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在洪武当国师 > 第169章 粮价低廉而伤民不可取
    大明各项事务都在稳步推进,当然随着大明各自的治水处理情况,正在加速好转,一直都在贯彻大明的国策,自然是作为各地的指导思想。

    有些地方需要更好整理河道,有些地方需要积蓄雨水,反正各有各的方略,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能不能盲目,不能一刀切。

    典型的例子就是大明南北方的地理条件。

    南方更需要疏通河道,基本上都是降水量丰厚,一旦河道不疏通,往往就是洪水滔天,到时候有更多百姓受灾受难了。

    北方则是需要多注意蓄水,北方干旱少雨,这是大多地方是如此,所以需要在雨量多的时候,多蓄一些水,一旦到了雨水少的时节,就要开闸放水。

    这些都是大明官方的主导思想,不能大意罔顾百姓生计。

    朱元璋对此也是心中有数,那是非常地赞同,他也是极为重视民生,绝对不能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今年正好是第二次科举,虽然之前有所准备,但一些事情终究是太急了,所以这第二次就显得更加从容一些。

    现在很多南北学子,那是纷纷从南北而来,五湖四海之中,大明浩土之内,只要是大明子民上进考生,都能来参加科举。

    朱元璋对此是很满意,不时地出宫观看这些学子,那是真的非常高兴呀。

    陈久一般也不想插手此事,毕竟科考的问题,还是不少的,虽然自己改变了一些,但想要真正地做到,后续的事情,还真的不少,相信只要是明白人,都是明白的。

    真实的公正,想要做好,可不是这么容易呀,后续的种种,都是无法言语了。

    毕竟是人都有私心,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何况是科考呢,最大程度上的限制,也是不错了。

    这些都可以看到的,所以不用担心太多。

    民生方面已经是做得不错了,就看后续的一些事情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期待。

    上一次虽然勉强过关,但终究让朱元璋有些失望,毕竟很多人都是走在及格线的边上呀。

    尤其新增加的项目,那是合格的就更少了,所以他有些担心这一次的成功率会有多好。

    再好的说辞,也是别人在说,可不是自己,所以要做的,就是要让自己成为新的开端,不是吗?

    “侄儿啊,咱就是有些头疼这一次的科考,不是会怎样呀?”

    陈久听后,就直接说道:“叔叔,没有必要担心,除了科场舞弊之外,就是一个那就是考官的问题,要是都没有问题,也就是自己的真正本事。”

    朱元璋一听,也对,最大的问题,还是科场舞弊,这是一个重点,比如小抄还有就是泄题,这是很要命的。

    “咱是这么想的,题目就在开考当天发下,侄儿,你说行不?”

    陈久一听,就直接点头道:“行呀,反正又不远,不用在意,到时候让考生早半个时辰入场,这样就完美了,杜绝最后的一点机会,要是还有,那么”

    朱元璋心领神会,很是明白他的意思,不由得点头道:“确实是不错,很是令人欣赏,这样的话,倒也是可以看得清楚,也是看得明白。”

    既然主要的命题都在了,那么后来的就不重要了,先抓住重点再说。

    “叔叔,既然如此,后续的安排就这样,这些都是小事。”

    “嗯,说得对,都是小事,该做好的就要做好,后续的影响也需要做做样子,不能太轻慢了,要是一旦发生,咱就不用客气。”

    虽说做样子,但也不是不能成真的,到时候这些人也将哑口无言。

    陈久点头道:“这倒是,那就按照叔叔的意思办,做得好,自然有奖励,做得不好,那就有鞭子。”

    朱元璋一听,顿时哈哈一笑道:“对,太对了。”

    上一次是有些匆忙,但这一次算是安稳了,毕竟都过去了这么多年,不用说都知道其中的形式。

    总之现在的东西,那是无法形容起来,后续的种种,都要有所进展,不能有任何的压抑吧,不然的话,会有麻烦。

    陈久虽然很想将教育进一步深化普及,但现在来说,大明的财力还不够,还需要深一步地深化,不过先一步不急蒙学还是可以的。

    “叔叔,上一次科考,虽然勉强说得过,但终究是识字的人数太少了,不利于真正的人才被发现,所以侄儿提议先从蒙学开始,进一步的扫盲,如此会有更多人才涌现。”

    “扫盲?”

    朱元璋听后,不由得沉思片刻,就回想起自己当年的日子,确实是呀,那时候哪里习得几个字呀,都是一个个文盲,即使再有才华,不识字,终究是无用功。

    “对,侄儿,你说得太对了,确实是应该扫盲,从蒙学开始,进一步地开始扫盲,这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总而言之,这一切的利益方向,大明的未来方向,就需要更多人才呀。

    也能防止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就是因为不识字导致的,也不少。

    陈久听着,点点头道:“虽然现在大明繁盛了很多,但各地依旧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待处理,蒙学是一个好方向,百姓们的未来,才有着落,也能让大明百姓都能心悦诚服呀。”

    朱元璋听着,也是最为明白的人,确实是如此,不能大意,总之该有的处理方向,还是需要有,不然的话,很容易出现诸多问题。

    “对了,侄儿,现在海运似乎在逐渐地强盛起来,那运河一时?”

    对于此事,朱元璋还是有些把持不定的,毕竟海运便宜,而且更加快捷,毕竟水深利于船只航行,加上逐渐多的航道出现了,自然更多人倾向于海运。

    这一点在大明开始大力支持造船事业后,那是越来越多了,南北运输的船只就更多了。

    当然这也是十分有利于大明北南经济的交流,自然是不能说否定的。

    朱元璋也知道大明从中获取的赋税很多,自然也清楚了其中的好处了,绝对不是虚假的。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2_162342/2667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