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带我去远方林朝阳陶玉书 > 第176章 注定成为经典
    李曙光将《梵高之死》的手稿带回当代文学编辑部,本来是想着先睹为快,结果一回到办公室就被同事们围了起来。

    稿子他还没来得及看,有几个同事就开始预约了接下来的阅读权。

    李曙光本来还解释说手稿得还给《当代》编辑部,可大家根本不管这一套,先斩后奏,也不征求他的同意就决定了。

    末了,还拍拍他的肩膀,让他早点看完,好传阅下去。

    李曙光无奈苦笑,本打算尽快看完小说,别管是传给同事,还是还给《当代》,先把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再说。

    结果还没到下班,《当代》的祝昌盛便跑到当代文学编辑部来。

    “老李,我上卫老太太那取手稿,她说《梵高之死》的手稿在你这里呢?”

    这一天李曙光摸鱼看《梵高之死》,连工作都顾不上了,正看到精彩的部分,祝昌盛来跟他要手稿。

    “老祝,再借我一天,明天我看完给你们送回去。”

    “老李,不是我不想借给你。编辑部有两个也没看完呢,这两天都快在我耳根子磨出茧子了。”

    覃朝阳审完《梵高之死》后,手稿本来是在《当代》编辑部内部传阅的。

    结果那天卫君怡不知道听谁说了《当代》来了一部特别好看的小说,跑到编辑部把手稿给拿走了。

    她是人文社总编辑,人文社收到的每一份稿子都有权利审阅,并且拥有着最终的生杀大权,她想看的稿子谁敢拦,但这却苦了编辑部那几个还没看完小说的编辑。

    覃朝阳将稿子带回《当代》编辑部时,曾经对《梵高之死》作出过这样的评价:

    这是一部接近完美的小说!

    要知道覃朝阳不仅是人文社的资深编审,同时也是著名作家,早在五十年代就已经成名,并且作品集《平原上》《幸福》《农村散记》等在那个时候广为欢迎。

    能写、能审,覃朝阳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标准和要求自然是极高的,能说出如此高评价的溢美之词,可见他对于这部小说的喜爱和认可。

    覃朝阳说《梵高之死》是一部接近完美的小说,当然不是指这部小说已经超越了众多经典名著的水准。

    而是指在创作技法、情节和矛盾冲突设定、人物塑造等诸多方面,这部小说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从读者的角度看,它带给读者的不仅是一次充满悬疑色彩、节奏紧凑的阅读感受,还极其完美的阐释了作家本人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主题思想。

    小说达到了故事性、文学性和思想性的多重平衡,这样接近完美的表达,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是非常稀有的。

    所以哪怕《当代》自创刊以来就一直强调坚持走“现实主义”的路子,但覃朝阳还是同意了刊发这部看起来不那么“现实主义”的作品。

    “当一部作品优秀到某一个程度,它必然会以强大的内核打破题材、风格等诸多壁垒。在我看来,《梵高之死》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在编辑部讨论一月上刊作品的会议上,覃朝阳如此说。

    他的说法也得到了编辑部内那些看过这部小说的同事的认可,大家疯狂的鼓吹这部小说的精彩,也让那些还没看过小说的同事好奇的抓心挠肝。

    一连几天时间,《梵高之死》的手稿在《当代》编辑部内部不停流转,反正都能轮到,大家好奇归好奇,但也没有着急。

    可谁也没有想到,卫君怡会突然对这部小说感兴趣。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卫君怡一般是只对社内的一些重点图书和各编辑室不好拿捏分寸的作品做终审。

    她拿走了手稿,编辑部的人一下子又得多等几天。

    好不容易今天能到总编办公室取稿子了,祝昌盛却被告知稿子让李曙光借走了。

    祝昌盛赶忙找到当代文学编辑部,手稿他是看过的,但编辑部的同事们可还急的嗷嗷待哺呢。

    “不差我这一天。”李曙光哀求道。

    “小说还有几天就发表了,到时候再看不也一样吗?”

    “不行,这小说一看上就停不下来,我看完就还给你们。”

    祝昌盛见李曙光不撒手,埋怨道:“哪有你这样的,这可是我们《当代》的稿子。”

    见耍赖不成,李曙光又打起了感情牌。

    “老祝,你别忘了,要是没有我的话,你能组到朝阳的稿子吗?”

    “老李,你瞧你这话说的……”李曙光的话让祝昌盛顿感为难,他无奈的叹了口气,“行吧,看完你可赶紧给我,要不我也得挨编辑部那帮人的骂。”

    李曙光痛快道:“没问题。”

    应付走了祝昌盛,李曙光全情投入到小说世界之中,直到下了班仍一动不动。

    直到六点多,天彻底黑下来,保卫老翟来楼里巡查,才将他喊回神。

    “老李,不回家啊?”

    李曙光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又看了看手表,“呦!都这么晚了!”

