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嘴毒天幕:专讲黑历史 > 第153章 安史之乱(上)
    《安史之乱》

    【天宝年间,府兵制早已崩溃,唐玄宗早先改府兵制为募兵制,由此节度使开始自行募兵,并负有监管军事与行政之权,实力强大。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边军由于常年对战少数民族,战斗力彪悍,致使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出现。】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以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由于内地多年无战事,守备空虚,安禄山叛军一路长驱直入】

    【叛军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开门投降,或者弃城逃跑,或者被擒杀,安禄山很快就控制了河北。  太原以及东受降城的人奏报安禄山造反,而唐玄宗仍然认为是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没有相信。】

    大宋。

    “哎……”

    赵匡胤无奈的叹了口气。

    “不限制将领,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外重内轻,一旦出现叛乱,盛世崩塌,国家倾颓啊。”

    正因为是见多了这种事,甚至自己都是如此,所以才有了大宋的开国政策。

    只是未曾想到会被后代们执行成那个样子。

    “两千的帝制,不断的查漏补缺,却终究只是拆东墙补西墙,最后干脆直接消失了……”

    说实话,看过了明朝崩溃的原因,看过了清朝崩塌的原因,又知晓自己大宋灭亡的缘故,赵匡胤又对先前的历史比较了解。

    所以,他此刻,多了几分历史上没有的感悟。

    “……”

    可他是皇帝,说不出帝制不好来,只能是在保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想办法。

    “秦、汉、魏晋、唐、宋、明、清。”

    “希望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吧……”

    至于那个灭了大宋的元朝?

    一个不满百年的王朝,不在他大宋的学习范围之内。

    大唐。

    “河北……”

    看着天幕上地图给出的画面,安禄山军很快便占领了河北全境,并进入河南,让李世民一时心塞,只觉得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募兵制…”

    “节度使…”

    “这就是那宋国限制武将的原因吗?”

    意识到这就是因为领教了大唐时候的教训才有的制度,让李世民不禁一阵的头晕眼花,只觉得天旋地转。

    真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他大唐也不能免俗,总会出现一些令人血压飙升的‘意外’。

    不是外敌,就是内乱,要不就是宫廷政变。

    “这才几年呢?!”

    “从这李隆基坐稳皇位,才几年!!”

    李世民不禁唉声叹气。

    真是想要王朝一直昌盛下去,是一种奢求。

    几十年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许很长,长到唐玄宗从明君到躺平。

    但是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却不长。

    盛世到末世,还不到一代人的时间。

    “那大明的军屯崩塌,我大唐的府兵……”

    李世民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问题。

    “这安禄山都造反了,你为什么反应这么慢啊……”

    “整个河北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你难道就没有一点察觉吗?!”

    看着天幕上那一片被染成其他颜色的地图,李世民有些不能接受。

    你就是贪图享乐,好歹脑子清醒一点好不好!

    人真是喜欢走极端的动物。

    现在李世民感到生气,甚至想起了宋高宗和岳飞。

    “为什么那宋高宗如此防备那岳飞,而你李隆基又对这个安禄山如此信任啊?!”

    “难不成真如这天幕说的,你最爱的是这安禄山?”

    “你有龙阳之好?!”

    【同年十一月十五日,唐玄宗才相信安禄山确实率兵造反,命安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任命六子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此时精锐边军大多还没有返回,高仙芝、封常清只能临时在长安、洛阳募兵,得到的是市井子弟,缺乏战斗经验。使得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便攻入洛阳。】

    【退守潼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可是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启用病废在家的哥舒翰,统兵驻守潼关】

    大唐。

    李世民:“???”

    李世民看的一脸懵逼,甚至没有反应过来。

    这河北全境已经丢失,长安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潼关,外实内虚,但是叛军毕竟只有河北一地,只要将其困在河北,必不可长久。

    “临阵斩将,听信谗言?”

    “兵新募,不堪用,驻守潼关有什么问题吗?”

    李世民毕竟对当时的情况不了解,没有敢把话说满,但是……

    即便是再傻的人,也能够知晓,边境的虎狼之军,与新兵蛋子之间的差距。

    任谁去统兵,也应防守为先啊。

    李世民突然想起了当初苏瑾玩那《全面战争:三国》时候的画面。

    感觉十分应景。

    边军就好比那吕布,新兵就好比那些被吕布一个追着打的曹军。

    完全不需要任何战术,直接就是降维打击。

    “李隆基,李隆基……”

    “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杀了两员大将,李世民心中颤颤巍巍,几乎可以预料到后面发生什么事了。

    大明。

    永乐时期。

    朱棣叹了口气。

    “可惜了。”

    “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皆是良将啊。”

    “国朝名将凋零……”

    “朕若是能得其一,也不用费力吧啦的每次都御驾亲征……”

    “这李隆基……竟然一言不合直接杀了。”

    “如若不然,这安史之乱怎么能持续那么久。”

