人,你一向与太子殿下关系亲近,怎么不明白这个道理?如今李欣他究竟是清官还是贪官,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欣的贪污罪是太子殿下亲自审定的,若是翻案了,岂不是会损害太子殿下的威信?这关系到朝廷大局!相较于太子殿下的威信,李欣的个人荣辱只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霍正源说的很严重,但鲍文杰却是寸步不让,坚决道:“太子殿下的声望固然是至关紧要,但百官的想法心思也同样是朝廷大局!若是李欣以‘巨额财产来历不明’定罪,百官必然会人人自危,谁也不知道这个莫须有的罪名今后会落在谁头上,到时候一旦庙堂局势不稳,又该如何?”

    就这样,在德庆皇帝面前,鲍文杰与霍正源再一次的辩论了起来。

    不过,和昨天晚上一样,两人各有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

    只是,在两人辩论的时候,赵俊臣并没有表述观点,只是偷偷打量着德庆皇帝,而德庆皇帝也没有表明态度,只是若有所思。

    事实上,自从赵俊臣提出了“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的罪名之后,德庆皇帝就转移了注意力,并想到了许多更加深远的事情!

    自从封建王朝出现之后,“皇权”与“臣权”一直明争暗斗着,时而“皇权”占据上风,时而“臣权”扳回一局。

    到了明朝,通过控制军队、设置厂卫、废除宰相等等手段,“皇权”已是渐渐占据了优势,但依然不能彻底压倒“臣权”,明朝数百年来,还是会时常出现一些足以抗衡“皇权”的臣子,比如张居正、比如三杨、又比如现在的周尚景,许多时候,皇帝并不能一言九鼎,许多事情都需要内阁的支持,不免受到了掣肘。

    对于这种局面,德庆皇帝自然不会满意,所以他一直都在想办法压制“臣权”、扩张“皇权”,这即是为他自己考虑,也是为子孙后代考虑。

    正因为如此,赵俊臣提出的“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名,让德庆皇帝十分感兴趣,因为这种罪名的出现,让皇帝增加了一种威慑臣子的手段,有利于皇权的增长。

    所以,从本心上讲,德庆皇帝很赞成赵俊臣与霍正源的提议——以“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的罪名,维持太子朱和堉对李欣的原判,然后再随便找些借口,免去李欣的牢狱之灾。这样一来,德庆皇帝对李佳敏有了交代,也保住了储君的声望,最重要的是,还形成了一项“先例”,而一旦有了先例,“巨额财产来历不明”就会真正成为一项罪名,今后德庆皇帝就可以挥舞着这根“大棒”威胁朝廷百官了!

    但是,鲍文杰的观点也很有道理,“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的罪名一旦出现,百官一定会人心惶恐,也一定会出现反弹,到时候朝廷局势就会不稳,这是德庆皇帝绝不愿意看到了。

    所以,德庆皇帝不免有些犹豫,对于霍正源与鲍文杰的争执,也迟迟没有表态。

    最终,就在鲍文杰与霍正源的辩论越来越激烈的时候,德庆皇帝突然挥手,打断了两人的激辩,并将目光转向赵俊臣,问道:“俊臣,朕认为霍大学士与鲍侍郎的说法都各有道理,只是这个‘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的罪名,终究是由你提出来的,朕还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赵俊臣微微垂首,平静的说道:“陛下,事到如今,案情已经很明显了,李欣确实无罪,也确实是太子殿下当初错判了案件……当然,这件事也不能怪太子殿下,当初留给太子殿下的审案时候确实有些紧促,厂卫们也是欺上瞒下、误导了太子的判断,所以太子殿下出现了些许疏漏,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德庆皇帝点了点头,并示意赵俊臣继续讲下去。

    赵俊臣继续说道:“臣冒昧揣测圣心,认为陛下您这次派臣等复查此案,是不忍心忠臣蒙难,想弥补这个疏漏、并为李欣平反,但如此一来,太子的声望就会受损,所以局面就有些进退两难了。然而,臣认为,因为南巡前后的一些事情,太子殿下的声望已经出现了一些损失,现在绝不能再有波折了,否则太子殿下的声望在短时间内连连受损,所产生的影响实在是难以估量,所以太子殿下当初的判决必须要维持!这既是前提、也是底线!”

    听赵俊臣这么说,德庆皇帝再次点头,表示赞同。

    另一边,鲍文杰的神色也是微微一变,显然他之前只是孤立的看待这件事情,如今听到赵俊臣的提醒,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是啊,因为南巡前后的一些事情,太子的声望已经接连受损,如今确实不能再有波折了。

    想到这里,鲍文杰原本的立场也有些动摇了。

    同时,赵俊臣又说道:“不过,李欣为官期间,确实没有任何把柄,想要维持太子殿下的原判,也需要一个理由,所以臣才想到了‘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的罪名。这既可以维持了太子殿下的原判,也让陛下您有了充足理由减免李欣的刑罚,当然,鲍大人的顾虑也有道理,这项罪名一旦提出,必然会引起百官担忧,但依臣看来,只要换一种说法,就不会有麻烦了。”

    ……

    ps:工作上的原因,这几天一直没有没时间更新,现在恢复,且明天会有爆发。

    ……(未完待续。)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36_136618/121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