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摄政大明 > 第八百六十六章第章 势(四)第章
    看着何漳苍老疲惫的面庞上满是不可思议的惊怒模样,即使是皮厚心黑的赵俊臣,心中也有那么一瞬间产生了些许愧疚。

    毕竟,为了赵俊臣的灭蒙大计,何漳这段时间以来可谓是倾尽所有了,在赵俊臣与朝廷中枢没有冲突的情况下,何漳对赵俊臣也算得上是忠心耿耿!

    然而,赵俊臣此时的决定,从某方面而言可以说是背叛了何漳。

    当然,也背叛了那些战死沙场的前线将士们。

    但愧疚的情绪只是一闪而过,赵俊臣并没有任何要改变主意的意思。

    正如毛家栋的猜测,赵俊臣这一次召见何漳与方振山二人,表面上是想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但实际上赵俊臣心中已经有了定计,这次召见只是正式宣布决定之前的协商与说服罢了。

    毕竟,若是不能提前说服何漳接受自己的意见,以何漳的耿直性格,在赵俊臣正式宣布的时候必然会当众反对,那样的话就会让局面僵持,赵俊臣到时候也会下不来台。

    事实上,赵俊臣的决定也是深思熟虑的,有着充分理由,至少赵俊臣本人并不认为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

    何漳只是将领,他只需要考虑眼前的这场战争,但赵俊臣是一个政客,他不仅要考虑一隅,也要着眼于全盘,不仅要考量眼前的情况,更还要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

    方振山因为一己之私心,在这次战事之中违背军令、贪功冒进,两处战场的前线将士皆是因为他而死伤惨重,这般罪责若是按照军法惩处,那就唯有斩首示众的结局——这也是何漳与毛家栋所期望看到的结果!

    但不要忘了,赵俊臣明面上的身份只是一位赈灾钦差,他如今主持陕甘军政就已经是严重越权了,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朝廷那边此时已经收到了赵俊臣架空三边总督越俎代庖主持陕甘边防的情报,必然是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也必然会有大量政敌正在趁机攻讦赵俊臣!

    只是赵俊臣主持陕甘军政还可以说是局势所迫、事权从急,但若是赵俊臣杀死了固原总兵方振山呢?

    大明朝拢共只有九处军镇,也唯有九位镇守总兵,每一位都是封疆大吏一般的重要人物,皆是举足轻重、人脉广阔,在德庆皇帝的心里也都挂着号,哪怕是拥有充分理由,也绝不是赵俊臣有权力随意处置的!

    当然,权力是一回事,实力则是另一回事!

    以赵俊臣目前在陕甘三边的地位与影响力,若是他真要依照军法杀掉方振山,方振山也没有任何的抵抗之力,但这样只会给赵俊臣招来无数麻烦,相当于把一个把柄交给了德庆皇帝与朝廷政敌,到时候赵俊臣就算是有了灭蒙的泼天大功,恐怕也逃不掉朝廷惩处,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种种利益也会因此而折损大半。

    所以,赵俊臣绝不可能依照军法斩杀方振山!

    若是不能依照军法斩杀方振山,那就唯有两条方法可选了,一个是剥夺方振山的军权,将他囚禁于牢狱之中等待朝廷的判罚决定,另一个则是就这样放过方振山一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假装不知道方振山的罪责。

    在这两种方法之中,前者看似是合情合理,朝廷挑不出任何毛病,何漳也不会有任何异议,但这种方法对赵俊臣而言却是有害无利,从某方面而言甚至是在帮助方振山!

    毕竟,赵俊臣一旦是实现了灭蒙大计之后,他在陕甘三边的影响力必然是如日中天,以德庆皇帝的性格到时候必然会设法制衡,而赵俊臣囚禁了方振山之后,两人就会彻底成为敌人,德庆皇帝注意到这一点之后,极有可能会把方振山视为制衡赵俊臣在陕甘三边影响力的一枚棋子大加重用,到时候方振山不仅不会受到朝廷的惩处,说不定反而会有功无过、更进一步!

    依照赵俊臣的推测,这种情况是极有可能会发生的,到时候赵俊臣今后在陕甘三边的许多计划都会遇到麻烦。

    相较于这样,赵俊臣还不如自己做主就这样放过方振山,卖给方振山一个天大的人情,趁机把方振山收纳为己用!

    而且,这样一来,方振山就等于把柄落入赵俊臣的手中,再也不能反抗,赵俊臣轻易就可以渗透固原军镇,有了方振山的效力之后,赵俊臣今后在陕甘三边的许多计划也可以顺利许多——与何漳的耿直性格不同,方振山是赵俊臣的同类,赵俊臣将他控制之后有许多见不得光的事情都可以交给他来处理!

    自古以来,为官者总是喜欢重用有把柄的下属,其实就是这种道理!

    此外,庙堂之中,能办实事的官员固然不多,但善于鸡蛋里挑骨头的官员却是数不胜数!

    若是赵俊臣严惩方振山的话,就必须要公示原因,也就会让朝廷的某些官员注意到一件事情——此战原本是有机会完胜的,但最终却是变成了一场险胜与惨胜!

    这些官员向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注意到这一点之后,恐怕也会以此为理由攻讦赵俊臣——“明明是完胜的局面,最终却是变成了一场惨胜,无数将士都因此而无故牺牲,这一切岂不是你赵俊臣用人不当、指挥失误的责任?若不是你赵俊臣越权行事,这种情况岂会发生?若是换成其他人指挥这场战事,说不定就可以避免种种意外、收获一场完胜了!所以赵俊臣你固然是剿灭了蒙古联军,但依然是有过无功!”

