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 第二百六十六章 推广拼音法
    夏原吉率先表态支持汉字拼音法的推行。

    不管是跟皇帝提前通过气,还是自己主动揽下来了这“麻烦事”。

    汉字拼音法取代原来的反切法,已经成定局了。

    因为皇帝能看到拼音法的利处,而他们这些臣僚却说不出拼音法的弊病。

    不对……

    金幼孜就看出了拼音法的弊症,可他意识到自己不能乱讲。

    至少现在的小朝会不能乱讲,只能私下里递个奏疏暗示一下。

    拼音法可不仅是能让新税卒快速建立,让不识字的百姓快速识字,让皇权能够越过士绅下乡,加强朝廷的集权,同样也能让百姓知道得更多。

    所谓《驭民五术》,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愚民”。

    没了“愚民”,那王朝的统治根基就会遭到动摇。

    “……”

    见到殿下众臣面上都是不动声色,朱高炽心里自然明白这些人都在想些什么。

    天下为公,不是口头说说。

    涉及到了阶级利益,再怎么“圣人”,也得稍微掂量掂量。

    但也就是掂量掂量。

    因为一掂量,这几位大明王朝权力顶点的重臣,就能很快明白拼音法的推行已然是板上钉钉。

    不可能有任何人能够阻止拼音法的改革。

    封建王朝“腐朽”归“腐朽”,但在高度集权化的统治体制下,皇帝但凡没有被架空,那就是说一不二。

    比如宋神宗的熙宁变法,若是强行推广,并非完全不能成功,只是宋神宗不敢承担改革过后,可能出现的过错与反噬。

    朱高炽环顾殿下一周,郑重说道:“夏爱卿说的不错,朕决定优先将这汉字拼音法,于新税卒的培训中试行,让新税卒先行扫盲认字。”

    “……”

    殿下众人鸦雀无声。

    陛下要先在新税卒里试行,这是在给他们“士大夫”面子,让他们有个缓冲的时间。

    但也只是缓冲一下,如果有人想“从中作梗”,那必然是雷霆处之。

    要不然,陛下不可能会绕过礼部,自己私下印制这么一箱子的词典副本。

    “陛下圣明!”

    金幼孜心中轻叹,旋即跟着表态:“有此汉字拼音法,新税卒必可快速建成,届时便可以顺天府为中心,逐步对外进行推广,令天下士绅百姓都可学字读书。”

    金幼孜这番话说的很有水平,先是表态肯定了拼音法取代反切法的大势,也肯定了皇帝的决策,而后才是旁敲侧击的“劝谏”皇帝不能操之过急,就算拼音法见到了成效,后面也应该缓着来。

    正如温水煮青蛙,慢慢割士绅们的肉,而不是一刀下去,人头落地。

    要不然,士绅再是软弱,也得稍微闹出点动静来。

    如此,与国无益。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万岁!”

    蹇义见到两位“熟人”都表态了,也明白自己这位“天官”应该干什么了。

    “陛下圣明!”

    “……”

    殿下众臣很快就齐齐跪下,口中高呼着“圣明天子”。

    这就算是全员表态了。

    对此,朱高炽大体还算满意,自登极以来,他的理想就是“朝无阙政,民无失所”。

    殿下这些追随洪熙新皇的臣僚,差不多也都是在践行这个目标(就算是某些争权夺利的“小人”事实上也在这么干)。

    拼音法对民有利,对绅有害。

    ……那就推行下去。

    朱高炽又说:“夏爱卿,朕记得之前林先生给了你那阿拉伯数字(林煜懒得改名,念顺口了)以及数学符号,户部当尽快将其编纂成册,新税卒扫盲的同时可一起学习算术。”

    “微臣遵旨。”

    夏原吉忙拱手应下。

    说完了拼音法与新税卒,后面基本也无什么大事,又简单拎了几件六部无法决议的政务,由皇帝亲自拍板。

    今日的小朝会便算是结束了。

    “众爱卿若无本奏,便各自回去办公吧!”

    “嗯,户部尚书夏原吉、吏部尚书蹇义、礼部尚书金幼孜,还有内阁留一留,朕有话要说。”

    “臣等告退!”

    听到旨意,余下的刑部尚书金纯、兵部尚书李庆、工部尚书吴中,三人各自对视了一眼,连忙行礼告退。

    一直到出了大殿,三人也一句话没有闲谈,都是径直回了各部的府衙。

    金纯、李庆不知怎么想,但吴中却是真的着急。

    皇帝让他搜集能工巧匠,他之前不能说是消极怠工,但也真没那么上心,只以为陛下是一时心血来潮。

    今日却是在朝会上叮嘱,那就必然是大事了。

    工部要开始忙起来了,他也是有得忙了。

    ……

    殿中。

    “诸卿都看看吧,这是杨学士送来的狱中课堂笔记。”

    朱高炽虚手一抬,又到了惯例分享林先生讲课笔记的时间。

    夏原吉接过笔记,一目十行过了一遍,接着传阅给下一人。

    约莫用了小半个时辰……

    这几人有的看得很快,也有的看得很慢,很认真,生怕错漏一个细节。

    金幼孜最后一个看完,也是看得最久的,比杨士奇看得都要认真得多。

    一直到看完,他脸上的神色也从原本的疑惑,变为了深深的凝重。

    朱高炽显然注意到了金幼孜的神色变化,他没有立刻去问,而是先过了一遍:“诸位爱卿都看完了?可有何看法?”

    夏原吉立马开口说道:“林先生的这些课程理论,简直堪称经典,发人深思,尤其个中提到的蒸汽铁马与铁路,可极大节省运力成本,若是能够实现,那我大明也就不必再将过多的精力耗费于漕运,每年可为国家起码节省上千万石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大明税收3297万石)。”

    作为户部尚书,他关注的第一重心,始终都是国家的粮赋财政。

    蒸汽火车与铁路能够节省运力,降低运输粮食的成本,提高效率,明显对国家财政来说是件大好事。

    至于海运……

    夏原吉虽然思想已经逐渐开阔,但海运终究还是太过凶险,要为北京都城提供粮食,大头肯定不能都是海运。

    最多就是先试点,作为漕运的补充手段。

    刻板观念大于天啊!

    就算到了后世工业发达的年代,海运在运输主体上虽然有着极大的比重,但陆运、内河运输依旧是不可取代的重要运输方式。

    朱高炽点头说道:“的确,林先生所言的蒸汽铁马与铁路,若能实现,那不论运粮,还是今后对外用兵,都可更为方便。”

    “对我大明日后控扼西南、交趾等地,也能更加便利……”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2_162466/431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