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科研所的科学家们一起在造船厂吃了午饭,王泽很是关心地询问了他们的项目进度。
这些跟着来的人都是和造船设计相关的人员。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70岁左右,但每个人都显得格外精神焕发。
尽管年事已高,他们的精力却如年轻人一般充沛,外貌看上去顶多只有50岁。
这让王泽不禁感叹,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才使得南华的科技发展能够如此迅速。
在短短几年内,南华不仅追上了世界主流水平,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他们是南华的基石,也是最宝贵的财富。
王泽逐一关心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并对他们的工作表示了肯定。
得知他们的项目得到了第一批新城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作为助手,他感到非常欣慰。
这些学生的加入让他们的工作压力减轻了不少,不再需要亲自参与所有的实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和创新上。
只不过想要这些学生能独当一面还要等很久,至少十年内,南华还是要依靠如今这些科学家。
通过这次交流,王泽对目前南华的科技现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虽然技术理论方面已经取得了显着进展,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仍有待提高。
就像这艘战列舰一样,它的新设计早已完成,但海军造船厂却无法将其变为现实。
南华现有的工人大多是普通工人,技术工人数量严重不足。
王泽心中已有盘算,仅依靠技术学院的培养远远不够,必须加大对工人的培训力度。
南华若想在高端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单靠这些普通工人是绝对行不通的。
因此,工人晋级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下午,王泽返回船坞,周家辉依旧陪伴在旁,手中提着一个装满水果、点心和茶的箱子。
当王泽忙碌时,他便在一旁烧水沏茶,以便王泽休息时享用。
王泽专注地看着图纸,一块块地拼凑起来。
幸好他拥有超能力,否则这项工作南华五年内都没可能完成。
建造实在太过复杂,对各项技术要求都不低。
线路沿着预留的管道进入,连接到各个部位,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王泽骑着一辆电动车,在巨大的战列舰甲板上快速穿梭着。
没办法啊,这艘战列舰实在是太大了,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超能力的控制范围。
所以他一直拖延着不愿意亲自动手,毕竟这种大型造物对于他来说也是相当耗费精力的。
安装装甲的时候还好,可以站在原地不动,安装好一处再转移到另一处。
但线路安装就不同了,大量的线缆需要他逐一控制并安装遍布整个船体。
线缆数量众多,王泽仔细地看着图纸,然后运用超能力在线缆上挤压出文字,明确标注这条线通往何处。
这种做法也是无奈之举,自动化升级导致线缆数量远超他之前制造战列舰时的规模。
如果不做好标记,王泽担心自己会装错,等到海试的时候因为装配问题频繁出现故障,那就太丢人了。
因此,王泽宁愿放慢速度,也要保证每一步都做得细致入微,确保万无一失。
巨大的船体前后方都配备了大量的防空导弹发射口,而在船体指挥台下,则设置了六组发射口,这里是装配反舰导弹的区域。
而船只侧面则是四组防空导弹的发射架。
与前两艘相比,这艘船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加了大量用于存放导弹的舱室,并安装了吊装和转运工具,以确保在发射后能够迅速重新装填。
船上的导弹发射筒采用轻钢制造,以确保即使经过多次发射,箱体也不会变形或损坏。
这也是船上保存这么多导弹的原因,打完就可以直接当场补充,半小时就可以继续发射一轮。
六个导弹发射单元具备随时补充弹药的能力,其火力投放能力不逊于未来的军舰。
此外,船尾还安装了两个大型发射单元,可以发射南华现有的战略导弹。
战列舰不可或缺的火炮数量被削减至四门,船头一门,船尾三门。
尽管如此,将这种先进的装备提供给大陆,王泽还是感到十分心疼,毕竟南华自己都尚未拥有这些装备。
不过有了这次制造经验,真的出现战争了,如果到时候南华还不能自己制造这艘导弹战列舰,那么王泽也可以亲自动手几天时间就下饺子一样制造出来,用大量导弹战列舰淹没敌人。
第二天一早,军方的车队进入了海军造船厂。
他们运送着大量导弹来到这里。甚至还有一颗弹道导弹。
这是一颗装载了氢弹的弹道导弹。
军方趁着这个军舰海试的机会,想借此机会顺便完成氢弹船上试射。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59_159375/554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