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订这章,贴错了顺序,唉,以前最老的码字系统最好,这个难改难调的系统让我崩溃。
关于皇帝后宫争斗的讨论一向激烈,普遍认为刘邦的戚夫人在历代宫斗里败得最惨,落得悲惨下场又全怪她太作。
她确实惨,被砍去手脚做成“人彘”,别的后妃多半是被打入冷宫。那么,她若安份守己呆在冷宫里,就能平安活到老么?
我们来一起看看刘邦后宫妃嫔和子女的人生结局,我认为戚夫人并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刘长生母赵姬。
先从刘邦的长子生母曹氏说起,曹氏的生卒年不详,家庭背景不详,据说是一个寡妇,如果不是生了长子刘肥,要被历史直接抹去。
吕雉是刘邦的正妻,但并不是糟糠之妻,在刘邦没发达的岁月里,陪他度过那些平淡困苦岁月的女人是曹氏。
曹氏和刘邦没有正式结婚,用现代语言来说是“同居女友”,即使生下了长子刘肥之后,依然没有正式名份。
刘邦称帝以后,曹氏处境如何没有记载,只有两种传说,一是她因病早亡;二是她不愿进宫。
刘肥是庶长子,封齐王,他是最早被封王的皇子,所占封地也是最广的。
这样一个很有实力的王,是最有资格与太子争储君之位的,但他恪守本份没有争夺之心,可这样能让吕后容下他吗?
孝惠二年,刘邦死去才两年,吕后在宫中置毒酒想害死他,因惠帝有意无意间抢喝毒酒,吕后才只能中断此事。
刘肥暂逃一死,但被软禁宫中无法离开,由幕僚献策,把自己封地所属的城阳郡献给鲁元公主,才得以回到封地。
回到了封地,因鲁元公主是吕后的亲生女儿,得了刘肥献的地要帮他说好话,他暂时没有受到明面上的迫害。
担惊受怕当中,刘肥做什么事都小心翼翼,没有任何政绩,四年之后的孝惠六年,闷悒愁病而亡,年仅32岁。(生于公元前221年——卒于公元前189年)
刘邦的次子是嫡子刘盈,也就是汉惠帝,第三个儿子是赵王刘如意。
刘如意的生母戚夫人敢和吕后正面硬刚,除了性格原因,还有客观原因。
其一,刘邦纳娶她的时候,吕雉正被项羽俘虏去了,生死不知,当时她享受独宠;
其二,曹氏与刘邦相识于微时,在刘邦有势力之后几乎没有联系,而戚夫人是刘邦有势力之后才跟他,已经习惯安享尊荣,曹氏没享受过才没想争,戚夫人要放弃已得的尊荣难以做到。
其三,正因她跟刘邦的初期享着独宠,所以她不会服被解救回来的吕雉管,在她看来,吕雉是后来者。和多数一开始就被正妻压制的小妾不同,她初时没想到吕雉能平安归来,很难做小伏低。
其四,刘邦确实宠她,争位这件事,皇帝也在推波助澜。刘邦的后宫当中除了皇后吕雉,只有戚夫人有封号,“夫人”是很高等级的封号,别的女子都统称什么姬、什么美人,她想低调也没法儿低调。
(汉朝的嫔妃等级没细分,用不太准确的对比来说,戚夫人算贵妃,别的女子只算答应)
戚夫人死得惨,可她不憋屈,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千百年为她发声的文人墨客有很多。比起悄无声息死去的那些妃嫔,她“活”得更长,用她惨烈的方式把自己形象“活”下去。
在争储之斗里,刘如意是最无辜的,至死都才十岁,争储的时候年纪会更小,一个小小孩童哪有野心?可他偏偏要承担生母的期望,嫡母的妒恨。(生于公元前204年——卒于公元前194年)
曾有人提出,他被封为赵王之后,到了封地,戚夫人就该老实当冷宫奴隶,给儿子留一线希望,或许儿子能当个安乐王爷?
他母子已经惹起吕后杀心且不说,就算没有人迫害,小小孩童在一个没有人庇护的陌生地方,怎么能治理好?
