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教授重生,我在1977上清华 > 第432章 楚州科技大学
    “我们……建一所大学?”

    刘弘毅这个提议,成功地震惊到了这几位长辈。

    他们可从来都没有向这个方面想过。

    搞工厂,搞生产,赚外汇,都在他们的理解范围之内,但建大学,总觉得离楚州很远。楚州自古就是农业地区,最高“学府”不过就是楚州师范学校,是一所中专院校。

    另外还有两所初级中专院校。

    在大伙儿的思维定式之中,只有大城市,才有资格建大学。

    “是的。”

    “搞科研,是需要基础,也需要氛围的。”

    “没有一所综合类或者偏理工类的大学作为中流砥柱,很多比较难啃的骨头就啃不下。所以,我认为,现在就要借地改市的东风,把这个事定下来。我们建一座科技大学。”

    是的,楚州科技大学!

    而不是楚州科技学院。

    “我是这么想的,这个楚州科技大学,应该以电子工程和计算机专业为主,材料科技也可以考虑进去,另外还要搞一个工商管理类的院系。”

    “先把这个基础打下来,然后再慢慢发展壮大。”

    司马武想了想,说道:“弘毅,你这个建议好是好,问题有人愿意来吗?我们楚州,这几年虽然是有些发展,但毕竟比大城市差得远,那些教授讲师,可不见得愿意到我们楚州来。”

    好嘛,刚才还傲气得很,现在一下子就“怂”了。

    刘弘毅笑道:“司马伯伯,你这个顾虑是对的。想要吸引人,我们就必须要开出优越的条件来。”

    “级别,职称,住房,配车,工资待遇这些不用说了,按照最高的标准来。另外还有一点,比这些个人待遇更加重要,那就是拨给充足的科研资金。”

    现阶段,拨给充足的科研资金,确实比优越的个人待遇更加吸引人。

    刘弘毅记得,曾经报纸上报道过一个案例,津门某著名的村庄,因为一个技术问题,找了许多专家都没能解决,最后两位大学老师帮忙解决了,禹总给予一百万的重奖,那是九十年代初期,结果那两位大学老师吓得不敢要。

    依旧还是那句话,不患寡患不均。

    但是充足的科研资金,却是可以摆到台面上来讲的。

    一些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科研人员,对于科研环境比对个人待遇看得更重。

    李松柏的眼睛亮晶晶的,兴奋地说道:“刘书记,司马专员,我看弘毅这个建议非常好,非常值得考虑……”

    他是地区教委主任,要是在他的任上,能够在楚州搞起来一座大学,那真是名垂青史。

    实话说,李松柏其实算不上是刘楚安的“老伙计”,在此之前,彼此之间并没有打过太多的交道。所以今天接到刘楚安的邀请,请他来家里吃饭,李松柏心里还是有几分忐忑的。

    不知道今儿个为什么会对他如此“破例”。

    原来是刘弘毅想要建大学。

    建大学好啊,太好了,李松柏举双手支持。

    刘楚安笑道:“我也觉得可以搞。不管怎么样,松柏同志,你们地区教委先拿一个规划出来,到时候我们报上去,上边批不批,再说。”

    这也是刘楚安的特点,他是实干型的领导干部,决定了的事,马上就着手实施。

    李松柏急忙点头。

    刘弘毅微笑说道:“爸,上边批复的事情,我来想办法。”

    “啊?”

    这下,不但司马武等人惊诧异常,连刘楚安也有点惊讶。

    不是,你这就gwy领导了啊?

    建大学这样的事,你都能打包票?

    别怀疑,刘弘毅既然说了他来想办法,按照他一贯的“尿性”,那就表示这个事,最少也有八成以上的把握。

    虽然在稳健派眼里,八成把握根本连报告都没必要写,完全没希望通过。但在“激进派”眼里,那就已经是手拿把攥的了。

    有1的把握都还不敢搞,那和胆小如鼠有什么区别?

    刘弘毅笑道:“这次和我一起回楚州的几位朋友,他们家里的长辈,刚好能管到这事。”

    这么说吧,只要徐启迪,或者辛元嘉严雪家老头子中的任意一个,愿意支持,那这事的成功率就有九成八!

    说到底,也只是在楚州建一所大学,这是好事嘛!

    又不涉及到大政方针。

    “哈呀,弘毅,别人读三年大学,都还是懵懵懂懂的小后生,到你这里,已经什么事都难不住了?”

    司马武啧啧有声。

    刘弘毅谦虚地说道:“司马伯伯,我运气好。”

    司马武笑着摇头,只是感叹。

    至于刘弘毅刚才提到的那几位朋友,在座诸人,都很识趣地没有开口询问。

    那是刘家的“天线”。

    再说了,他们的“天线”不就是艾高峰和刘楚安吗?

    官场上,顶顶重要的就是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各位领导,建大学是长远计划,但是引进人才和重奖科研成果这两件事,我们现在就应该先搞起来。”

    “这才是我们楚州地区长期高速发展的根基所在。”

    大家便都很专注地看着他。

    刘弘毅显然也是成竹在胸,说道:“先说引进人才。自从77年恢复高考之后,第一批大专生,已经毕业了,本科生今年底明年初毕业。这批人,基本上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在大学也舍得下苦功。所以,过完年我们就要开始‘抢夺’这些人才。”

    “怎么抢?大学生是国家统一分配的……”

    司马武等人都觉得很新鲜。

    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虽然这几年已经改了不少,但在遇到非生产问题时,这个思维模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我们先打报告,向省里和国家要指标。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多要到指标,但我们可以择优录取。”

    “理工类的,科研能力强的,一定要争取多要一些。”

    “而且,虽然是统一分配,但学生自己,也是有部分主动权的。他们如果主动要求来楚州,那上边也会考虑这一点。”

    “所以,我们要给出优惠条件来,诚意要足。”

    “只要是应届大学大专毕业生,愿意来楚州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级别待遇就高不就低,工资奖金按照最高档来套,优先分配住房。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己选择工作单位!”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2_162358/450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