    他连忙收拾了东西离开人文社大楼,回家的路上他骑着自行车,脑海里闪过的全都是《梵高之死》的情节。

    到家之后,家里人都已经吃过了饭,妻子给他热饭,他胡乱扒拉几口便坐到书桌前,将那份没读完的手稿掏了出来。

    “老李,早点睡吧。”

    夜晚十点多,妻子过来叫他。

    “嗯。”

    李曙光只用鼻音应了一声,却丝毫不见动作。

    他平日里就有把稿子带回家里审的习惯,有时候经常会看到夜里十一二点。

    妻子见他今天又这样,也没再催促,独自去睡了。

    桌上的台灯一直亮到深夜,李曙光就这样安静的坐着,沉浸在十九世纪欧洲的一段时空旅行之中。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的眼神落在稿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字上已经很长时间了,才终于恢复了灵气,眼球转动起来。

    看完小说之后内心的震撼久久无法平静,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完全从小说的世界中抽离出来。

    “唉!怎么能写得这么好呢?”

    李曙光长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

    他的叹气不是遗憾,而是饱含了惊叹与赞美。

    编辑这一行他也干了二十多年了,写得好的作品见得多了,但他回想这么多年经手的作品当中,还从来没有一部小说带给他的感受是如此强烈和丰富的。

    他编辑过许多以故事性见长的通俗文学作品、也编辑过更多以文学性、思想性见长的严肃文学作品,也都在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当中收获震撼与感动。

    但《梵高之死》对比他前二十多年所经手的那些作品,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这部小说在文学与故事的天秤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它带给读者的不仅有感官上的刺激,更有心灵上的震撼和思想上的滋润。

    李曙光回想着小说的内容,那些文字好像闪闪发光,在他脑海中组成一幅又一幅精彩绝伦的画面。

    这些画面刻进了他的脑子里,如同难以磨灭的印记,这部小说里有太多让人忘怀的情节和桥段了。

    他难忘于主人公亚伦在烈火前的奋不顾身,也难忘于那只代表了梵高的才华、孤傲与恐惧的怪物。

    更难忘于时空交叠之中,如同庄周梦蝶,亚伦与梵高合于一身,带领梵高见证了他未曾见过的独属于梵高的伟大。

    回味良久,李曙光终于放下了手中的书稿。

    本来是要站起身,却不想腿脚使不上力,他在书桌前枯坐几个小时,全情投入、聚精会神,动都很少动,腿脚麻了都不知道。

    好不容易等腿脚活动开了,他看了一眼时间,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

    从上午拿到小说手稿到现在,除了中间两顿饭和回家,他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小说上了。

    这样一部超过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用这么短的时间内读完,几乎可以说是囫囵吞枣。

    距离早上上班还有四个小时左右,李曙光直接回到房间倒头便睡。

    临睡前他心里还有一个念头,等《当代》上市之后,一定要再细细的读一遍《梵高之死》。

    清早,李曙光从沉沉的睡眠状态被妻子叫起来,满身疲惫。

    “你啊,可悠着点吧!不是年轻小伙子了,审个稿子而已,用得着这么拼命吗?”

    耳边响着妻子的唠叨,李曙光也不辩解,默默的洗脸刷牙、穿衣吃饭,然后拖着疲惫的身体来到单位。

    他刚在办公室坐了没一会儿,祝昌盛便走了进来。

    “就一份稿子,你们至于的吗?”

    “至不至于,你跟他们说去。”

    当代文学编辑室内的众人看着祝昌盛从李曙光手中接过稿子,怅然若失。

    稿子没了,想要一睹为快,只能再等几天了。

    “诶,老李,小说看完了感觉怎么样?真有《当代》那帮人传的那么好吗?”

    等祝昌盛走后,同事们问李曙光。

    李曙光皱起了眉头,“该怎么说呢……”

    见他犹豫,面有难色,同事们还以为他是在看完了小说后觉得名不副实。

    没想到过了好一会儿,李曙光才开口说道:“这部小说跟现阶段你们看过的所有小说都不一样,再过几十年后它一定会成为经典!”

    “嚯~”

    同事们没想到李曙光竟然会给《梵高之死》如此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也再次激起了大家对于小说的好奇。

    一想到还有几天新一期的《当代》才能发表,众人便觉心痒难耐。

    期待之余,大家又忍不住讨论起来。

    “照老李这么说,《当代》这回可是捡到宝了!”

    “那他们也得谢谢老李,当初要不是老李牵线,《当代》可不一定能组到林朝阳的稿子。”

    “说的是,说起来老李可是《当代》的功臣。”

    同事们嘻嘻哈哈说着玩笑话,李曙光觉得好像有点什么事让他给忘了。

    听到林朝阳的名字,他终于想起来了。

    光顾着看小说,把正事给忘了。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48_148546/3158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