    并非是赵俊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朝廷里的那些君子们干这种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

    若是那样的话,赵俊臣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军功说不定就要缩水!

    从这方面而言,赵俊臣也不希望公示方振山的罪行,就假装是没有这件事,那样的话也能少掉许多麻烦,这一战从结果上而言胜就是胜了,并不会有人从这方面挑毛病,赵俊臣的军功也不会遇到被削减的风险!

    但此时,面对何漳质问之际,赵俊臣当然不能就这样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不过,抛开赵俊臣的种种私利不谈,仅是考虑眼前的战局发展,就这样依照军法杀掉方振山也不是一个好选择,赵俊臣依然有充分理由说服何漳!

    所以,听到何漳的大声质问之后,赵俊臣的表情依然平静,只是缓缓说道:“何老将军切不要急着动怒,我的这般决定也是经过充分考虑的,你先听一听我的理由如何?”

    见到赵俊臣的这般态度,何漳一时间也无法发作,只好是按捺着心中怒意闷声说道:“钦差大人请讲!但若是您的理由不够充分的话,卑职的性子耿直,恐怕是还要与你争辩。”

    赵俊臣轻轻点头,一副虚怀若谷的模样,依然是语气平缓,问道:“在何老将军看来,这场战争发展到如今这一步,咱们究竟是胜了还是败了?”

    何漳没有任何犹豫,答道:“自然是胜了,虽然是牺牲了两万余名将士,战况也是凶险至极,但也剿灭俘获了数量更多的蒙古人,蒙古联军入侵我朝疆土的军队在此战之中折损近半,此战说是我朝近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大胜也不为过!此战的战果传扬出去之后,也必然能引起世人的惊叹与赞颂!这一切全是钦差大人的功劳!

    不过,若不是方振山的贪功冒进,我军在此战之中原本是可以用更少的代价收获更多的战果,若是一切都按照钦差大人事前所制定的计划,卑职认为我军在此战牺牲的将士绝不会超过万人,蒙古军也不会有任何人逃脱!但最终就是因为方振山的违背军令,我军的一场大胜,最终却是变成了险之又险的惨胜局面!”

    赵俊臣再次轻轻点头后,说道:“正是如此!但我事先所制定的种种计划,除了军中少数高层文武官员之外,并没有多少人知晓详细情况,将士们经过了浴血奋战之后,终于是彻底击溃了两支蒙古分兵,但损伤亦是极为惨重,可以说我军的士气目前正处于一种极为微妙的情况,获胜的喜悦,身心的疲惫,以及同袍战死伤残之后的悲痛…种种情绪,皆是交杂在了一起!”

    听到赵俊臣的说法,何漳隐隐已经猜到了赵俊臣的意思,目光隐隐闪烁着,似乎是有些犹豫!

    赵俊臣则是叹息一声之后,继续说道:“这个时候,我们对这场战争结果的定性,就很容易会影响到将士们的士气,若是我们只说这场战争是我朝近百年来前所未有的一场大胜,意义非凡,所有人都会收获丰厚的军功赏赐,将士们就会忘掉疲惫与痛苦,并且是士气大振、战意愈浓,也就可以一鼓作气的击溃阶州城的蒙古主力;

    但若是我们说此战明明应该是一场完胜,但因为高层将领的私心作祟,最终变成了一场险胜与惨胜,绝大部分战死沙场的将士都是白白牺牲了,将士们又会是如何作想?士气战意可否继续保持?若是将士们的士气战意因此而变得低迷的话,我们又如何与蒙古主力作战?”

    说到这里,赵俊臣加重了语气,继续说道:“世人总是如此,明明是一件好事,但若是这件好事并不完美,世人的眼睛往往就会只盯着瑕疵不放,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如今,这一战的战果也是如此,若是我们公示了方振山的罪责,将士们就会下意识的忽视我军的这场胜利,只会注意到一场大胜变成了惨胜的事情,到了那个时候,我军看似是胜利了,但将士们的心情恐怕是与遭遇战败也相差不远了!…所以,方振山的罪责固然很严重,但考虑到战局与士气,如今并不是公示的时候,也不是严惩他的时候!”

    赵俊臣的这番说法,固然是有些道理,何漳也很清楚士气的重要性。

    但仅是如此的话,还不足以说服何漳!

    于是,何漳问道:“钦差大人所说有理,但因此就轻易放过方振山,卑职心中还是难以服气!”

    见到何漳的这般表态,赵俊臣依然没有动气,说道:“我的理由,自然不仅仅只是如此简单…何老将军,我来到陕甘之后,曾多次向你说过,我的野心很大,比你们所有人想象中都要更大!你们或许是认为我的野心仅仅只是全歼入侵我朝疆土的蒙古联军,在当时看来,这已经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了…但实际上,我的野心从一开始就不仅仅只是全歼蒙古联军!”

    赵俊臣的说法,顿时是引起了在场几人的注意力。

    毛家栋忍不住问道:“难道,钦差大人您还有更大的志向?”

    赵俊臣笑着点了点头,眼睛闪烁着精光,说道:“战事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我也不瞒你们了!从一开始,我就不仅是想要全歼入境侵犯的蒙古联军,更还想要一鼓作气反攻到北方草原,趁机收复河套地区!”

    话声落下,满堂皆惊!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36_136618/1219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