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皇子,无敌兵王 > 第368章 先报忧,后报喜
    翌日晌午,周旺们都到了。

    董庆堂不怒自威,虎目一扫眼前众将,沉声问道:“你几人,可将这次兵变,各自写成折子,不得有任何疏漏。”

    众将领闻言,不敢丝毫怠慢。

    不一刻,每人都就自己经历的兵变,写在纸上署名后又盖了印鉴。

    “好了!”

    董庆堂视线,又移到未经这场兵变的吕宁脸上,缓缓又道:“此后,一切调防部署的军事行动,你尽可听命于九殿下军令。”

    成了!

    董庆堂这一表态,证明是把这北防线的军事指挥权,以朝廷的名义,交给了永康。

    “董大都督,这!”

    永康急眼了,一撇嘴就站了起来,苦哈哈望着董庆堂。

    “殿下!”

    董庆堂摆摆手,笑道:“你可不能忘了,当初圣上封你征虏大将军一职,在老臣眼里,放眼我大昌朝,从文治武略来看,还真找不出殿下你这么个将才!”

    董庆堂心中,自有考量!

    带着一千府兵的九皇子,不但招顺了北凉四大盟之一的乌特昭部,又收复了河套和阳明两处前朝失地。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份能力,当应刮目相看。

    眼下雁门关兵变,郑继业又死了。

    而圣上对郑继业这多年的做法,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如此之下,加上雁门镇驻军将领们,力推九皇子上位,并且他们之间之前并无交往。

    这就说明,九皇子能堪此大任。

    起码,将领们都服从,军心稳定,就是带兵的最大优势。

    治军严,带兵慈!

    这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九皇子做到了。

    甚至,董庆堂在心里还有一丝成就感,这些治军要领,当初还是在九皇子府上,喝酒时他教给九皇子的。

    至于那些排兵布阵的战术,更是他的亲弟弟董庆尧,在永康去虎贲军大营学习时的结果。

    顺势而为,难道不好吗?

    军中不可一日无主,眼下众人里面,除了九皇子,谁还能堪当这份重任?

    望着永康一脸的紧张,董庆堂又鼓励道:“殿下莫要焦虑,打上几场硬仗,什么都会了。”

    这话没错!

    好钢,就是千锤百炼才出来的。

    铁匠们都懂的道理,永康哪能不懂?

    好了!

    适可而止!

    切不可再演过头了。

    想到这里,永康双拳一抱,向董庆堂礼道:“末将,遵大都督令。”

    再是皇子,再是王爷。

    可眼下,是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兵部尚书董庆堂在履行军政。

    安排完军务,酒饭已经上桌。

    席间,自然聊到了眼下的一些其他事情,永康思忖一番,道:“大都督,本殿还有个想法!”

    “哦!”

    董庆堂笑道:“殿下又有何高见!”

    “是这样!”

    永康站了起来,离开席桌,走到大厅墙上挂着的一幅地图前面。

    “我大昌疆域所有防线,就数这雁鸣关,雁门关,雁翎关三处险要。”

    “而辖下落雁滩、河套、阳明,还有新归顺的乌特昭境内,地广人稀,但这些地方雨水充沛,适合农耕。”

    “近二年来,南河省,西山省,灾害接连,尤其今年南涝北旱,饥民遍地,家园尽失,由于受灾地域甚广,再是朝廷极力补救,那也是杯水车薪。”

    “依本殿看,可将后续赈济银两,用来开发这些地方,从灾区移民到此,不出几年,这边关不毛之地,定会变成塞上江南。”

    永康说完,目光炙热望向董庆堂。

    董庆堂不语,沉思良久。

    突然,董庆堂抬起头来,欣赏道:“殿下可将此想法,写成折子,由老臣转奏圣上。”

    “呵呵!”

    永康面上一尬,讪笑道:“大都督你看,就本殿那字……”

    还知道自己的字臭?

    有点自知之明也好,免得你尾巴翘到天上。

    “那好!”

    董庆堂摆摆手,笑道:“老臣的字勉强能看,可为殿下代写,如此民生大计,岂敢在老臣手里蒙灰?”

    待喝下一杯酒后,董庆堂捋着胡须笑道:“待老臣润色后,若殿下无异议,那老臣回去就面呈圣上,移民之事,就可上朝会当做一项国政来议了。”

    “有劳大将军了。”

    永康举起酒杯,又向董庆堂敬了一杯。

    待酒饭后,又上功夫茶。

    品茶期间,永康又在桌上铺开地图,指着内地一些标记的地方。

    “当初本殿部署赈灾,户部拨运灾区的粮食、被褥、还有钱款,主要集中在受灾面较小的两处郡县设库。”

    “水涝较为严重的南河省,物资主要集中在大车店郡。”

    “旱灾严重的西山省,赈济物资主要集中在大榆树县。”

    “可由朝廷各部,暂且成立一个移民督导部门,从灾情较为严重的村子,向无力重建家园的灾民,讲明移民的大好前景,移民所需钱款,均由朝廷承担。”

    “如此一来,我大昌边城,不再是苦荒之地,各种物产也会丰富起来。”

    “如此一来,可缓解灾区压力,又添边城活力。”

    “产出,商贸,人口,甚至兵源,都是一项极大改观。”

    “尤为重要的是,我大昌移民,不但自身有了安身立命繁衍后代的大好环境,还可将我大昌天朝的文明文化,影响到北凉境内,使北凉百姓由此可感受到我大昌文化的博大精深,沾染我大昌天朝的无上风采……”

    永康讲得是慷慨激昂。

    听得众将领,包括董庆堂,心头也是热血沸腾,心潮澎湃不已。

    他们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一望无垠的稻田,豆类,麦子……

    用大量的人口,发展边城经济。

    用博大精深的大昌文化,去同化北凉民众。

    如此宏伟计划,让董庆堂激动不已,恨不得自己再年轻二十岁,亲自帮助九皇子来实施这项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目标。

    “愿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我大昌疆土!”

    永康浅吟一句,仰头就灌下一杯酒。

    愿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我大昌疆土?

    董庆堂咂巴着这句话的味道,直觉浑身的血液,霎时就沸腾了起来……

    茶话会后,各防区将领,即刻动身回了自己的防区。

    夜间,就着火盆烤肉吃的董庆堂和永康二人,促膝长谈一夜。

    永康向董庆堂讲了关于移民的种种好处,还有关于移民的一些细节部署。

    饮到酣畅的董庆堂,也就着朝中一些现象,给永康讲了一些利弊,那些朋党之间的明争暗斗,时刻影响着政局的稳定。

    闻言之下!

    永康暗自思忖,管你闹得鸡飞狗跳,只要小爷我手中重兵握着,你张三李四王二麻子,都翻不了天。

    无论谁坐那把皇帝的宝座,都得看他的脸色。

    拥兵自重,就是眼下活着的最大底气。

    他在这边城之地,哪怕是放个蔫屁!

    要是传到皇城,那也是朝堂上空震天雷霆的万钧之声。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46_146046/4718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