是戏剧给我们错觉,认为夺嫡的都是英俊少年王爷,只要不去争就能保命,事实上,孩童刘如意争与不争都难逃夭折噩运。
刘邦第四子刘恒,即汉文帝,他是众兄弟里惟一寿终正寝的,留到最后再讲。
刘邦第五子刘恢,生母不详,封为梁王。
为了更好地控制诸王,吕后大搞联姻,刘恢娶的吕产之女。汉皇室的伦理关系很乱,吕产是吕后的侄子,吕产的女儿应该称呼吕后“姑婆”,刘恢是吕后庶子,也就是吕产名义上的表弟,刘恢夫妻是表叔与表侄女呀。
这位表侄女与表叔关系不好,刘恢有宠妾,吕产之女毒死宠妾。
刘恢怕牵连别的家族成员,不敢直接报仇,又受不了窝囊气,为情自尽,他死后也没有儿子继承爵位,封国被废。
刘恢生于哪年不详,从他排序在刘恒之后来看,可推测最大也应同样是生于公元前202年,他卒于公元前181年,最多只活了约21岁。
不知道他的生母是早亡,还是在冷宫里忍辱偷生,总之他这一脉已绝,他生母不会好受。
刘邦的第六子刘友,生母不详,封淮阳王,他也娶的吕家女子。
他娶的这位吕家女子,对他更狠,连吃醋也不屑吃,直接去吕后那里告他谋反。
吕后把刘友召回京城后,也不审问有关谋反的事,把他软禁起来,连饭也不给他吃,把他活活饿死。
死后,也是以平民身份下葬。刘友的生母不详,生于哪年不详,按最大年纪推算也只能是和刘恒同年,死于公前181年,没满21岁。
刘邦第七子刘长,生母赵姬,封淮南王。
这个赵姬本是张敖的小妾,在刘邦游幸张家时,张敖把她献给刘邦。
张敖是谁?是刘邦的女婿!古代女子地位之低,汉皇室关系之乱,由此可见一斑。
刘邦与赵姬欢度春宵之后,并没有把赵姬带回宫。从这里也可看出,刘邦对戚夫人确实宠,有“夫人”这种身份确认,戚夫人才敢恃宠而骄。
赵姬没有入宫,可她怀孕了,张敖为了妥善安置她,另修别院给她居住。
公元前200年,张敖被指谋反,家人都拘捕到京,妻子鲁元公主因是帝后的亲生女没受苦,别的家人都被关入监牢。
怀孕的赵姬也在监牢中,她告诉刘邦,所怀的是龙种,刘邦不信。
赵姬又让哥哥赵兼去求审食其,托审食其在吕后面前说些好话,再由吕后劝刘邦认子。
如果说戚夫人作,赵姬是不是傻?很明显,吕后不可能劝刘邦!
但从刘长后来得到承认看,应该是刘邦早知道她怀的是龙种,可吕后容不下,只能假装不认,让她去求吕后,给吕后一个面子。
赵姬生下刘长之后,在监牢中含冤自尽,她才是刘邦后宫当中最惨的女人!
她没有得到过尊重和疼爱,像个物品一样被送来送去,至死没有得到名份,还背个污名,似乎浪荡得连儿子的父亲是谁也说不清。
在吕后面前,她苦苦哀求,卑微到尘埃里,似乎确实为儿子赢来一线生机?
吕后把刘长接到身边抚养,封为淮南王后到封地,也没受过什么明显迫害,因他年幼,且生母已死,吕后也没必要害他,那么刘长能平安活到老?
历史故事里,汉文帝对淮南王刘长很好,他还不知感恩地骄横逾矩,汉文帝忍了他六年后就将他贬黜。
贬黜之后,仍然衣食不缺,可他刚烈地绝食,自己把自己饿死。历史的烟尘掩盖,不知道他是怎样绝望无助才会绝食?
他生于公元前198年,死于公元前174年,活了24岁。
古代人寿命短,但多数情况下还是50岁以后才死,24岁仍是青年,但偶尔晃到电视剧里,他的形象是猥琐胡子大叔,更甩不脱骄横欺君的形象,他绝食抗争也没人帮他查查到底有没有对汉文帝不敬。
刘长的儿子刘安后来袭爵,也是淮南王,他比父亲有能力,是贤王,也是传说中的神仙。
然而,据史记载,刘安没有白日飞升,是意图谋反落败,被逼自杀。
赵姬用自己的死给儿子铺路,躲过了一时妒恨,可子孙们最终还是在权力斗争中死去。只要是潜在的权力威胁者,再怎么隐忍退让,都对于上位者都是一根刺,早晚要拔去。
刘邦的第八个儿子刘建,生母不详,生于何年不详,就算和刘长同一年出生吧,到公元前181年卒,才活了17岁。刘建生有一子,幼子被杀害。
他们父子到底是被吕后暗杀,还是别的原因死的,没有记载的定论,身为皇族也像蚂蚁般死去,无人查问。
刘安有个孙儿也叫刘建,这对于后辈与长辈不能同名的古人来说,是不是显得不敬?汉初的大事太多,没人细究这种事。
我说戚夫人活得痛快的原因便是,至少她能闹得把他们母子之死弄清,不是莫名其妙消失在世间。
宫斗之中,吕后赢了,可她的人生也并不比那些嫔妃好过,没有孩子不算难过,有孩子而孩子死在自己之前,定是锥心之痛。
她的亲子刘盈在16岁时登基,大约三年后又让儿子娶了外孙女张嫣,此时张嫣才11岁。
张嫣的生母是鲁元公主,鲁元公主是刘盈的亲姐姐;张嫣的生父是张敖,就是那个献赵姬给刘邦的张敖!
幸好刘盈是皇帝,都称他“陛下”就行,要不然妻子叫自己“舅舅”,自己要叫姐夫“老丈人”?
不知道张敖如普通人家庭聚会该是什么心情,皇帝小舅子变女婿,自己献出的妾所生儿子变小舅子……
汉惠帝刘盈在国家大事上做不了主,在家庭小事上也做不了主,放纵于声色,死时不到23岁。(生于公元前210年,死于公元前188年)
他与张嫣没有圆房,毕竟稍微有点人性的人都对年幼外甥女下不去手,但他死后留有七个儿子。那他的七个儿子结局如何?
