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唐之国舅纵横 > 第188章 国舅的超级神话级忽悠 上
    窦乐讲解完他想要的船。

    接着说道:“前隋也有水军,但只是运兵,接舷战,不能算是真正的海战。”

    窦乐:“我要的,就是这种船,由战舰开路,咱们的硬帆船适应近海,运货、运人都比这个强。直奔高句丽都城,不从北边打,先打下他们的都城,再慢慢收拾其他的城池。”

    李秀宁也大概知道窦乐的战术了,她补充道:“二百架火鸦,烤平高句丽。”

    烧洛阳,李世民劝过,有伤天和。

    窦乐火烧突厥人,李秀宁也感觉有那么一点残忍。

    可眼下,火烧高句丽,李秀宁感觉就应该烧,而且一次就要用二百架火鸦。

    这玩意。

    一架火鸦翼展两丈,长一丈五,挂百斤火药桶,或是油桶,能飞出去五百多步。

    这杀伤力,实在不小。

    工匠们还在不断的改进,两翼的材料,工艺,形状,角度等等。

    目的就是,要飞的更远,载重更高,而且可以准确的飞到目标范围内。

    大唐的工匠们可能不懂什么叫空气动力学,但他们也会拉着空火鸦在到处跑,去感受风与气流对火鸦飞行的影响。

    窦乐认真的思考过。

    就那款游戏中给出的提示,大福船更适合贸易、近海防御。而远海,还是要看风帆战列舰。

    如果与同时代相比。

    大福船是最强的,但大福船的发展停滞了,加上辫子们的无能,科技再无进展。

    相对,风帆战列舰又发展了至少二百年,在蒸汽时代来临前,才达到极致的。

    所以,打仗还是要靠风帆战列舰,配火炮。

    窦乐接着讲:“先稳住高句丽,等咱们准备好了,狠狠收拾他们,回头把高句丽公主抢回来,给你长兄,二弟每人添一房妾室。”

    李秀宁顺口就接了一句:“给父皇也添个妃子。”

    卟……

    李渊一口茶完全喷了出去。

    李秀宁回头的瞬间,李渊说道:“船,晃的有点厉害。”

    李秀宁低头偷笑。

    不过,她也算明白了,为什么舅舅窦乐对打高句丽,不承认,也不反对,是能打,但确实时机没到。

    从北边陆地攻打,补给线太长。

    走海上,确实是妙计,依舅舅打战的风格,精锐肯定是有碾压级的实力,所以不会用普通的船去开战,一定会用最强的战舰开路。

    那种,相当于陌刀、重骑、山营这种无敌的前锋来开路。

    这样的好处就是,有助于士气的提升,以及减少普通士兵的伤亡。

    眼下,所差的就是能与陆地的陌刀、重骑同等份量的海船,以及训练有素的船员。

    高句丽,可破。

    李秀宁知道,当今中原已经没有什么大仗可打了。

    天下基本上已经一统。

    剩下的几处,不解决北突厥,便是无法解决的。

    次日。

    船队在福州码头停下。

    窦乐拿出一面铜镜,然后是一面罗盘。

    都是找谢映登借的。

    装模作样的在码头上走了几步,然后指了一个方向。

    一百山营分出两队,各五十人。

    依窦乐的说法,就是离海七十里,距离江边二十二里的位置,找到一条小溪。

    山营的士兵们去定位了。

    崔君肃这才问:“国舅,你要找什么,又说圣人要赏赐我等极珍贵的物品。”

    窦乐开始忽悠了。

    “建安……我忘记是那一年了。东吴与山越发生了几场小战事,其中有一场呢,东吴的士兵与山越的兵全死了,是瘟疫。”

    建安,就是汉献帝的年号。

    世家,都当上族长,或是族老的,那个不是学富五车的人物。

    立即就有人把这个窦乐所说的具象化,详细的推算,具体是那一年,谁带兵过来围剿山越蛮族,等等。

    瘟疫在建安年极多,这个就算史书上没有记载,也是因为规模太小等等。

    窦乐看这些老头们信了,继续讲:“圣人的祖上,正好游东海,归来时看不得生灵涂炭,就斩妖邪,除瘟疫。只是,这种事情怎么可能让天尊亲自去办呢,就是他座骑青牛去办的。”

    胡扯!

    郑元璹当场就想喷窦乐,你硬是说李渊是老子的后人,我们忍了。

    你又说,老子是太上太清人间化身,我们也忍了。

    然后非要说李渊是太上太清的后人,我们咬咬牙,继续忍。

    现在呢,你又编排什么故事,这不能再忍了。

    正在郑元璹上前准备喷窦乐的时候,窦乐继续说道:“青牛呢,吃了太多妖邪,把自己吃出问了。太上太清天尊就为青牛治病,就在一个小溪旁,许多小粒牛黄就撒在溪水中。”

    郑元璹停下了,与其他人相互看看。

    大半的人想法一致。

    行。

    你窦乐说有牛黄,还是神仙的青牛,找不到再说。

    窦乐来找什么。

    天下独一无二,而且轻轻一挖就能绝矿的,田黄。

    窦乐找矿的办法很简单,很粗暴。

    找到溪水,感觉位置差不多,就挖。

    往下挖一丈,没看到东西就停,换地方继续挖。

    就这样,几天之后,在一处稻田旁,才挖了五尺不到,就挖出来一块,窦乐亲自擦了擦石头上的泥土,然后扔到一旁:“继续挖,这块最多就是粘了一点点神牛仙气的石头,不是真正的。”

    窦乐相信,一定可以挖到极品冻田黄。

    窦乐扔到一旁的那块。郑元璹过去拿了起来。

    手感……

    郑元璹立即叫了王聃:“王兄,请帮着看看,此石手感奇异。”

    王聃,太原王家。

    说他的文化水准,他有一个侄曾孙,叫王勃。

    往近里说,他侄子,王绩,还有其兄长王通,也是当世名士,诗词无双的那种。

    王聃拿起石头:“这,非石,入手湿润,自带暖意,还有点粘手,却不油腻。在手中把玩这片刻,就有油沁出入手的感觉。”说着,王聃拿出随身小刻刀,轻轻一用力,当即惊呼:“这,这不是石头。”

    田黄,硬度只有二点几。

    玻璃都是七呢。

    普通的石头是五左右,软一点方解石也有三以上。

    瞬间,王聃这位文人就喜欢上这块石头了。

    再看,窦乐亲自抡起大锄头,高高举起,用力挖下去。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1_161631/234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