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 第296章 掀了个底朝天
    之后有人问:“指南中提到,通过逐渐增加畸变强度直到发动机变得不稳定来测量稳定性裕度与畸变灵敏度系数,这样做是否意味着每次评估都会损坏一台发动机?”

    答案是不一定。

    对于研发良好的航空发动机,可以通过精细调节畸变水平使其进入旋转失速状态而不会造成永久性损害,但这需要大量的试验和数据支持。

    许宁回答说:“我们的目标是在飞行过程中,根据压气机入口流量监测发动机状态,一旦检测到喘振迹象即向飞行员发出警告,甚至自动调整飞行姿态以防止更严重的故障。”

    他还补充道,这类极限测试就像飞机静力试验或全寿命试车一样,本就计划包含一定程度的破坏。

    提问者对此表示理解。通常情况下,02号原型机会被用作静力试验机,最终阶段会故意破坏它来完成测试。

    尽管听起来有些遗憾,但这一步骤对于确保安全至关重要。

    经过长达四小时的评审会议后,刘振响组长代表专家组同意并通过了该评定方法,并签名确认。

    随后其他九名成员也签字认可,这意味着国防科工委正式批准了这一标准。

    不久后,它将正式编号为gjb/z64a-96,标志着华夏航空工业迈向自立自强的新篇章。

    评审结束后,专家们并未立即离开涪城,而是继续监督涡喷14的测试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这套新的评价体系。

    当他们随许宁走进高空试车台控制室时,姚美玲原本镇定的表情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即便是杜亦熵院士的学生,也鲜有人能像许宁那样,在面对国防科工委的专家团队时依然保持镇定自若。

    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这样的场面或许刚刚好;

    但对于博士生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更何况姚美玲一直认为自己只是在辅助常浩楠工作,对指挥现场并不自信。

    “要不,这次还是你来指挥吧?”

    趁着几位专家围着刘振响提问之际,姚美玲找到了正在大口喝水的常浩楠。

    “别紧张,按计划行事就行。”

    尽管声音略显沙哑,经历了从午后到傍晚漫长评审会考验的常浩楠依旧鼓励道。

    “之前几次试验都是由你指挥的,现在换人反而不利于团队配合。”

    看到师姐脸上罕见地流露出紧张情绪,常浩楠下意识地拍了拍她的肩以示支持。

    没想到这一举动似乎让对方更加焦虑了。

    如果忽略掉某些特别出众的人物,姚美玲在同龄人中绝对算得上是冷静沉着。

    而且新装的压气机确实极大地提升了涡喷14发动机的稳定性,在之前的测试中也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情况。

    因此,在最初的紧张过后,她渐渐恢复了平静,重新站在了控制室的指挥位置上。

    “小许,如果这次进气畸变测试顺利结束,你们下一步是不是要做全寿命试车?”

    坐到许宁旁边的刘振响看着忙碌的技术人员问道。

    作为sb101高空台项目的负责人,他对航空发动机地面测试技术非常熟悉。

    然而,国内对于这类测试的标准尚未统一,通常由研发单位自行决定测试项目。

    像阎伟忠这样全面考虑并实施多个测试案例的情况并不多见,这也导致了缺乏经验的研发者可能会忽视一些潜在问题,直到事故发生才被发现。

    “我们总共规划了13项测试,分为两大部分。今天的进气畸变测试是第八项,也是第一阶段的最后一环。”

    鉴于刘振响的地位,航空动力领域的信息对他来说几乎是透明的,所以许宁直接回答道:

    “考虑到涡喷14并非全新开发,并且时间紧迫,今天完成第一阶段后,试飞院将立即开始空中测试。

    至于高原低温启动、环境结冰以及您提到的全寿命试车等,则会在03号原型机到位后与飞行测试同步进行。

    毕竟目前八三工程的试飞任务还不包括极端条件下的测试。”

    “很好,你们的测试流程相当全面。”刘振响赞赏道。

    刘振响微微点头,神色中流露出一丝赞赏,随即问道:“那你接下来还打算继续去阎良那边做测试吗?”

    许宁摇了摇头:“空中平台的测试我可能不会参加。

    不过,盛京那边04号验证机即将装上新的发动机进行试飞,由于我在涉及机翼和动力系统改动方面都有参与,所以这次无论如何都得亲自到场。”

    “原来如此!”刘振响似乎有些无奈。

    察觉到了对方的情绪变化,许宁试探性地问:“您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的帮助?”

    “嗯,正是这样。”

    刘振响坦诚道:“我想趁着这次机会,结合我们的工程经验,制定一套航空发动机地面模拟测试与评估的标准体系。如果你能来帮忙的话,那就太好了。”

    在国防科工委决定建立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标准后,即便是不再直接负责624所工作的刘振响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竟,在华夏航空界,谁不希望有一套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技术标准呢?只是以前条件不允许罢了。

    对于这样的发展态势,许宁感到非常高兴。

    这与他重生时设定的目标——通过贡献关键技术与方法论促进整个华夏科研效率提升——不谋而合。

    如果让他一个人从头开始编写整套国军标,那至少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但如今,仅用几天时间就激发了像刘振响这样重量级人物对构建自主标准体系的热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还能培养出新一代科研人才。

    考虑到这一点,许宁最终以时间紧迫为由婉拒了刘振响的好意。

    “实在抱歉,我现在确实分身乏术。”

    尽管被拒绝了,刘振响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失望。

    “看来我们少了一位强有力的助手啊。”

    他知道八三工程目前是当务之急。

    实际上,最难的部分是如何让高层下定决心启动新标准项目,而这一步已经由许宁完成了。

    “杜老果然没有看错你,短短几个月里,你就已经在航空器内外流两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真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7_167046/450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