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观察员的报告,李前一怔,问,

    “是之前我们遇到强气流的位置?”

    “是的。”

    观察员点头,看到李前陷入思索,欲言又止。

    飞行途中接收到求救信号,机长有义务将之报告给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并进行可能的援助。

    何况还是消防局的飞机,本职就是救援。

    但此刻却在执行保密任务,不能暴露自身位置与航线,即使向自己家单位报告这件事。

    李前考虑的,也是救不救援的问题。

    不过他没想太多,注意到观察员的神情,便点了下头,说道:

    “先过去看看吧。”

    于是,飞机掉头往回飞。

    不久后,飞机来到事发现场,并下降高度,看到了大地上的情形。

    整片大地并非印象中青山绿水的模样,反而光秃秃,各处山体滑坡,裸泥土、石头露出来。

    所有山都崩了。

    这里是掸国震源附近,不见半点绿色,甚至看不到多少人类存在过的痕迹,房屋、桥梁等建筑,全部垮塌,埋在巨量的山石泥土之下。

    地震发生在晚上,可能许多人在睡梦中便被掩埋。

    垮塌的山体堆在山谷中,堵住河道,山间出现绿油油的堰塞湖。

    一场地震,地貌完全变了。

    李前微微失神,类似的场景他曾见过一次。

    很小的时候,读小学,大地震过后周围的山就是这样子。

    “在那边!”

    观察员指向一处,顺着他手指看去,一处山坳之中,黑烟升起。

    飞机朝那边靠去。

    可见一架直升机摔在谷底,尾部断裂并起火了,十几个人影站在远离飞机。

    他们听到天空的声音,看到鲲龙的身影,跳起来挥手。

    “居然是武直!”

    观察员吃惊地道。

    军用飞机。

    “通信连通了,要和他们对话吗?”副机长对李前说道。

    李前已经来到驾驶室。

    “不用,问一下他们是做什么的,情况如何。”李前摆摆手。

    副机长和下面的人对话,片刻后道:

    “他们是多所大学组成的调查团队,来考察的地震源头,到这里的时候飞机忽然失衡坠落,幸好驾驶员经验丰富最后时候稳住,目前没人死亡,三人磕碰轻伤。

    但因为设备损坏,卫星故障,只能向附近求援。”

    李前的关注点有所不同:

    “我们刚才回来的时候,也受到气流干扰,几天前也遇到了……这什么气流一直在同一个地方?”

    副驾驶答不上来,事实上他早觉得奇怪。

    两次往返,在同一位置遇到了同一股气流,这种事情想一想就不可能,天气系统是极其复杂的混动系统,任何方式的计算模拟都难以完美预测。

    “我们可以把他们的情况报到消防局。”

    机长这时候说话了,他不建议下去救人。

    一来不好降落。

    其次要保密,这些人没有急需就医的重伤员,把消息报告给庐古湖消防局,再由消防局往相关单位反映,既保密又省事。

    李前和机长想到一块儿去了。

    但是,他的好奇心在作祟。

    直觉这儿会有重大发现,或许跟蜃景、游戏有关。

    于是手一指下方,道:

    “那边的堰塞湖能降落吗?”

    “300多米长,两端开阔,可以。”机长扫了眼,肯定地答道。

    “那就下去。”

    李前的指令没有人反对,飞机盘旋着下降高度,准备降落。

    与此同时,地面。

    两名战士从冒黑烟的直升机抢救下来一些设备,转移到空旷处。

    其中一台不锈钢材质的方柜形设备严重外壳凹陷。

    戴着眼镜的男子检查后摇摇头,已经没法正常启动了。

    这是一台重力仪,可以检测重力。

    每套100万。

    他走向山坡,来到或站或坐,正在包扎伤口的几人身前。

    对着其中一人道:

    “苏教授,大部分设备还完好,我们那台重力仪损坏了。”

    苏教授便是本次调查组组长兼领队,看起来四五十岁的样子,头发根根立起,又长又短,像颗板栗。

    他的右臂受伤,正脱了外套让学生包扎。

    苏教授闻言安慰道:

    “人没事就好。”

    地震会影响重力,尤其是大地震,震时因为地壳变化,重力会出现瞬间的改变,同样震后也会改变重力。

    这次调查任务特别重要,携带了不少专业设备。

    当然,设备损坏只是小事。

    让眼镜男神情凝重的是,当他们走下飞机,脚踏实地的瞬间,清晰感觉到不同。

    脚掌落地时,没有以往那般沉重,反而轻飘飘的,仿佛自身重量减轻了一半。

    只用了短短一分钟,他们就确定,飞机失衡并非遇到了气流。

    而是此地重力失衡了,甚至影响到直升机。

    直升机的运作方式与固定翼飞机大有不同。

    直升机的升力来源于螺旋桨旋转,与空气作用产生升力,拉升或者下降,改变螺旋桨桨叶与水平的夹角。

    一般而言,直升机处于稳定运行的时,引擎动力是恒定的,只有必要时候才会通过油门控制动力输出。

    所以,当直升机从正常的重力环境,忽然进入到弱重力环境,尤其重力变化并非平滑曲线,而是陡直的竖线时,受到的重力瞬间减小,原本保持平衡的升力就过大了。

    这是导致飞机一开始上升的主要原因。

    然后,

    飞行员按照自身驾驶经验,判断遇到了强气流,于是调整桨叶角度降低升力。

    但因为直升机飞行速度较慢,受到这一影响时,很容易又脱离了弱重力区,回到正常重力区域。

    此时调整后的桨叶角度提供的升力反而不足,开始加剧下降。

    于是,驾驶员再次改变升力。

    然而又进入到了弱重力区,升力过大。

    如此几次之后,再怎么经验丰富的驾驶员也控制不住飞机了,只能在下坠过程中尽量调整,最终半坠毁般的降落。

    当李前走下飞机,见到这一行人时,得到的答案就是如此了。

    并非强气流,而是地震后重力大幅度改变造成的。

    “简而言之,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天然的重力井中,这里的重力估计只有原来的一半。”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地壳内部发生的巨变有关,比如原本地下是坚硬的岩石固体,地震后岩石固体移动向别处,液体熔岩到来,改变了重力。”

    苏教授指着脚下地面,对李前说。

    然后他又摇了摇头,补充道:

    “理论来讲,即使地壳发生我说的那种改变,重力也不会改变如此大,而且变化的如此突兀,形成重力井。”

    这时,旁边另一人笑道:

    “其实也不全是坏事。”

    “如果重力井持续存在,那么这片区域天然适合航天发射,打造成太空电梯。”

    此话一出,几位旁听的学者眼睛不由一亮。

    虽然人类还没能力打造太空电梯,但理论先于实操,太空电梯这一概念小说影视等各种文学创作中时有出现。

    它是建立在大地上的一根长长链条,一端埋在大地之下,提供拉力,另一端延伸到太空枢纽,利用离心力平衡。

    人类可以通过这根锁链,以超低的代价往返太空。

    这样一部电梯,看着美好实用,但实操起来困难重重,首先工程量巨大,非是一国之力能够建造的。

    其次,动辄数万公里的锁链,接天连地,什么样的材料可以承受?

    现在,出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重力井。

    不要巨大的工程量,也不需什么特殊材料,甚至人类现有的火箭在这里发射,都能省去绝大部分能量消耗,一次可以运送更多的质量。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1_161928/1220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