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众臣再也提不出人选,拓跋礼这场大戏终于到了戏肉。

    “朕欲御驾亲征,诸卿以为如何?”

    众臣一听,随即大惊失色,刚想要出言劝谏,又想起之前众人都没提出来合适的人选,竟又不知道该如何劝阻了!

    然而这正是拓跋礼想要的,没等群臣反应过来,拓跋礼便又继续说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意见,那这件事便这么定了!”

    拓跋礼这话一说完终于是有人反应了过来,礼部尚书刘知行连忙站起身说道:“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若是亲征,何人坐镇中枢?”

    刘知行本意是想劝拓跋礼三思御驾亲征,没想到这话正中拓跋礼下怀!

    “刘爱卿言之有理!”

    拓跋礼说着看向了身边的拓跋婉儿,“朕欲让芙华公主监国,在朕离京之间,事无大小俱由公主决断!”

    拓跋礼这话一出,在场的众臣纷纷脸色大变!

    “陛下!纵观古今,从未有公主监国一事!请陛下三思!”

    “是啊!公主监国于礼不合!况芙华公主年幼恐难当监国大任!”

    “公主自幼熟读兵书,又兼弓马娴熟,不如让公主替陛下出征如何?”

    有人趁机提出了他心中的“两全之法”,皇帝既不用冒御驾亲征的风险,公主也不用监国了!

    拓跋婉儿听得眼睛一亮,正要出声赞同,却立马被拓跋礼眼神喝止,同时张玄也扯了扯拓跋婉儿的衣袖。

    见父亲和夫君都不同意让自己出征,拓跋婉儿只能委屈地嘟了嘟嘴,偃旗息鼓下来。

    拓跋礼看着纷纷出言反对的群臣,嘴角划过一丝冷笑。

    “此战若是顺利,至多不过半个月工夫!就这么短时间,有诸位群贤辅助公主,怎么着也不会出什么大乱!”

    群臣都无语了,他们是怕出什么大乱吗?

    他们是怕拓跋婉儿监国便坐实了拓跋婉儿继承人的位置,毕竟监国这种事情,一般只有太后和太子才能担当此任。

    而且多数情况都是太子,毕竟监国其实就是临时皇帝,由下一任皇帝提前进行实习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

    基本上担任过监国大任的皇子,日后都能顺利登基,除非这皇子在登基前就死了!

    譬如张玄那个世界的懿文太子朱标,长期担任监国之职,所有人都认为朱标的继位板上钉钉,直到朱标病死了!

    “且此战事关北凉存亡,不容有失!公主虽然熟悉弓马,但只在雍亲王手下做过先锋官,未曾担过主将!朕在登基前便统兵扫平过诸逆,以国家计,朕岂能推辞?”

    拓跋礼的意思很明显了,你们又提不出什么好的将领统率四卫,那便只有他这个当皇帝的来。

    皇帝出征,那自然要选自己最亲密的人监国,那这监国人选就非拓跋婉儿不可了!

    众臣愁眉苦脸,被皇帝说的哑口无言,最终只能默认了拓跋婉儿监国事实!

    群臣不满意,皇帝拓跋礼也很不满意。

    他本来想借着这个机会,趁机宣布拓跋婉儿上位皇太女的,结果刚一提出监国,就迎来了这么大的反对声浪。

    他昨天提前打过招呼的几位心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没站出来帮腔,于是拓跋礼不得不把立皇太女这件事暂时搁置。

    毕竟眼下最要紧的还是应对贺拔山的叛乱,这场叛乱不解决,其他什么都是空。

    至于皇太女一事,等众臣习惯了拓跋婉儿的监国,最好拓跋婉儿在监国过程中培养出属于她的政治势力,那立皇太女一事阻力就会小许多了!

    “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那从今日起,芙华公主拓跋婉儿便搬到承乾殿,朕出征之后,三省的文书都送往公主处!”

    “散朝!”

    拓跋礼说完没给群臣反对的时间,便带着拓跋婉儿和张玄走出了大殿。

    刚一走出大殿,拓跋礼便忍不住开始咳嗽起来,旁边的太监陈岩穿立马奉上了一颗药丸,拓跋礼吞服以后才勉强止住了咳嗽。

    拓跋婉儿见状不禁忧心道:“父皇还是让女儿代替你出征吧!父皇若是信不过女儿之能,便让夫君也随我一起出征如何?”

    拓跋礼看了张玄一眼,缓缓摇头道:“四卫都是骄兵悍卒,驸马一个南朝人怎生服众?此战不容半点闪失,何况我已经在群臣之前商定好了!”

    “婉儿的孝心为父知晓,不过朕的身体,朕有数!就一个小小的贺拔山还不至于能把朕怎么样!你就安心监国,拿出为君者的风范来,让那些反对你担任皇太女的人都看看!”

    张玄听罢也劝道:“陛下说的没错!纵然胸有千策,若不能服众也是空谈!”

    张玄这话确实发自肺腑,说起来他之所以会来到这个世界,不就是因为“御下不严”嘛!

    军事上谋略只占一小部分,真正关键的是如何去打造一支铁血强军,并且如何让这支强军听从自己的意志做到如臂使指!

    对于拓跋义培养的这燕京四卫,张玄是不抱什么希望的。

    这些人的成分太杂,自己又没有拓跋义那样的资历,也没有和这些士兵军官们同甘共苦的经历。

    就算这些人勉强听从自己的号令,执行力度恐怕也会大打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张玄胸有良谋,恐怕也很难发挥出来。

    也只有皇帝拓跋礼以君王之威,才能勉强代替拓跋义。

    而且张玄本身对于封建王朝的军队都不太感冒,这些士兵多数都是为了奔着当兵吃粮来参军的。

    这种缺乏使命感的军队,不仅战斗力有限,军纪也很堪忧。

    也正是因为如此,古代军队屠城的才会屡见不鲜,这些没有经过先进思想武装士兵,在惨烈的战斗之后,往往无法排解心中的焦虑和忧惧。

    而将领们为了保持住军队的战斗力,便会让这些士兵把这些负面情绪发泄在普通百姓身上。

    这种军队让张玄来带,张玄自己心里也有抵触。

    要是战事惨烈,得胜后部下提出劫掠要求怎么办?

    同意则是昧良心,不同意便可能迎来一场哗变,好不容易到手的胜利可能变成惨败!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55_155069/5476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