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六百零一章第章 人心第章
    ……

    ……

    圣人曰:“不患寡而患不均。”

    由此可见,人心之不足,往往是缘于对比。

    此时的詹善常就是如此。

    詹善常乃是最先投靠赵俊臣的朝廷大员,在“赵党”尚未成立的时候,他就已经是赵俊臣的朋党了,最终赵俊臣也是通过詹善常的关系击败了当时的阁老温观良,并且吞并了温观良的人脉与权势,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势力与人脉。

    所以说,詹善常在“赵党”的资格不可谓不老,功劳不可谓不大。

    然而,詹善常在赵党的“地位”却一直有些尴尬。

    他资格老、功劳大,也自认为自己对赵俊臣忠心耿耿,但他论能力比不上陈东祥、论地位比不上左兰山,论才智比不上霍正源,又迟迟没有遇到升迁的机会,一直都没有受到赵俊臣的重点提拔。

    除此之外,“赵党”成员一向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些人原本出身于“温党”、有些人原本出身于“黄党”、又有些人是投机取巧的骑墙派,在这些人之中,就要数那些原“温党”官员最是贪得无厌,并且与詹善常关系紧密,赵俊臣暗中整顿“赵党”之际,这些人就是重点的整顿对象,这样一来,詹善常也难免受了牵连。

    时至今日,左兰山已经成为了内阁首辅、原本并不起眼的李立德成为了封疆大吏、原本只是应声虫的顾全升任为左佥都御史,最近才投靠赵俊臣的霍正源也兼任了顺天府尹的重要差事……就连向来都受人鄙夷的三姓家奴陈东祥如今也成为了工部尚书,只是短短十余日之间,就从一位“赵党”边缘人士堂而皇之的进入了“赵党”的核心圈子!

    唯独詹善常,明明资格最高、功劳也不小、还自认为对赵俊臣忠心耿耿,但投靠了赵俊臣之后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好处,只是从礼部侍郎变成了户部侍郎,这样一来,詹善常难免会认为自己得到的好处太少了,心中隐隐有些不舒服。

    是的,并不是没有得到好处——礼部乃是众所周知的清水衙门,户部则是世人眼中的油水衙门,从礼部调任到户部就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但是与其他“赵党”官员相比,这种好处显得太少了!

    人心变幻,最怕攀比,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眼看着一个个资历、功劳、忠心都不如自己的“赵党”官员或是成为了封疆大吏、或是成为了朝廷的核心重臣,唯独自己的位置迟迟没有变化,詹善常就愈加不舒服了。

    官场中人,对自己的地位变化最是敏感。

    近段时间以来,詹善常也非常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在“赵党”之中的地位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从前,“赵党”的权势影响虽然不如现在,但詹善常却是“赵党”内部仅次于赵俊臣与左兰山的第三号人物,那时候詹善常发表一些观点就算是左兰山也不会轻易开口驳斥,但如今随着霍正源的加入、陈东祥的崛起,詹善常已经悄然间降为了“赵党”第五号人物,身后还有李立德、顾全等人在紧紧追赶。

    就像是今天,詹善常发表了观点之后,左兰山、霍正源、陈东祥等人纷纷出口反驳,丝毫没有顾及詹善常的颜面,这在从前绝对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明显是左兰山、霍正源、陈东祥他们已经对詹善常瞧不上眼的缘故。

    再加上,赵俊臣这段时间暗中整顿“赵党”之际,詹善常的许多亲信门人都被清除掉了,这也让詹善常在“赵党”的影响力逐步减弱。

    如此种种加在一起,詹善常的心中难免会产生许多想法。

    不过,赵俊臣在“赵党”内的威势日隆,詹善常并不敢将自己的心思表现出来,但这些想法就好似一颗种子,已经在詹善常的心底悄然种下,正在逐渐的成长发芽……

    人时有力穷,任谁也不可能永远的考虑周全,即使是诸葛孔明也有痛失街亭的时候。

    赵俊臣近段时间以来的主要留心着左兰山与陈东祥的动向,如今又考虑着京察的事情,并没有及时察觉詹善常的思绪变化。

    反倒是霍正源,一向是擅长揣摩人心,此时若有所思的打量了詹善常一眼,但稍稍犹豫之后,却是静观其变,没有任何表示,毕竟詹善常是“赵党”的老人了,霍正源并不敢随意猜疑,只是暗暗留心。

