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编制和军官
何汝宾接过林海递给他的手札,那是一封让他给舟山中中所调拨火器的文移,上面盖有海防道的官印。
粗粗看了一遍手札上的内容后,何汝宾问林海道:“老夫听说登万贤侄想要额外募集一批新兵,可有此事?”
林海在舟山并没有刻意隐瞒招兵之事,在中中所挑选人才的时候他也对属下的武官们明言了这一点。
毕竟他还要用中中所的营房和校场,所以这事实际上也是瞒不住的,何汝宾是舟山岛上官职最高的人,这些自然也都是有所耳闻的。
“不瞒仲升公,晚辈确有此意。”林海说着又道,“需用的兵仗晚辈本来是专程去海防道向洪道尊讨要的,不想洪道尊却只给了晚辈刀枪等兵仗,说是仲升公这里的火器质量更好,晚辈就只好厚颜登门求告了。”
“这事不忙,就算是没有洪道尊手札,只消贤侄一句话,老夫只要能帮衬上的一定帮衬。”何汝宾说着又道,“你那日在岑港司训斥军吏之事老夫也有耳闻,当时便知贤侄定然熟知兵法,老夫也是自幼潜心于孙吴之术,不知贤侄读过哪些兵书战策?”
林海道:“说来也巧,晚辈所读的第一本兵书正是仲升公的《兵录》。以晚辈浅见,仲升公此书实乃集兵家之大成……”
“你莫要奉承老夫了。”何汝宾笑着挥手打断林海,“老夫这书虽然流布甚广,但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哪里当得起贤侄如此夸赞?”
何汝宾这话倒是说得没错,《兵录》大概有一半是抄的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另外一半则抄自包括《纪效新书》在内的明代兵书。
他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咬定青山不放松,就是因为明军的部队编制缺乏整体性,每个将领手上所统兵力都极为有限,一到会战就是文官统领若干军头的模式,这样的军队组织模式是打不了国战的。
毕竟哨官这一级就有直属的鸟铳手,相当于是冷热兵器混编的最低级别作战单位,一个对军事完全没有概念的矿工是很难胜任哨官的,需要的成长周期太长。
其实明军在小规模战斗中击败后金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只要是会战几乎全输,组织度上的差距是很重要的原因。
由于兵额和军官人数所限,暂时只编制一司二局,每局四哨、每哨四队都按照《纪效新书》满编,各级部队的番号都按照一、二、三、四顺排,而非明代惯用的前、后、中、左、右。
林海等人抵达伍山石窟时,离约定好的招兵日期尚有两天,只见那矿场之中至少有数千采石工,远不止洪承畴所说的上千人。
对于这一点,吴国毅曾提出过异议,因为明代部队的番号编制和指挥系统是相适应的,那些五方旗、六丁六甲旗、二十八宿旗之类的其实都是对应的方位。
而他要抄的对象,正是这本在后世寂寂无名的《西洋火攻图说》,林海在后世看到的《兵录》应该是何汝宾增补之后的版本。
忽然林海心中一动,想起来后世的《兵录》里好像是有涉及到西洋大炮的,但他在前不久看到的明代刻本中却并无相关内容,顿时就明白何汝宾这是又打算抄书了。
林海哪知道这书上的内容靠不靠谱,要求证的话只能是去找米格尔和金了。不过何汝宾抄书的谨慎态度倒是让他颇为敬佩,至少不像茅元仪那样,威远炮能打二十里之类的鬼话张口就来。
林海暂时也没打算让何瑛上战场,只是先用他练兵,毕竟他现在太缺可用的军官了,何瑛至少从能力上来说是没问题的。
最后,林海和吴国毅商量决定,新募之军暂称舟山营,其下按照司、局、哨、队来编排,营将以下的各级军官分别称把总、百总、哨长、队长。
众人乘船到了宁海县的伍山石窟附近,这个采石场位于东海之滨,不仅石料多,而且附近就有海港便于运输,因此自隋朝时就有人在此采石,至今千年不绝。
临行之前,林海特意和吴国毅考较了一番何瑛的兵法武艺,发现何汝宾所言非虚,这小子确实身手不错,尤其善使长枪,也颇读了几本兵书,比起周一发那个自学成才的半吊子还是要强不少,对目前的林海来说还确实是个人才。
既然是这样,那林海也就懒得去琢磨何汝宾的葫芦里究竟是卖的什么药了,先用着再说。将来若是发现此人不妥,再寻个由头把他打发回去就是了。
听到林海的话后,三位新鲜出炉的舟山营军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说完兵书之事后,何汝宾又道:“贤侄既是要练兵,老夫这里倒是有个族侄想安排到贤侄军中,不知贤侄意下如何?”
