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到弹劾董大人的奏折之后,有点吃惊,仔细看了两遍,感到好笑,暗忖:这个唐风年,长一副清雅、弱不禁风的模样,脾气居然如此火爆、强硬。难怪,听说他在田州时特别喜欢揽权,并非善茬。
关于董珊珊造谣这事,可大可小。
往大了说,是董大人治家不严,而且董珊珊妄议皇宫,有点大不敬。
如果往小了说,便是董家孩子和唐家孩子闹矛盾,小孩子之间的闹腾,不值得闹上朝廷。
皇上没有立马表态,而是先把锦衣卫指挥使陆大人叫过来,让他调查一番,等证据确凿时,再把几个位高权重的大臣叫过来,询问他们的见解。
其中一个白胡子老大臣看完奏折和证据之后,吹胡子瞪眼,道:“回禀皇上,这个唐风年真是小题大做,把朝廷当成什么了?”
“他女儿受点委屈,他就要来朝廷撒泼打滚?丢人现眼!”
另一个年轻一些的大臣反而赞同唐风年,说道:“回禀皇上,我觉得这不是小题大做。”
“官员是朝廷的基石之一,董大人作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他的女儿散播谣言,陷害另一位五品官员的女儿。”
“如此一来,这两个官员不就水火不容了吗?如果这种事在朝廷泛滥成灾,朝廷的基石岂不是变成一盘散沙?”
皇上坐在龙椅上,换一个更舒服的姿势,点头赞同。
对于此事,大臣们的态度基本上分成两派。
先表态的那一派不甘示弱,又反驳道:“并不一定是造谣,唐大人的女儿唐清圆是否真的利用巫术?还需要细查。”
皇帝摆一下手,慵懒地道:“朕已经查过了,而且为她们主持了公道。”
“所谓的妖女唆使蜜蜂蜇人,纯属造谣传谣。”
“如果民间真有这种离奇之事,朝廷好好利用,打造一支蜜蜂大军,岂不是所向披靡,兵不血刃?”
在朝廷里,皇上一向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既然他已经盖章定论,其他大臣便不敢再反驳此事,都默认董珊珊是造谣传谣。
然后,赞成唐风年的一派和反对唐风年的一派继续围绕其它问题,争辩不休。
反对派说道:“据微臣所知,唐风年为官的第一个官署就是大理寺。”
“他曾经在董大人手下任职,可能对董大人心存不满,怀恨在心,这次趁机报复,借题发挥。”
这口黑锅扣下来,唐风年瞬间背上阴险小人的嫌疑,形势对他很不利。
赞同派也开启唇枪舌剑,立马反驳:“唐大人用正当理由弹劾董大人,光明正大,并非小人的报复伎俩。”
“如果对告状的一方过于苛刻,恐怕造成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扭曲现象,反而不利于揭发那些隐藏于黑暗的罪行。”
赞同派的本意并不是帮唐风年,但是为了跟反对派针锋相对,在话赶话时,他们顺便替唐风年洗刷了黑锅。
反对派不甘心落于下风,又用新的理由还击:“唐大人难道不知道董大人家住何方吗?他明明可以找董大人私下和解此事。”
“他家女儿受委屈的事,难道比得上朝廷大事吗?”
……
皇帝听他们吵架,突然听腻了,听烦了,眼底飘过几朵乌云。
他也觉得唐风年太小题大做,但是转念间,他又想起苏荣荣对他吹过的枕边风。
苏荣荣说,皇家的亲情太复杂,甚至冷冰冰,她想给双胞胎女儿找几个重情重义的小玩伴,让她们感受到普通人家的温暖和乐趣。
对待苏荣荣和双胞胎女儿,皇帝的偏爱根本藏不住。
唐风年的女儿唐清圆,恰好是苏荣荣亲自为双胞胎小公主挑选的小玩伴。
爱屋及乌,在这一刻发挥作用。
皇帝的手指在龙椅的扶手上轻轻叩击,突然打断大臣们的争吵,义正辞严地表态:“对于那些治家不严,给朝廷抹黑的官员,必须严惩不贷。”
——
另一边,董大人已经听说自己被弹劾,吓得冷汗直流。
作为三品大官儿,他在京城的人脉不简单,为官的心思也绝对不像三岁小孩那样单纯。
在朝廷的惩罚下达之前,他当机立断,效仿几百年前的贤臣,亲自去找唐风年,负荆请罪。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5_15373/4582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