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重生大明之六世荣耀,老娘不要 > 第221章 钱少事多,还要背锅
    “大皇子觉得官员低薪,才致使底层官员腐败,我倒觉得这只能说是一个方面。”

    张老爹表情严肃。

    “愿闻其详。”

    朱高炽端坐在张老爹的对面,桌子上还放了笔墨纸砚,准备随时记下要点。

    张老爹也不藏私,接着昨天的说一半的事继续往下说。

    张家世代都是地方吏员,先帝建朝以后,这些原来底层的前元官吏几乎全部都是就地接任。

    洪武年间,官员年俸非常低的情况下,官员下面的吏员更可怜。

    刚刚开始还好,不过就是承了前元旧制,大家勉强够花。

    但这个年俸后来就成了月俸,还逐年往下降。

    洪武十四年,先帝规定,在京二品以下衙门吏员月支米皆一石,六品以下衙门米皆六斗。

    到了洪武三十一年,在京吏员有家小的,每石减二斗,无家小的,每石减五斗。

    之前那位在位两年,折腾一堆新政,没有时间去管吏员。

    现在朱高炽的爹不小气,所以这个数就是现在吏员的明面上的收入了。

    地方衙门全都是六品以下,所以除了在京的,地方吏员每个月就只有六斗不到的月俸。

    这点子粮食,说句不好听的,家里人口要是多,连吃饱都成问题。

    衣食住行,只勉强有一项是合格的。

    吏员多数要上山下乡去本地县乡收税,传递各种朝廷招募,路上出意外的不在少数,还有劳累导致的身体素质低下,生病。

    这些朝廷通通不管。

    完全是大家自求多福。

    洪武末年那会,连这维持生存的几斗粮食,都是没法保证的,动不动就被折钞发放。

    宝钞的价格,洪武初年,一石米一贯宝钞,现在,一石米五十贯。

    “如果单单是生活生活上过不去也就罢了,一份能维持温饱的生计,家里没地,买不起地的人,还是有人真的认真在做,可后来先帝颁谕——因吏员“心术已坏”,不准进行科举。国子监生有吏员出身推荐上来的,不准以此为资历出仕,只能入监读书由科举出身。”

    张老爹说到这儿就是一声叹息。

    “就这么一句,就绝了吏员还可以读书进取的所有希望。”

    朱高炽知道他皇祖父的想法,这事,确实做的不地道。

    钱少事多,还要背锅。

    典型的既没有钱途也没有前途。

    “是的,还可以图什么呢?只能图别的。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不是一朝一夕拟出来的,对策也不是一拍脑袋大家就都开始对着干。”

    张老爹颔首。

    “他们图了什么,总归不能无痕,我皇祖父于是越发讨厌吏员。岳父,您再跟我细说一下具体能贪什么?”

    朱高炽懂。

    这依旧是一场大家有来有回的博弈。

    这么没有保障的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挤破了头也想做一个地方的小吏呢?

    这么多年下来,政策里面的空子大家都钻研明白了,吏员这个活,俨然成了香饽饽。

    官员也跟愿意用这个经年的老吏,人家一整个家族,几代人,都在琢磨这一亩三分地的事,政令畅通,只能是他们来。

    “咱先从第一项说起。”

    张老爹颔首继续往下说。

    吏员的月俸虽然几乎等于无,但额外收入却是林林总总。

    第一项额外收入叫“顶首银”,也叫“顶头银”,就是一个吏员升走调动或者退休之时,会推荐一个人来接班,被推荐的

    人要给他一笔钱作为酬谢。

    新旧相代,地方吏员顶首银多至千金。

    京师权要的吏员,顶首银在地方的金额上翻几十倍的都有。

    无论哪个朝代,没有世袭之官,却有世袭之吏。

    吏员们一代又一代泡在公文当中,精熟历届官司典章掌故,所以在上官要求参照以前的案例时,他们随手就能拿出差不多的案例。

    这些案例的判决往往是有利于吏员营私需要的。

    他们还熟知各司各局流程,以不合程序为由,可以随时驳回任何不利因素。

    这里就是吏员们的第二项额外收入。

    地方官司的原告,被告都可能通过给吏员好处,脱罪或者胜诉。

    被下派到地方的官员,在当地事务的开展,没有老吏的配合,基本上是没戏的,为了获得老吏的配合,这些好处他只能默认老吏收取。

    那些所谓掌握了大经大法,正经科举出身的六部官员跟地方官员,都很容易被吏员把持。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就是这个道理。

    至于其他的额外收入,举不胜举,征徭役,收税,丈量土地,发放路引,生员进京赶考开具证明等等。

    只要吏员愿意,哪一项都能挣到钱。

    哪怕一开始清清白白的人,只要他人在这个圈子里。

    不拿也得拿。

    真的不拿的也有,以洁身自好自居,这类人多数都干着衙门里没有一点油水的活,家里一贫如洗。

    就像朝廷里的官员一样,富的富死,穷的穷死。

    经年的京师老吏,甚至能代替上官主持部务,能亲自拟定批文,直接呈送上官,上官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只好就稿画行,因为出自老吏的公文很少被那些弄不清“成例”的主管官员否定。

    他们家里门庭若市、甚至富敌王公。

    除了没有一个官身,啥都不缺。

    “所以岳父的意思是,吏员也是官员腐败的原因?”

    朱高炽之前就知道这之间的关系,但从来没有人这么详细的跟他说这里面的一切猫腻。

    京官的公文,都是老吏写的,那,科举那么多年读的书到底是用在何处,仅仅是敲门砖?

    “嗯。先帝也没说错。吏治已坏。”

    “那如果都提高俸禄呢?”

    “这,我也没法说,人心总是不知足的,一天吃不饱的时候想着吃饱,吃饱了想着吃好,吃好了,还有玩好,哪里有尽头。不过,先帝当年最初的一些举措还是挺好。我爹说的。那会我还没进衙门。”

    张老爹起身拱手,脸上敬佩之色十分明显。

    先帝虽然有些偏激,可在当年那种情况下,确实做得非常不错。

    从洪武初期开始,先帝就开始扶持教化,培养贫苦人家的子弟读书,培养出来的生员,中上等的直接送京师国子监,次等的送中都国子监。

    国子监那会就是直接听命于皇帝,养出来的官员就是先帝的嫡系,不受别人影响,非常的忠于先帝。

    在先帝推行里甲制的时候,派出去跟县乡下面的粮长对接的人,就是国子监的学生。

    粮长这个既不是官也不是吏的职位也是先帝首创。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53_153168/5590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