林海问道:“这书从何处得来?张焘和孙学诗又是何人?”
不一会儿,一名昂藏七尺的英武少年走了进来,看年纪大约十七八岁,穿一身紫花罩甲,长得相貌堂堂,就是脸上手上的皮肤都较为黝黑。
“这……仲升公的族侄到林某军中,岂非是误了他的前程?”林海下意识地就推托道。
只听何汝宾道:“贤侄莫要多心,老夫只是想助一臂之力罢了。老夫这位族侄,少年时就父母双亡,一直跟在老夫身边,自幼酷爱习武,也曾读过兵书战策,贤侄定然是能用得上的。”
不过官这个编制林海听着有点别扭,哨官和哨长也容易混淆,林海和吴国毅商量之后,决定对《纪效新书》中的编制名称略作修改。
林海没有戚继光手下那么多人才,本来打算哨官一级也是从矿工里挑。但有了何瑛之后,临时决定还是照搬戚继光的成法。
“仲升公太过自谦了,《兵录》撷众家之长,去芜存菁,林某还打算将来在军中武官里推广呢。”林海总能找到角度拍何汝宾马屁,不过他这说的也是实话。
至于部队的编制,就根据现有的军官人数来定,也就是两个官,哨官分别由何瑛和周一发担任。同时,何瑛兼任枪术教官,周一发兼任鸟铳教官,这两种兵器是鸳鸯阵的主要输出。
好在这个何瑛看起来还是较为低调谦逊,身上并没有什么纨绔习气,否则林海说什么也要给何汝宾顶回去,总强过将来不得不杀了他的族侄。
这三人就是他目前仅有的军官人选,戚继光在义乌招兵时,哨长和队长都是在新募兵员里临时选的,但哨官却是事先就有人选。
两天之后,林海乘船离开舟山,带着吴国毅、何瑛、周一发以及冯一刀等人,何瑛就是何汝宾硬塞给他的那位族侄。
如此一来,舟山营的中高级军官自然也就定了下来。
不过林海的态度很坚决,一定要用数字取代方位来作为部队番号,并表示宁可在旗鼓训练时多花些时间,最后吴国毅也就没再坚持了。
“这晚辈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晚辈倒是认得两个夷人,都是亲自打放过西洋大铳的。仲升公若是想求证此书所载是否可靠,不妨将此书让晚辈誊抄一本,待我寄与那两个夷人掌掌眼。”
马屁拍到点子上了,何汝宾自然是大为受用,捋着胡子道:“老夫当初编这书,想达到的效果就是篇幅适中,同时又兼收并蓄。贤侄方才之言,堪为老夫知音。”
翻开来粗粗一看,只见里面画有战铳、攻铳、守铳的插图,看起来有些眼熟,似乎是在哪儿见过。
这些人大多面有菜色,身上衣衫都是破破烂烂的,一看就都是穷苦出身,而且被那矿主压榨得很惨。
而到了蓟镇之后,一是因为统辖的兵力多了,二是戚家军由步兵为主变成了车、骑、步皆备。因此戚继光又把各营马步兵编制改为部、司、局、旗、队五级,营将以下的各级军官分别称千总、把总、百总、旗总、队总。
采矿可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明代在正统年间曾有禁止民间私自采矿的禁令,官府的矿场工人一般有军户、囚徒、流民等来源,都是出自社会底层,其中军户在矿场上的地位高一些,但一样是被死命盘剥的对象。
“这里的兵源不错。”林海指着那些在监工的皮鞭下辛苦劳作的采石工,对吴国毅、何瑛、周一发三人说道。
当然,后世清军的一些记载更是牛皮吹上天了,什么元朝的炮能打三十里,还有清军自己的海岸炮能打七十里,你咋不上天呢?
