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彬没等妻子说完就接过了话茬:“接下来的安排,你就直接告诉我们吧。”
“关于dpd理论的完善和相关算法的开发,我会负责。至于非机除冰设备的研发,则交给梁总师和他的团队。”许宁看着面前布满公式的几张纸,缓缓地说。
“不过,我的眼光想放得更远一些,而不仅仅是针对运8这一款机型。”
“我打算用这个理论建立一个适应各种环境和翼型的积冰生长模型——不只是机翼,而是所有固体表面的。
这样一来,未来的用户只要输入环境特征和物体的物理模型,就能预测出对应的结冰过程。”
林哲彬听到这里,不禁屏住了呼吸:“你的意思是,要创建一个全球通用的积冰预测工具?”
要知道,受冰雪灾害影响的行业远不止航空业。电力、交通、建筑等多个领域都在与冰雪斗争。
由于气候的不确定性,预测冰雪灾害的时间、地点及形式一直是个难题,因此也难以提前控制。
通常只能在灾害发生后或即将发生时,才派遣大量人力进行检查和修复,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工作艰苦危险。
如果许宁的目标能够实现,那么在研发和使用过程中都可以有针对性地预防,对于气象学家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进展。
“正是如此。”
许宁点头确认:“我们可以从国内几个典型场景入手,逐步推进。”
“这其中涉及的环境因素非常复杂,比如风速、液滴大小、湿度和温度等,这些都需要您来研究确定。”
他补充道。为了不让科研点数消耗过多,他决定只专注于最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部分,其余的工作则依赖于团队的力量。
“没问题,这是我的强项。”
林哲彬一脸兴奋:“另外,全国范围的研究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需要实地考察。我可以先从秦岭地区秋冬季的环境因子开始,确保你们的工作顺利进行。”
182厂所在的南郑正位于秦岭,而秋冬季正是机翼结冰最为频繁的时候。
“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许宁刚才谈兴正浓,几乎忘却了运8f和运8j的定型工作已经迫在眉睫。还好林哲彬记得182厂的需求。
而提到祝意教授时——祝意并非原计划中的一员,因此许宁稍作思考后说:
“除了通过加热或膨胀等方法主动除冰外,我们还应考虑如何让物体表面更难结冰。
我想测试不同表面结构和粗糙度的材料对防冰效果的影响。”
“这不成问题。”
对方回应道:“我们正在研究固体表面微结构如柱状和半球状对液体浸润性的影响,这些思路和初步结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您的项目上。”
“太好了。”
许宁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那就立即行动吧!”
虽然八三工程尚未结束,但许宁已被调往南郑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运8飞机机翼结冰难题,以期为这款机型带来新生。
然而,世界的动荡不会因个人的意外而停滞不前。
同一时间,在南亚次大陆,新的紧张局势正在酝酿之中。
在北方邦巴雷利专区帕尔瓦蒂普尔空军基地的简报室里,第102中队的资深飞行员苏米特·穆克吉中校坐在椅子上,专注地听着中队长介绍即将到来的任务详情。
作为一支享有特殊地位的部队,102中队成员的军衔普遍高于其他单位同级岗位,甚至地勤人员中也有不少军官。
他们只有8架无武装的飞机——6架米格-25rbk侦察机和2架米格-25r电子战飞机。
但这足以让他们在过去十几年间执行无数次大胆的边境侦察任务,并且从未受到过任何威胁。
由于米格-25的速度特性,该部队在空军内部被昵称为“三倍音速”。
然而今天,面对中队长规划的复杂航线,穆克吉心中满是疑问。
根据计划,他将飞越至阿里格尔附近,随后转向北飞行跨越边界约170公里,之后急转西行穿越高原进入克什米尔地区,最后绕一大圈从伊堡附近返回基地。
尽管米格-25rb的航程理论上能够支撑这次飞行,但接近1800公里的距离意味着必须谨慎使用加力燃烧室;
并且大部分航程不在本国领空内,时刻需要警惕潜在风险。
“中队长,为什么我们不能分两次执行任务呢?”
穆克吉听完简报后,向站在一旁的中队长问道:“或者我们可以一次派出两架飞机,这样不会那么紧张。”
中队长放下手中的指挥棒,走到穆克吉身边,低声说:“这是新德里直接下达的命令,要求我们如此行事,但没有说明原因。
不过我听说,是因为挂在飞机腹部的那个装置,在使用6次后就会报废。所以上级希望每次飞行都能最大化它的效能。”
两人不约而同地望向停机坪上那架正在进行最后检查的米格25。在它下面挂着一个流线型的物体,看起来像副油箱,但更大。
“这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带着它飞行真是让人不舒服。”
穆克吉皱眉说道,显然对此感到不满。
他知道这是一个辅助侦察设备,但不是俄制的,因为飞行员只能通过一个改装后的开关控制其启动或停止,无法做任何调整。
对任何一个飞行员来说,机上有个不受自己控制的东西都是个麻烦,更何况它还限制了米格25的速度,使它无法达到三倍音速。
中队长耸肩表示不确定:“漂亮国人提供的,据说可以进行地形雷达测绘,并记录所有接收到的雷达信号。
所以,这应该是一个能同时执行主被动雷达侦察任务的吊舱。”
穆克吉挑眉思考:“这意味着什么?我们以前从未装备过这样的能力,通常只依赖于白天的光学侦察,很容易被简单的伪装手段挫败。
特别是考虑到对方有座海拔5000多米的雷达站,能够从我们起飞起就全程跟踪,即使面对米格25也能提供大约20到30分钟的预警时间。”
“确实,过去我们的越境飞行更多是象征性的挑衅,而非实际侦察,毕竟三十年前那次教训太深刻了。但是,有了这个新吊舱,情况将大为不同。”
中队长补充道。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7_167046/4548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