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
在卫王府内,气氛却是另一番景象。
年仅九岁的四皇子李泰,上柱国之尊,此刻正安稳地坐在榻上,品尝着府中精心制作的新式点心。
这些点心,乃是源自西域的珍稀特产。
李泰不惜花费重金,命人快马加鞭送回长安,以确保它们的新鲜与独特。
李泰身形略显臃肿,胖乎乎的模样坐在榻上,反倒平添了几分憨厚可爱。
然而,他的双眸之中,却时不时闪烁着与年龄不符的聪慧之光,令人不敢小觑。
在榻的两侧,萧德言、顾胤、蒋亚卿、谢偃等幕臣环坐,他们或谈笑风生,或举杯畅饮,气氛轻松而愉悦。
顾胤忽地笑道:“殿下,听闻近日太子殿下大力推动编撰大典之事,还请动了陛下亲自下场,意图成就一部涵盖天文地理、万象学识的鸿篇巨制,名曰《贞观大典》!”
“今日我瞧那工部、国子监的官员们,忙得团团转,都在为陛下搜罗天下图书,送往国子监呢。”
萧德言闻言,也笑着接口道:“这确是一件大好事。”
“《贞观大典》若能成书,必能向天下展示我大唐的繁荣气象与鼎盛之景。”
“陛下亲自主导此事,可见其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李泰轻轻咽下口中的点心,眸光一闪,微笑道:“兄长此举,确是利国利民之大计。”
“我虽年幼,但也希望能为大唐的繁荣尽一份绵薄之力。”
“诸位先生,你们有何高见?”
众幕臣闻言,纷纷表示赞同,并提出各自的见解与建议。
这帮幕臣,皆是当年李泰编撰《括地志》时的得力助手,更是李世民特许他在宫中开设文学馆后,精心招揽的英才。
他们一直紧随李泰左右,被视为心腹,共同经历风风雨雨。
此刻,顾胤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郑重地开口道:“殿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贞观大典的编撰,殿下岂能缺席?”
“此书一旦完成,将是旷世之作!”
“殿下若能尽力相助,必能赢得陛下和娘娘的欢心,更可积累无量功德。”
李泰闻言,微微点头,他轻咬一口手中的点心,心中却不禁想起了自己尚未完成的《括地志》。
那部书籍同样承载着他的心血与梦想。
一时间,他陷入了沉思。
蒋亚卿见状,趁机劝谏道:“殿下,不妨明日前往紫宸殿上朝,与太子殿下共商此事。”
“若能参与其中,陛下定会对您刮目相看。”
李泰依旧沉默不语,他扭头看向一旁的萧德言,目光中带着几分询问。
萧德言一直是他最为倚重的智囊,此刻他的意见至关重要。
萧德言微微一笑,拱手道:“殿下,这几年太子临朝听政,治理天下,其功绩虽有目共睹,但世族之乱、江湖之乱等种种祸端,也曾让长安城陷入危局。”
“太子虽然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殿下您韬光养晦至今,所等待的,不正是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听说陛下近日在国子监、吏部等地忙碌不堪,事事亲力亲为,反倒是太子显得有些懈怠。”
“这都是因为赵国公提议互换身份所致,让陛下如今尝到了任事的艰辛。”
“此时此刻,若殿下能积极参与并尽力相助,陛下心中定会对您有所改观。”
“这不正是殿下所期待的吗?”
李泰听完萧德言的一席话,心中豁然开朗。
他轻轻放下手中的点心,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好!明日我便前往紫宸殿,与兄长共商贞观大典之事。”
“我要让父皇看到,我李泰同样有能力为大唐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
翌日清晨。
朝霞映红了半边天,朝堂之上,百官云集。
今日的气氛,却与往常有些不同。
原本宽敞的殿门处,忽然涌入一群特别的身影。
卫王李泰及其幕臣们,竟也赫然在列!
这些幕臣,平日里深居简出,虽在朝中有挂名,却鲜少参与朝政之事。
此刻,他们身穿官服,手持玉圭,神色肃穆地站在各自的队列中。
他们的到来,无疑在朝堂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
李泰那胖乎乎的身子,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迈入宫殿。
他站在了百官之首,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国公们并肩而立。
这些朝廷重臣,见状纷纷行礼:“臣等参见卫王。”
“免礼免礼,几位国公不必如此。”
李泰则笑呵呵地回应着,脸上洋溢着天然的亲和力。
尽管大臣们心中疑惑重重,但面对这位年仅九岁、又极具亲和力的卫王,他们也只能选择保持沉默,私下里小声议论着。
就在此时。
太监那尖细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
“太子殿下驾到!”
群臣们闻言,当即跪地参拜。
而李泰却背负双手,笑眯眯地站在原地,连稍微拱拱手见礼都没有。
他是卫王,身份尊贵,只用向皇帝参拜。
在这朝会上,哪怕面对的是自己的兄长,太子李承乾,他也无需行礼。
这一幕,无疑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他身上的那份特殊与不同。
李承乾负手从后殿缓缓走出,一眼便瞥见了站在百官之中的李泰。
他身材胖乎乎,却显得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
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
他独自坐上龙椅,脸上浮现出一抹微笑,轻声问道:“青雀,今日怎想着过来上朝了?”
李泰闻言,笑眯眯地拱了拱手,回应道:“兄长,弟弟近日闲来无事,听闻兄长在跟父皇共谋一件大事,心中好奇不已。”
“今日特地前来旁听朝会,兄长不必在意我。”
李承乾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心中也明白了李泰此行的目的。
他点了点头,目光扫过群臣,朗声道:“众卿,有事就启奏吧!”
长孙无忌闻言,立刻从队列中走出,恭声禀报:“陛下,关于贞观大典的编撰事宜,臣有要事启奏。”
“目前,各部已积极为陛下搜寻图书内容,初步统计,已搜集到的图书内容达数百万字,工程量浩大。”
“工部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排编撰工作,以确保大典能如期完成。”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51_151371/5476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