    而就在詹善常的心绪变化之际,赵俊臣已经是继续说道:“这样吧,在‘京察’期间咱们到底应该重点提拔哪些官员,诸位今天回去之后,就各自草拟一份名单交给我,最终再由我来进行最终的筛选……这件事一定要尽快定下,方可以有备无患,‘京察’在即,咱们必须要早做准备,省的到时候乱了手脚。”

    听到赵俊臣的吩咐,几位“赵党”核心人物皆是心中大喜。

    赵俊臣的做法,无疑是卖给了他们许多人情,给他们的亲信提供了晋升途径,其中的好处自然不必多提。

    这般决定,也是赵俊臣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的,现在“赵党”无疑是赵俊臣的一言堂,然而霍正源、左兰山等人皆是不甘寂寞之辈,若只是一味压制他们的权限,即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也会让他们心生不满,所以赵俊臣在无关大局的时候,也会割让一部分利益送给他们,这样才能够团结大多数、稳定人心。

    更何况,最终的决策权依然在赵俊臣手上,所以也不怕局势与方向会失去掌控。

    等到几位“赵党”核心人物纷纷起身表态、表示一定不会辜负赵俊臣的期望之后,赵俊臣则是转头向着霍正源看去,突然开口问道:“霍大学士这段时间兼任着顺天府尹,恐怕压力也很大吧?”

    霍正源点了点头,说道:“当初赵大人您突然遭遇歹徒行刺,但顺天府先是治安不力,又迟迟无法破案,所以这顺天府尹的位置才会落到我的头上,如今我已经接手顺天府大半个月时间,却依然是迟迟无法破案,百官不免有些非议,幸好还有刑部与厂卫一同分担压力,并且前段时间庙堂局势变化莫测,各大党派的明争暗斗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短时间内也没谁理会我……但如今庙堂局势渐渐平稳,当初赵大人您遇刺的事情也被人们重新提起,就连陛下也询问过几次,所以压力渐渐大了一些。”

    赵俊臣点了点头,脸上满是歉意,说道:“恐怕还需要霍大学士想办法再拖延一段时间,这件案子交由你负责,就等于是咱们手中多了一柄利剑,但这柄利剑还需要暂且收着,时机不对,我也不想太快的刺出去……此外,为了以防万一,有了这柄利剑在手,‘京察’之际咱们也能多一张底牌。”

    霍正源面露为难之色,说道:“恐怕拖延不了太长的时间,这顺天府的位置极为关键,各党派皆是盯着,若是拖延太长时间迟迟不能破案,恐怕就给人留了把柄,这位置也就保不住了。”

    “放心,并不会让你拖延太久时间,这柄利剑究竟要刺向哪里,又要如何刺下去,我都已经准备好了!”

    赵俊臣缓缓说道,眼中闪过了一丝寒光。

    霍正源见赵俊臣这般模样,先是微微一愣,接着则是若有所思,最后拱手道:“明白了,我尽力就是。”

    等到公事谈完,赵俊臣脸上的表情稍稍轻松了一些,也终于谈到了自己的私事,笑道:“想必各位也知道了,就在三天之后,我将正式收纳方茹为侧室,我曾经拜托左阁老代我邀请各位观礼见证,还望各位到时候一定要赏脸赴宴、一同观礼。”

    在众人看来,赵俊臣纳妾终究只是一件小事,特意的大宴宾客虽然是有些大题小做,但“赵党”众人自然也不会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刻意违背赵俊臣的心思,所以他们纷纷是含笑答应,表示三天之后一定会赴宴观礼。

    与此同时,太子东宫之中,太子朱和堉手持着一份奏疏,推门进入了赵山才的书房,表情竟是有些忐忑。

    书房内,赵山才正在梳理近段时间以来的情报,见到太子朱和堉的出现之后,却也不觉得任何意外,只是悄然间将手边情报放到一旁,抬头问道:“陛下勒令殿下你闭门思过十日,而今天则是最后一天,殿下表示反省之意的奏疏可是准备好了?”

