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许宁与阎伟忠的带领下,涡喷14的地面测试按部就班地进行。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包括启动、高原低温测试、推力瞬变等多个关键项目均顺利完成,没有出现任何重大意外。
与此同时,许宁也没闲着,他正专注于进气畸变试验的研发——这是整个高空台测试中最复杂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
不同于其他测试侧重于性能验证,这项实验旨在探索极限条件下的发动机表现。
在涪城接手任务之初,阎伟忠只希望许宁能够测试发动机的喘振情况。
然而,真正的进气畸变试验远比简单的喘振测试复杂得多。
进气畸变不仅涉及极端状况下的问题:
比如喘振或旋转失速,它还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整体性能,特别是在执行大迎角飞行、高侧滑角动作以及发射导弹时的影响尤为显著。
曾经困扰歼8-3型号飞机的导弹尾烟问题,其实也是进气畸变的一种表现形式。
为了准确评估发动机稳定性,首先需要明确稳定性的定义,确定哪些参数可以用来衡量稳定性,并且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测量这些数据。
但在当时,整个华夏航空工业对于这一领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涡喷14项目成为华夏首个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的案例。
1994年,基于漂亮国引进的标准arp1420和air1419,华夏发布了gjb/z64-94《航空涡喷和涡扇发动机进口总压畸变评定指南》。
但这份文件缺乏实际操作价值,因为它缺少必要的实验数据支持与计算方法。
按照历史进程,直到引入俄易斯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后,该领域才逐渐有所突破,真正形成标准则要等到新世纪了。
但是,涡喷14项目不能等待那么久。
因此,许宁决定主动出击,尽管他并不打算独自完成所有工作,但他希望能为这个难题提供一个好的开端。
当许宁将一份接近百页厚的《航空发动机进气畸变试验与评定方法》呈现在阎伟忠面前时,后者惊讶得差点儿把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等等,你稍等一下。”
阎伟忠放下手中半举着的水杯,按住自己狂跳不已的心脏,打断了正准备详细介绍的年轻人。
显然,他需要时间平复心情。过了好一会儿,阎伟忠终于恢复了平静。
“这是……按照国家标准研发了一整套实验方案?”
“没有。”
许宁坚定地摇头。
严格的进气畸变测试涉及发动机与进气道的匹配,对于当前紧迫的八三工程来说,既耗时又缺乏必要的实验条件。
比如导弹发射时产生的尾烟就无法模拟。
“哦,这样啊。没关系,我们可以一步步来。”
阎伟忠重新拿起水杯,轻抿了一口。
“我把国军标中关于温度和压力畸变的工程计算方法补充完整了。”
“咳——咳咳——”
许宁这次的工作成果非同小可,其影响远超过让阎伟忠呛到那么简单。
研发单一试验是一回事,但制定一套适用于整个行业的通用规范则是另一层次上的挑战。
“补充?”
缓过气来的阎伟忠放下杯子,翻开了面前那份《航空发动机进气畸变试验与评定方法》手册,急切地想要了解到底增加了多少内容。
“降稳因子分类。”
“气动稳定性评估标准。”
“数值计算方法在气动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因素对畸变特性的影响分析。”
“综合气动稳定性评估于工程研发阶段。”
……
“嘶——”尽管短时间内不可能看完上百页的内容,但仅凭目录已足够震撼阎伟忠。
这份文件不仅结构清晰,而且针对原本基于国外标准arp1420及air1419进行调整。
这些标准由于与华夏航空工业体系不完全兼容,导致实际使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就像是翻译不当且内容缺失的数学书一样令人头疼。
而许宁所提出的方案不仅填补了空白,还改进了许多原标准中的不足之处。
“小许啊。”
阎伟忠终于平静下来,缓缓说道:“你这作品的价值超出我个人能力范围内的评价,必须上报给上级部门审核才行。”
阎伟忠深知,这份方案中包含的许多细节超越了航空发动机研发的范畴,单凭他一人之力难以完成。
更重要的是,这涉及到了国军标——即使还不完整,它也是正式的国家标准,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所有相关工程实践。
这意味着,今后任何新型航空发动机或燃气轮机在进行进气畸变测试时,都必须遵循这套规则,甚至影响到后续的认证工作。
制定这样的标准背后,往往伴随着复杂利益关系和激烈的竞争。
即便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华夏航空工业界,虽然不会出现极端的商业斗争,但这件事的重要性也超出了型号总师阎伟忠个人所能承担的范围。
因此,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都需要一个专家团队的支持以及国防科工委的认可。
“我明白这一点。”
许宁说着,从包里拿出了一份装满文件的资料袋。
“我已经开始准备相关的说明文档和实验数据了。但是,为了让这个方法更加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在涡喷14上实际操作一遍。”
“当然,涡喷14的进气畸变测试会按计划进行。”
阎伟忠边说边轻轻敲打着桌面。
“不过,按照常规流程,在我提交报告后不久就会有一个评审过程。为了保证两边进度不受影响,试验现场需要另找一位负责人。”
考虑到涡喷14的表现,预计测试过程中不会遇到太多突发情况。
因此,许宁更应该专注于准备即将到来的标准评审会议。
“如果要换人的话……”
许宁意识到自己无法同时兼顾两方面的工作,效率反而会降低。
于是转向了一旁一直保持沉默的姚美玲:“我觉得让我的师姐来负责最合适。
她这段时间参与了实验研发与标准制定,除了我和您之外,她是最佳人选。”
提到姚美玲时,阎伟忠起初有些顾虑她的年轻经验不足。
但很快便意识到,坐在对面的许宁其实更加年轻。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7_167046/449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