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方面,那就更不用提了。大飞机,结构强度是生命线,人命关天啊。可咱们缺巨型水压机,高强度焊接技术也跟不上,拼凑组装、小件焊接、铆接,顶多造个样子货。
大飞机,得靠整个工业体系撑腰,再加上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精密制造,这方面,咱们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可不止一点点。
回想当年引进‘斯贝’发动机时,为了跟上的质量管理、产品验收体系,咱们可是吃尽了苦头。这些基础环节不突破,‘运十’也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了,看着美,实际用不上啊。”
最后,咱们聊聊发动机的事儿。
说实话,我对某款发动机能否真正派上用场,心里没底。涡扇发动机那可是复杂玩意儿,我听说上次试飞时,“运十”用的是给波音707配的普惠jt3d发动机,还是从民航那儿临时借来的。
用成熟的发动机试飞,确实能降低风险,这点没错。但既然咱们已经买了斯贝军用版,为什么不顺手牵羊,把民用版也拿下呢?
一边仿制,一边改进,岂不更靠谱?要知道,咱们国家民航现在最常用的“三叉戟”,用的就是这款发动机,足见其成熟度。
听完苏晨的长篇论述,郭伟强沉默了好一会儿。
虽然他自己没参与“运十”项目,但他有不少同学、校友,甚至是学生,或多或少都参与其中。苏晨说的,确实是事实。经过十年的努力,“运十”终于飞上了蓝天,但问题多多。
整个华夏的工业基础太弱,支撑“运十”这样的大项目,确实有点力不从心。别说“运十”这样的庞然大物,就算是“运7”那样的小家伙,也还是运输机,要求比民航客机低多了,如今也是步履维艰。
不过,从纯技术角度看,苏晨的说法有些出入。
他开口道:“的确,我们有了斯贝军用版,也可以按许可仿制生产,但斯贝的民用版我们没买,即使买了,那推力也太小,带不动‘运十’这样的大家伙。”
苏晨笑着回应:“郭老师说得对,‘运十’是个百吨级的巨无霸,即便按照四引擎的方案,每台发动机至少得有8000公斤的推力才行。
但我没说要继续‘运十’啊,我之前说了,我的想法是‘飞机停,人才不停’。依我看,‘运十’太过超前,暂时搁置也未尝不可。
我们可以根据现有的工业实力,搞个小一号的客机。按照我的思路,这飞机的参数可以这样设定:”
咱们搞个载客不超过一百人的飞机,机身长度大概三十米,经济巡航速度八百公里每小时,空重二十吨上下,最大起飞重量四十吨左右,商业载重八到九吨,也就是载个八九十号乘客,能一口气飞三千公里。
这样的飞机,用两台“斯贝”民用版,推力五千公斤左右的,应该绰绰有余,满足咱们华夏国内民航需求,应该没问题。
而且,这款飞机的尺寸,特别符合第三世界国家的需求。毕竟,国土广袤的国家屈指可数,大多数穷国对国内航线的飞机,航程和载客量要求不高,他们更看重性价比,这样一来,市场潜力巨大。
最关键的是,这飞机的大小,跟咱们的“h6”差不多,比“运十”要求低多了。以咱们现有的工业实力,完全有可能搞定。
等咱们技术、用户群、工业能力都上去了,再搞更大号的,不更实际吗?这样,那些搞“运十”的人才和积累的新材料、新工艺,就不会白白浪费了。
郭伟强心里默默算了算,发现苏晨说的参数还挺靠谱。仔细一琢磨,咦,这飞机怎么那么眼熟?他抬头疑惑地问:“苏晨,你说的这飞机参数,怎么跟不列颠的‘bac’那么像?”
哎呀,抄袭露馅了,苏晨尴尬地挠了挠后脑勺。不过,他脸皮厚是出了名的,面不改色心不跳:“郭老师,你还真说对了。
我在《航空知识》上看过‘bac’的介绍,觉得特适合咱们国家现状,所以多留意了下。班门弄斧,让您见笑了。”
郭伟强笑道:“你一个门外汉,能说到这份上,已经超常发挥了。不列颠那飞机,虽然小了点,但确实不错。你说得有道理,咱们华夏现在的情况,这飞机确实是个好选择。”
旁边的王长生听了半天,感慨道:“可惜了这么好的项目。不过,照苏晨说的,倒不失为一条出路。可惜,咱们说话不算数,就别瞎操心了。还是做好自己的事要紧。来来来,干了这杯,吃饱喝足,各自忙各自的!”
大家又齐声举杯,苏晨却发现,郭伟强一脸严肃,似乎在深思。
吃完晚饭,郭伟强把王长生安顿在校招待所后,并没直接回家。他漫步在校园小路上,脑海里反复回味着苏晨的话。
“运十”怕是要凉,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就算上百位研发人员联名上书,估计也难以力挽狂澜。
身为航空人,郭伟强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但苏晨说得在理,“运十”虽有不少创新和成果,却与国内实际需求不符,更与国家当前的工业实力脱节。
继续搞下去,或许能出成果,但这意味着得砸进天文数字的资金,全面升级国家工业体系。可这得花多少时间和银子?
十年?二十年?还是更久?五亿不够,那得追加多少?
好高骛远显然不切实际,与其把资源浪费在遥不可及的目标上,不如脚踏实地。大飞机不行,小点的就不行吗?
正如苏晨所说,不列颠那架“bac”,虽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产物,看着有点过时,但技术难度比“运十”低了好几个档次。以华夏目前的实力,完全有能力造出来。
而且,“运十”上遇到的难题,比如结构强度、发动机,在这小飞机上都有解决方案,甚至能解决得很好!
最关键的是,好不容易组建起来的团队,能保住啊!这是国家未来重启大飞机项目的种子!
想到这儿,郭伟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路小跑回到办公室,点亮灯,拿出纸笔,开始奋笔疾书。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51_151674/891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