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当即抽下了腰间了玉带,就要让朱高炽吃一顿竹笋炒肉。

    伴随着下西洋的旨意传遍大江南北之际,另一道同样震撼人心的旨意紧接着传开。

    一时间,全国各地都被这接二连三的重大消息所震动。

    圣旨明确规定,凡是年龄已满六周岁的莘莘学子们,都必须正式踏入校门,接受由朝廷提供的完全免费的教育资源。

    而且,所有的学子都要统一转入全新的学堂进行学习。

    与此同时,原有的各类书籍统统被废除,它们再也没有资格成为教学所用的教材。

    不仅如此,朱允熥还特别下达诏书,在整整九年的义务教育期间内,如果任何一所学府胆敢向百姓索取哪怕仅仅一文钱的费用,那么请这些受到不公待遇的百姓不要犹豫,立刻拿起纸笔撰写诉状将其告上当地的衙门!

    如果县衙对此置之不理,可以继续向上申诉,依次告至州衙、府衙,乃至巡抚衙门,甚至直接告到京城的大理寺!

    总而言之,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这项政策能够得到彻底的贯彻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这件事情开始逐步落实以来,朱允熥在民间的威望与日俱增,他的庙宇更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纷纷拔地而起。

    因为朱允熥本人,确实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真正实现了让广大百姓的孩子们都有机会走进学堂读书识字。

    起初,当这个消息刚刚传出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他们根本不相信天底下竟然会有这样的好事降临。

    不少人都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诱人上钩的陷阱罢了,等到大家都入局之后,肯定会冒出各种各样苛刻的条件和要求来限制众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担忧纯属多余,朱允熥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百姓们的心。

    书都免费发啊,不收钱。

    朱允熥坐在龙椅之上,面前摆放着来自全国各地锦衣卫呈递上来的详细汇报,他逐一审阅着这些奏报,嘴角逐渐上扬,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

    “嗯,不错,不错!自从蒋瓛归来后,这锦衣卫果然用起来越发得心应手了,瞧瞧如今这局面,各地的那些氏族们都变得老老实实的了。”

    朱允熥边说边微微点头,还是蒋瓛懂朕啊。

    每一份奏报仿佛都是在自己的统治下,大明日益繁荣昌盛的见证。

    这时,一旁的郝有钱满脸谄媚地笑着说道,“陛下您英明神武、德昭日月!您推行的让百姓免费读书之举,简直就是圣明烛照,普惠万民呐!如今天下之人皆有机会读书识字,此等壮举堪称震古烁今,必然会名垂青史,流芳万世呀!”

    听到这番恭维之词,朱允熥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但并未显得过分得意忘形。

    紧接着,朱允熥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工部送来的图纸上,经过仔细端详后,他不禁称赞道。

    “这一版图纸绘制得相当精妙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了,工部还是很听话的,朕说怎么改,他们就怎么画,哈哈,就按照这个版本来建造吧,并赏参与画图者每人白银万两。”

    郝有钱连忙躬身应道,“是,陛下!既然如此,那么是否要即刻向民间公布这一决策?”

    这事儿一旦传开,整个大明肯定都会被震动的。

    现在百官都以为朱允熥是要把紫禁城推倒重建,谁也没想到朱允熥是要跑北方去再建一座紫禁城。

    朱允熥想得很清楚,历史上朱棣最大的功劳不是编撰了永乐大典,也不是下西洋。

    而是真正的融合南北。

    “你说朕如果对外公布此事,不知会在这民间引起多么巨大的响动?”朱允熥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饶有兴致地反问道。

    站在一旁的郝有钱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他才缓缓开口。

    “那就要看陛下您最终决定将都城定在哪里了,倘若保持现状不变,那么或许并不会引发太大的反响,毕竟一切照旧,百姓们的生活也不会受到过多影响,然而,如果您打算将帝都迁至北方,并把如今的帝都降为陪都,那恐怕整个天下都会为之震动!”

    听到这里,朱允熥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之色,“哦?为何如此说?”

    郝有钱深吸一口气,接着解释道,“原因很简单,一旦定都北方,现有的经济重心、各类产业等等都需要大规模地向北迁移,届时,人们会纷纷前往北方购置土地、购买宅院,商业活动也会逐渐向北方倾斜,这样一来,南方原本繁荣的经济格局可能会面临重大调整,而北方则有望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等变动牵涉甚广,自然会在民间引起轩然大波啊!”

    说完这些话,郝有钱不禁轻轻摇了摇头,仿佛已经预见到了这场变革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朱允熥满意的点了点头,“没错,但是想要彻底收了北方的民心,迁都北方必不可少,大伴。”

    “奴婢在。”郝有钱应声。

    “传朕旨意,着工部安排民夫调动,在北平新建紫禁城,建成之日定为帝都,金陵降为陪都,同时定北平为经济特区,并大肆发展辽东。”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50_150439/606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