    这十天以来,赵山才依旧是饱受病痛折磨,如今他面容憔悴、皮肤枯黄、双颊深陷、身材消瘦、就连头发也稀疏了许多,但不知为何,明明是病痛愈加严重了,但赵山才的精神状态却是愈加的饱满高涨,眼神也愈加的明亮敏锐了。

    听到赵山才的询问,太子朱和堉点了点头,脸上闪过了一丝苦笑,然后就像是学生向先生递交作业一般,将手中的奏疏交给了赵山才审阅。

    事实上,这已经是朱和堉所写的第七份奏疏了,只是前六份奏疏交给赵山才审阅之后,赵山才每次都表示不满意,并且还给太子朱和堉勾画了许多错漏之处,表示德庆皇帝看到这些错漏之后不仅不会原谅太子朱和堉,反而会再次责备太子朱和堉的想法浅薄。

    于是,在这十天时间里,太子朱和堉将自己的悔过奏疏反复修改了六次,如今总算是有了定稿,但他依然担心赵山才会再次挑出错漏之处,让他拿回去再次修改。

    另一边,赵山才认真审阅了太子朱和堉的奏疏之后,却是终于表现出了满意之色,点头道:“这次总算是全部写到了点子上,想必陛下他看到殿下的这份奏疏之后,一定会表示满意的,只要陛下他满意了殿下的反省之意,今后咱们依然是大有可为。”

    听到赵山才的话,太子朱和堉暗暗松了一口气。

    赵山才对于这份奏疏十分重视,哪怕只是某个字眼有可能会引发歧义,也会特意圈出来让太子朱和堉重新修改,太子朱和堉为了这份奏疏能够达到赵山才的要求,已是耗费了太多的时间与心力,如今赵山才终于表示了满意,太子朱和堉自然是轻松了许多。

    暗暗松了一口气之余,太子朱和堉说道:“既然赵先生也满意这份奏疏,那我这就去宫中求见父皇,将这份奏疏呈交于他。”

    说到这里,太子朱和堉又稍稍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赵山才身前摆满了书册纸张的书桌,又看了一眼赵山才的枯槁面容,忍不住再次说道:“赵先生这段时间病情一直没有痊愈的迹象,还是多休息为好,大可不必这般操劳,今后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赵先生的辅佐帮助……”

    说着,太子朱和堉叹息一声,就打算转身离开书房。

    这段时间以来,太子朱和堉也曾多次劝诫赵山才注意休息,但赵山才偏偏不听,反倒是抓紧一切时间为太子朱和堉谋划着各种事情,所以太子朱和堉也知道自己的这次劝诫恐怕是依然无效,但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说完之后,太子朱和堉又不忍心看到赵山才继续辛劳的模样,所以就打算离开书房。

    “殿下且慢。”然而,太子朱和堉刚刚转身,就听到了赵山才的挽留。

    太子朱和堉微微一愣,问道:“赵先生还有何事?”

    只见赵山才从手边抽出一份册子,递给了太子朱和堉,说道:“这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为太子殿下寻找一些可用的人才,如今总算是稍有成果,这份册子就是名单,总计二十一人,里面也详细列举了他们的一些情报……在这二十一人当中,有九人正在京城任职,如今‘京察’在即,太子殿下最好是抓住机会,重点提拔一下他们,将来有了他们的辅佐,咱们在庙堂之中也能多一些助力。”

    听赵山才这么说,太子朱和堉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

    赵山才的眼光极高,能让他看上眼的人才,太子朱和堉自然是心中重视。

    接过册子之后,太子朱和堉仔细浏览了一番,然后点头道:“这些人我记住了,今后一定会设法重用他们,只是……人数未免有些太少了,只有二十一人,并且绝大部分都是七品以下的官职,恐怕就算是我重点提拔他们,短时间内也无法提供助力。”

    赵山才则是叹息道:“既要品性高洁、不受官场染缸的沾染,又要能力出众、能办实事,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太稀少了。我能找到这二十一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太子殿下可知道,朝廷的清流为何大都是集中于都察院与科道?又为何官场中总是那些贪官们的办事能力更强?而清流们则往往是能力有缺?”

    听到赵山才的询问,太子朱和堉面色有些尴尬。

    他一直都是仰仗着朝中清流们的支持,所以才会有如今的这般声势。

    然而,即使是太子朱和堉,也不得不承认朝廷里的清流官员大都是些眼高手低、夸夸其谈之辈,若是真想要办些实事,这些清流官员就往往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稍稍犹豫片刻之后,太子朱和堉叹息道:“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朝中清流们确实是能力有缺,他们固然是品性高洁,但办实事的时候反倒是不如那些贪官奸臣,为何会是这般情况,我却是从未深想过,还请赵先生指教!”

    ……

    恩,四千字大章节。

    ……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36_136618/1218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