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楚安是个雷厉风行的性格,说干就干。

    很快就安排人搞了五十对种兔和几担鱼苗回来,还搞了许多菌种。

    见到这些东西,肖亚文突然有点害怕,压低声音说道:“老刘,这么搞不会出事吧?”

    养那么多的兔子和鱼,还种蘑菇,这算不算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罪名可是不轻啊。

    搞不好挨处分上批判台都是轻的,丢官去职都有可能。

    也就这两年,稍微松一点点,要是搁在刚开始那会,凭这样的罪名,足够抓去坐牢的了。

    刘楚安一挥手,无所谓地说道:“都是集体的东西,我又不往自己家里拿,能出多大的事?我们干校,本来就是个农业生产单位。”

    上级对干部学校的政策一直都有些变化,但基本一条是不变的,那就是干校学员要从事农业生产,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考虑到干校学员的特殊情况,许多人确实不事稼穑久矣,生产技能上和正式的农民没有什么可比之处,产出自然也要比正常的农村生产低得多。

    所以在国家情况稍微好转之后,上边也会按月拨给干校一部分生活物资,主要是粮食,也有油盐咸菜和少许副食品。保证干校学员基本的生存条件。

    至于个人生活用品,牙膏肥皂衣服之类,给得非常少,主要还是靠自己解决。

    毕竟学员们下放到干校之后,虽然不可能还有原先的工资待遇,基本生活费还是会发放的。也不能真的一分钱都不给,那怎么活下去?

    肖亚文听了这个话,心里稍安,还是担心地说道:“可按照弘毅那个说法,这兔子到后来,会不会太多了?”

    刘弘毅当初的设想,是干校这些人,不管是干部职工还是改造的学员,要保证每人每五天能吃到一只兔子,每三天吃一顿鱼。才能供应上身体的基本营养需求。

    整个阳沟干校,干部职工和改造分子加起来,好几百人呢。

    按照这个量来供应,不得满田里都是鱼,漫山遍野是兔子啊?

    只要想一想那个情形,肖亚文就觉得不靠谱,上边一定会过问的。

    周边农村那些个农民兄弟,自留地多开垦一分,猪饲料地多搞了一分,都要挨批斗。

    刘楚安在干校这样一个敏感单位搞“资本主义”,被人举报上去,那还得了?

    何况刘楚安本来就是“问题干部”,地革委对他的处分决定并没有撤销。

    这种操作,在眼下很常见。

    身上背着处分,也不妨碍地革委任命他为干部学校的一把手。

    毕竟刘楚安本身是副县团级,而阳沟干校仅仅是个营级单位。(注1)

    刘楚安冷笑道:“他康吉盛敢!”

    照片在手,吉盛我有!

    刘弘毅在一旁插口说道:“地革委也不是康吉盛一个人说了算……”

    “就是就是……”

    肖亚文连声附和。

    刘楚安不由得诧异地看了儿子一眼,这主意不是你出的吗?

    现在你想打退堂鼓?

    刘弘毅笑道:“爸,我是这样想的,这种事呢,好处不能全被我们占了,省得别人眼红。”

    越是贫穷,得红眼病的人就越多。

    “那你的意思是?”

    刘弘毅说道:“兔子肉我们可以吃,但兔子皮可以上缴。另外兔子也得交一部分,就当是交公粮了。你刚才说了,干校也是生产单位嘛。”

    兔皮虽然不算是什么好的皮货,但毕竟也是生产资料,可以卖钱的。

    上缴给地区农业领导小组,也算是干校产出的利润。

    肖亚文立马说道:“对对对,弘毅这个建议好,就应该上缴一些。这样他们就没话说了。”

    刘楚安想了想,说道:“这样也可以。我还想着,等我们这边试验成功了,在全地区进行推广呢。”

    这就是农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的思维了,心里时时刻刻都想要全地区的农业工作怎么力争上游。

    刘弘毅忍不住笑道:“爸,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现在就是阳沟干部学校的主任,就管着干校这一亩三分地,其他工作,就该是别人去考虑。”

    “要推广,那也应该由地区领导来做决定,我们就不越俎代庖了。省得惹人嫉妒。”

    “就是就是,老刘,你看看,你几十岁的人了,考虑问题还不如儿子周到呢。老喜欢冲动!”

    刘楚安瞪了她一眼,哼道:“我那是喜欢冲动吗?我是对革命工作认真负责!”

    肖亚文笑道:“对对对,认真负责!”

    将近二十年夫妻,对丈夫的性格,肖亚文还不了解吗?

    只要他能听进去儿子的劝就行,肖亚文才不会和他争吵。

    刘楚安嘴里是这么说,心里却诧异无比,儿子的表现,实在太出乎他的意料了,这哪里是个十几岁孩子的思维,刘楚安感觉,自己那些同事,考虑问题都远远不如刘弘毅那么周到细致。

    “弘毅,这些东西,你到底是怎么想到的?”

    刘弘毅笑着说道:“简单啊,康红梅教我的。”

    “康红梅?”

    这下刘楚安和肖亚文都是两眼睁得老大。

    怎么和她扯上关系了?

    “你想啊,康红梅为什么要欺负艾小雨?不就是因为嫉妒吗?红眼病人人都会得。”

    虽然这个理由听上去有些牵强,仔细想想,倒也说得过去。

    注1:70年代,地方和部队的级别是相互对应的。行政级别一共分为23级。最高一级(工资5795元),在我的记忆中,貌似只有孙夫人享受这个待遇。其他人都是从3级开始(元帅待遇)。具体到地方,分为省军级(省部级),地师级(厅局级),县团级(县处级)。营级对应的是乡科级,连级对应的是股级,排级属于干部入门级,对应地方普通办事员级别(部队排长工资52元,地方办事员略低)。在部队说的提干,就是从士兵变成了排长。有段时间,还有副排长这个职务,也算干部。

    兵团级属于特殊情况,大致对应大军区副职。

    70年代的部队三总部,总参和总政是副国级,总后,各军种为大军区级。

    纯粹凭记忆写的,没有仔细查资料,如有谬误,欢迎指正。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2_162921/1642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