    对于大唐的将军们,朱棣还是羡慕的。

    “可惜了,老爹是一个都没有给朕留啊。”

    一旁的朱胖胖嘿嘿笑了一声,端了一杯茶水给老爹递了上去。

    “嘿嘿,爹,咱家应该庆幸,皇爷爷没有留他们啊……”

    朱棣:“……”

    【哥舒翰其率军20万进驻潼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闭关固守。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安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

    【安禄山见强攻不行,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战。】

    【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皆赢弱无备“的情报,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

    【哥舒翰立即上书玄宗,认为: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一定是用羸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军劳师远征,利在速。官军凭借潼关天险抵挡他们,利在坚守。且叛军暴虐无道,失去民心,日渐衰颓,很快就要发生内乱,到时再攻打他便可不战而擒。】

    【与此同时,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攻打叛将史思明,打了几个大胜仗,进展十分顺利,因此他们二人认为潼关只宜坚守,不可轻出,二人主张引朔方军北取范阳,覆叛军巢穴,促使叛军内部溃散。】

    【但是,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玄宗说,哥舒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玄宗轻信谗言,对郭、李良谋置之不理,便连续派遣中使催哥舒翰出战。哥舒翰被逼无奈,抚膺恸哭。】

    【哥舒翰被迫出兵,结果大败,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潼关也随即陷落,哥舒翰本人也被部将挟持投降了安禄山。】

    大唐。

    贞观时期。

    李世民:“????”

    李世民目瞪口呆。

    “二十万大军就这么没了?”

    “这个哥舒翰是特么谁啊?”

    “你就不会留下部分兵力驻守潼关吗?”

    “李隆基!你要不要看看你到底在做什么?!”

    “先是斩将,又是催促出关,你是崇祯吗?!”

    “蠢驴!两头蠢驴!”

    完全不认识哥舒翰的李世民,连他一块骂,他只觉得这两人都不对劲。

    之前那个高仙芝和封常清不也是打不过吗?可潼关也没在他俩手中丢失啊?!

    大唐。

    安史之乱时期限定版。

    “朕催他出关?!”

    李隆基震怒。

    “这混账东西!朕给他凑出来二十万大军容易吗?!”

    “朕那么相信他!他做了什么?!”

    “他驻守潼关不出?”

    “既然只是驻守为何还要让朕给他禁军?!”

    “他难道就没有私心吗?!”

    “朕看他是想做第二个安禄山!”

    “那郭子仪、李光弼两个积极无名之辈都能够打的安禄山毫无还手之力,你哥舒翰手握二十万大军,竟然能被打的全军覆没?!”

    “这能怪朕吗?!”

    听到天幕讲述后面哥舒翰竟然会被打的大败,如此凄惨,这让李隆基更是震怒。

    “说白了还是他哥舒翰名不副实!他不配!”

    “都是他的错!跟朕无关!”

    大汉。

    “哦吼,这下完了。”

    “玩脱了吧。”

    看着地图,刘邦已经知道后续要发生什么了。

    “潼关丢了,长安门户大开,估计是很难守的。”

    “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其他军队短时间内恐怕无法支援过来了。”

    “这道口子也被撕开了,不管这哥舒翰如何,这叛军利在速,官军利在守说的倒是不错啊!”

    作为能够韩信认证的,能够独立领十万大军的刘邦,自然也看得出,现在大唐的状况。

    “这李隆基已经开始疑神疑鬼了。”

    一旁的吕雉摇了摇头。

    “杀高仙芝,杀封常清,逼哥舒翰。”

    “这哥舒翰的名字也像是个胡人?”

    “有了安禄山这个前车之鉴,他恐怕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每一个将领都变得极度不信任。”

    毕竟有了前面宋朝的样子做了模板,还是很好理解此刻李隆基的心态的。

    对如此信任的边将安禄山,居然造反了。

    很难想象唐玄宗是多么的难以接受。

    接受了之后,又会如何怀疑其他的将领。

    就如同那大宋一样。

    大秦。

    王翦默默地看着这一切,思绪万千。

    “唐玄宗应该是怀疑这哥舒翰了,可哥舒翰又何尝不是啊……”

    叹了口气,太理解这些的王翦,甚至能够代入进去。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下场历历在目,这哥舒翰不害怕就有鬼了。”

    “闹到这般,就是不想反,心中也得犯嘀咕。”

    “特别是有安禄山这个典型在啊……”

    “说到底,杀高仙芝和封常清真是败笔……”

    “……”

    至于更加细节的,那恐怕就是复杂的政治内容了,天幕三两句话说不清,他也不了解,也不好多说什么。

    大明。

    永乐时期。

    “哎呀,这种时候,君臣互相猜忌,才导致如此。”

    “若是换了朕,直接就御驾亲征。”

    “亲自去会会这安禄山。”

    “可惜了……”

    摇了摇头,他朱棣是不会有这个机会了。

    “看看这叛军能不能在朕手中蹦跶个一两年。”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57_157180/559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