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官吏见内阁首辅买了报纸,也纷纷购买,只半个时辰,来铁头的五百份报纸便全部售罄。
承天门前,在灰黄的灯光下,几百位官员人手一张报纸,一边等待上朝,一边认真研读着报纸上的内容。
周延儒见报纸头条便松锦大捷的消息,接下来便是社论,第一个社论是一位署名渴饮匈奴血的作者写的。
周延儒边看边对旁边的范景文说道:“嘿嘿!渴饮匈奴血,这名字听起来就霸气。”
范景文道:“阁老请看评论,评论写的也相当霸气。”
周延儒认真读了起来,这篇社论标题为《报仇雪恨!明军新军收复松山、锦州》文中先是回顾了前年冬,明军大败于松锦的惨象,又回顾了松锦防线没了以后,建奴长驱直入关内大肆烧杀劫掠,致使民不聊生之惨象。然后笔锋一转,写道:值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护国大将军王凌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带领刚整编只有三个月的新军毅然决然出关杀敌,在大将军的率领下众将士个个舍生忘死,英勇杀敌,一改之前我军之痿靡之气, 颓唐之风,重整的新军士气如虹,接连收复塔山、杏山、义州,今又大败建奴,收复松山、锦州……大将军威武!明军威武!大明威武,让我们上下一心,同仇敌忾……那么!我们收复辽东,彻底剿灭鞑子匪患,指日可待!
周延儒赞道:“文词犀利,鼓舞人心,这渴饮匈奴血会是谁呢?”
内阁次辅陈演惊叹道:“昨天捷报才传来,今天能够见报,这大将军究竟是神是鬼?这本领太不可思议了。”
礼部尚书王应熊道:“您两位抽时间去一下临清、兖州,就不足为怪了,王凌,真是一个神鬼莫测之人。”
陈演道:“王大人,你不是口口声声要将王凌凌迟的人,如今,也站到他那一边去了?”
王应熊道:“陈阁老,虽然我现在还反对他,但临清一行,确实触动很大,我现在正在反思我们朝堂一些陈规陋习是不是真的要改变了。”
这时坐在一个铺了软垫的凳子上的吏部尚书郑三俊言道:“第二篇社论写的太好了,乘胜追击,剿灭鞑子,最后这两句诗写的太好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对!我们应该乘胜彻底剿灭建匪。”
郑三俊已是七十的人了,还披星戴月来上朝,老头子精神饱满,随来的家仆自然给他带了板凳,害怕站久了把老人家累出病来。
这时聚拢来的官吏越来越多,人们顺着郑三俊的话题大发议论。
左都御史李邦华道:“这两句诗有点惊世骇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我很想知道这首完整的诗。”
兵部左侍郎冯元飏道:“这第二篇社论署名云和月,显然和第一篇社论一样也是取自岳飞的满江红了。”
周延儒笑道:“大家都别猜了,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大明民生周报报社京师分社社长是坤兴公主,总社副社长是大将军之妹王丽,下朝后去报社找这两个人便知道了。”
有知道这个消息的, 颔首表示同意。有不知道的官吏则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
正谈论间,承天门角门开启,众官吏鱼贯而入进入皇极殿。
崇祯皇帝端坐在御座,手里也拿了一份民生周报在仔细观看。
朝会开始,崇祯笑着问道:“众位爱卿,听说大家每人都买了一份民生周报?”
说完,扬了扬手中报纸让大家看了看。
众人轰然应道:“回陛下,我等都买了报纸。”
崇祯又问道:“这民生周报办的可好?”
周延儒心道:陛下这是求夸赞啊,我得赶快顺杆爬啊。
周延儒跨前一步,说道:“陛下!这民生周报简直绝了,第一,出报速度快,昨日捷报传来,今日就能刊印出来,实在匪夷所思。第二,可以凝聚民心,通过报纸使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共同对抗鞑子,我提议,陛下要对办报有功人员加以赏赐。”
不愧是内阁首辅,这马屁拍的的确高明,令崇祯浑身舒坦。
崇祯又问道:“众位爱卿,你们觉得这两篇社论如何?”
礼部尚书王应熊跨上一步道:“这两篇社论,文采飞扬,可谓振聋发聩,令我们都热血沸腾,有想挺枪跃马杀敌之冲动!”
众大臣皆随声附和。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5_165207/437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