“如此就拜托贤侄了。”何汝宾说着又道,“若是能搞到实物,让老夫亲自打放验看,那就更好了。”
何汝宾于是从书架上拿出一本手抄册子递给林海道:“贤侄看看这书如何?”
林海接过那册子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西洋火攻图说》,作者是张焘和孙学诗。这本兵书他在明代和后世都未见过,两个作者也未曾听说。
同样是抄书,茅元仪抄出来一本240卷共计两百多万字的《武备志》,而何汝宾的《兵录》却只有二十万字,这就是没上过战场的书生和有实战经验的武将之间的区别。
但现在何汝宾主动往他这里塞人,而且塞的还是自家的族侄,这就让林海有点摸不透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
用数字番号,在部队人数多起来后不仅更加简洁清晰,而且可以给所有部队大家都是同一支军队的心理暗示,这在林海看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至于何汝宾所说的军法从事,领导把自家亲戚塞到你部门里面,让你该打打该骂骂该杀头杀头,你敢吗?
林海还真敢,自古名将都是军法如山,孙武子斩了吴王的宠妃,周亚夫不让汉文帝在军营驰马,他要是连何汝宾的族侄都不敢处置,这兵也不用带了。
营将当然是林海本人,坐营中军官是吴国毅,同时兼任第一司把总。周一发、何瑛则分任第一司第一局、第二局百总。
他说着不待林海答复,直接唤过在一旁伺候的丫鬟道:“去,把瑛儿叫过来。”
要是没有碰到吴国毅的话,本来他是打算从何汝宾这里要人的,毕竟他可是给人家送了厚礼的,文坛盟主的墨宝一般人可求不来。
戚继光在南方抗倭时是以步兵为主,营将以下的部队编制是按照总、官、哨、队来编排的,各级军官分别称把总、哨官、哨长、队长。
何汝宾又道:“那这书中所言,是否靠得住?”
“侄儿拜见伯父。”少年向何汝宾行礼。
“登万贤侄,我这位族侄就托付给你了。你可考较一下他的兵法武艺,量才录用,若是我这侄儿干犯军法,你尽可军法处置,无需看老夫的面子。”
林海点头道:“晚辈略知一二。”
只能说此时的明军已是一盘散沙,内部山头太多,彼此之间不卖队友就不错了,更不存在什么信息共享。这也是以文制武带来的恶果之一,明军的组织度已经撑不起国战规模的战役了,这也是后金相对明朝的一大优势。
浙江虽然富庶,但是地狭山多,而且是明代的人口第一大省,从来都不缺少破产失地的农民,外省的流民也有很多喜欢往浙江跑的。
“仲升公所托,晚辈定当尽力。”林海对何汝宾的感观相当不错,因此点头答应下来,搞几门红夷大炮对他来说太简单了,从博望号上拆下来都行。
到了晚明,禁止私人采矿早已成为一纸空文,矿山很多都是由当地权贵在经营,伍山石窟同样如此,矿工的来源都是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的失地农民或是从外地流入的流民。
“确实有,晚辈亲眼见过。”林海也有些吃惊,此时已经是天启五年底,明年红夷大炮就要在宁远之战中用于实战了,想不到何汝宾这样的高级将领竟然还从未听说。
他说着忽然话锋一转道:“老夫听说贤侄久在西洋,不知对西洋大铳可有了解?”
早在宋代时,这里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商业开采,明代因嘉靖大倭寇而一度废止,到了晚明时期又开始兴盛起来。
“这是老夫无意间得到的手抄本,著书的这两位老夫也从未听说。”何汝宾说着又道,“此等大铳,老夫闻所未闻,西洋果真有如此神器?”
他们三个都是熟读《纪效新书》的,这些采石工人完全符合戚继光的选兵标准,出身乡野,老实服管,不满足这两点的也不会干这一行。
比如九指,人家宁愿在城里讨饭吃。又或者像阮进、阮美兄弟俩,一个在水匪团伙里兼职,一个在妓院帮嫖。
感谢汐雨贝贝打赏500两。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4_14682/3678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