少帝刘恭,生母周美人,吕后杀他生母,谎称是张嫣所生。
刘恭渐渐长大,得知生母之事,年少冲动说要为母报仇。
吕后将他拘禁,不知道具体如何,还没成年的刘恭死了,对外称是暴病而亡。
之后,立刘弘为帝,为了辖制他,让他立吕家的女子为后。
安于当傀儡的刘弘平安活了十几年,后来吕氏势力倒,大臣并不拥立刘弘亲政。
刘弘的皇后是吕家女子,大臣怕吕家再专权,把刘弘也一起杀了。
当然不能直接杀皇帝,哪怕是个傀儡皇帝,为了不背反叛之命,以刘弘不是刘盈的亲生子名义来杀。
已传刘弘不是刘盈亲生子,连轵侯刘朝、壶关侯刘武、济川刘太也被说不是皇家血脉,全杀了。
另有封为淮阳王的刘疆,在少帝五年已因病夭亡,常山王刘不疑也病夭,都只活了几岁。
汉惠帝刘盈的七个儿子不论是不是亲生,总之死得一个不剩了,也没有孙子留下。
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死于公元前187年,只在弟弟死后一年就死,还没满28岁。
她的女儿张嫣顶了空头名份到死仍是童女身,她的儿子张偃先袭爵为王,后来降为侯。
张偃传张欧,张欧传张生,张生传张广,张广传张昌,张昌因“乏祠”被废除爵位,收封地,这一脉张家从此凐灭于历史尘埃。
乏祠,是未能及时祭祀祖先,或废缺祭祀之事。用这个理由来废爵位,可见张家那时已毫无反抗之力。
吕后的妹妹吕媭嫁樊哙,除诸吕的时候樊哙早就去世,吕媭生的樊伉被杀。
后来优抚功臣之后,寻来承袭爵位的是樊哙庶子,与吕家无血缘。
吕姓的各位子侄更是全被诛杀,没了势力保护的吕后一族,男女老少皆被杀尽。
吕后临死已预见到这种情况,她让吕禄、吕产分别统领北军、南军,也不要给她送葬,可知她死前也惶恐担忧、不得安宁,但还是没能避免灭族惨况。
提起吕后,总给人一种她是坚强隐忍帮刘邦打天下的受苦老妻感觉,但我看不下去电视剧里演的两人类似姐弟形象!
推算起来,刘邦娶吕雉的时候已经48岁,吕雉才16岁,就算我不专业,推算有误,他们两人成婚时刘邦也绝对超过40岁,吕雉也绝对不满20岁。
后宫争斗,现代人总要用正室撕小三的剧情去套,但请不要把吕雉设定成苦大仇深的失宠发妻,一切只是利益联姻,一切争斗也和爱情背叛无关。
最后讲最幸运的薄姬、刘恒母子,之所以说幸运而不是智慧,是他们最终成功真有太多运气成份。
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妾,在魏王豹败亡后刘邦将她掳去,被当成战利品。
她并没有从此受宠,在一年多以后才得以亲近刘邦,承宠即孕。
但以后又是几乎见不到刘邦的面,吕氏没有把她当成威胁者,也不想把事做得太绝,刘恒封代王,在刘邦死后,她得以经吕后同意到了儿子的封地。
即使没有对吕后造成威胁,吕后也在他们身边安插了奸细,他们在管理好封地的同时,实力仅以自保,无法反抗吕后。
除去吕氏一族,有众臣多年努力,也有很多巧合,在此不详述。
刘恒幸运中的幸运是,通常除掉外戚强权后,也是让现任皇帝——即让刘弘亲政,或从上任皇帝刘盈别的儿子里选一个继任者,在嫡系有子嗣的情况下,轮不到庶出兄弟来继位。
但陈平、周勃居然把刘盈的子嗣杀尽,这是别的朝代没发生过的,于是刘恒成了最合适的继任者。
刘邦若泉下有知,看子孙一再被残杀,是何感想?别怪女人嫉妒,后代诗人林纾比他通透,写下:“不留夙孽累儿孙,不向情田种爱根”。
当然,更深一步讲,汉初的惨剧和嫉妒也没多大关系,历史的车轮碾压之下,个人的力量太弱小,分封制不适应社会发展,刘邦分封的子孙们不论性格如何,结局都只能是惨死废国,走向君主集权的过程必定腥风血雨。
要么风流一生,却没有知心人;要么有知心人,却无法相守到老;要么能相爱相知相守,可终究被迫分离。
而这些故事中,最令人难受的是为了家族利益去联姻。
联姻真能壮大势力吗?多少旧贵族是因为联姻还衰落得更快呀?
彼此皆在强盛向上发展期还罢了,一方走了下坡路,还是不要去攀附为好。
比如王献之,最终也没能挽住王家颓势,还搭上一生幸福。
把希望寄托于攀附,真是没志气,如果王家人都有志气些,不把压力和期望加于一人的婚姻上,或许更能在朝堂大事上有所作为。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50_150513/351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