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 第356章 携手把项目做好
    “这效率能提升五倍那么多,不是吹牛的吧?”有人惊讶地说道。

    “别急,好戏马上上演。”另一个人回应道。

    与此同时,经过培训的技术工人迅速完成了加工程序的加载与设定。

    原本许宁打算亲自操作这次演示,但他认为让普通工人来执行更能展示这套简易软件的强大之处。

    一根来自涡喷14发动机的滑油弯管被稳稳固定在夹具上。

    由于410厂缺乏对气膜孔内壁进行金相检测的能力,钟市强和许宁决定用一根同样难处理的变口径弯管作为首次磨粒流加工的试作品——确切地说是半根。

    因为另一部分已被切下,准备用来对比加工前后的效果。

    随着启动按钮按下,压缩机开始低鸣。起初似乎没有明显变化,但十几分钟后,牙膏状的废磨料从预设的排泄孔中缓缓挤出。

    等待一旁的工人立即补充了新鲜磨料,继续加工过程。尽管抛光一个如此复杂的零件通常需要数小时,但现场没有人感到无聊或厌烦。

    大约50分钟后,夹具松开。

    冲洗过航空煤油的工件表面看似未有太大变化,这让一些人质疑时间是否足够。

    “按说五倍效率,这个时间倒是差不多。”有人猜测。

    操作员不受这些讨论的影响,果断下令:“切割!”

    为了直观比较,两个工件——一个是经过抛光的,另一个未经处理——被从中切开。

    在厂房灯光的照射下,即使是肉眼也能轻易看出两者的区别:左边那个工件的内壁光亮如镜,仿佛可以映照出整个世界。

    当然,必要的测试还是要认真进行的。

    “抛光前,工件内壁的平均粗糙度为1466。”

    许宁盯着屏幕,清晰地念出了第一个检测结果。刚才还在热烈讨论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他身上,期待着下一句揭晓。

    “抛光后,工件内壁的平均粗糙度……”

    “降到0367!”随着这个数字的宣布,现场顿时爆发出一阵惊叹声。

    “不可思议!”

    “这么快就见效?”

    几位来自航空工业的工程师,站在人群的一侧,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作为合作单位,他们有幸获得了近距离观摩的机会,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这一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细节。

    “张工,如果这项技术可以应用到斯贝发动机上的话……”

    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声音微微颤抖,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这对斯贝国产化将是巨大的推动!”

    这些工程师来自镐京的430厂,负责斯贝k202发动机的国产化工作。

    尽管这款发动机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已经引进并开始组装,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1995年才最终通过验收。

    即便如此,国产化率也只有70,许多关键部件仍然依赖于多年前进口的库存零件,生产效率低下且无法持续。

    当年引进斯贝技术时,镐京与盛京之间曾有过不少争执,但随着歼轰7上的原装斯贝发动机逐渐接近使用寿命,镐京方面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

    特别是涡喷14在最近的春洲航展上大放异彩,这让430厂更加渴望取得突破。

    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派遣了负责斯贝国产化的工程师团队前来学习。

    “这次的技术进步,将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张工坚定地说。

    中年男人张工向前挥了挥拳头,语气坚定:“找410厂帮忙,总比求外国人办事顺心。”

    “我这就去找钟市强!”

    加工演示的结果令人振奋,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当滑油管被切开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这次成功的震撼。

    表面粗糙度仅为0367ra,远超当时对镜面效果的要求。

    即使是业内专家云集的交流会,一场精彩的展示仍然能牢牢抓住所有人的眼球。

    精美的展板和海报之所以在学术会议上不可或缺,正是因为它们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

    尽管许多单位表面上积极参与精工计划,但很多只是出于对科工委直接领导项目的尊重而表现积极,真正像陕柴重工408厂那样愿意投入资源支持的寥寥无几。

    许宁在加工过程中留意到,不少代表对计划的成功持怀疑态度。

    这并不意外,在那个时代,甚至直到二十年后,人们谈起精密加工时,脑海中浮现的依然是岛国、德国、瑞士等国的名字。

    钟市强敢于提出精工计划,这份勇气难能可贵。

    这也正是许宁决定支持他的原因——是时候打破这种迷信了。

    “老钟,今天之后,410厂以及你本人,恐怕会在整个科工委系统里成为精密加工领域的领头羊。”

    许宁走到不远处的钟市强身边,笑着说道。

    “诶,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我可承受不起。”

    钟市强看着热闹的场景,笑容满面,但他没有失去理智:“你是精工计划的技术总顾问,项目申请通过并受到重视,也有你的一份功劳啊。”

    “老钟!”

    这时,身后传来一阵沉稳的声音。

    许宁转过头,看到一位年纪与钟市强相仿的工程师正快步赶来。

    “老张?”许宁惊讶地喊道。

    显然两人熟识已久:“430厂直接把你派来了?”许宁边说边伸出手来。

    “技术部长,准确说是副部长,张兴华。”

    钟市强赶紧行事介绍,然后转向张兴华补充说:“这位是精工计划的技术总顾问,许宁。”

    “副部长也行啊,这几年部长的位置一直空着,正副之分也没太大意义。”

    张兴华轻松地说,但还是纠正了一下自己的职位。

    几句寒暄后,张兴华主动握住了许宁的手。他虽然不认识这位年轻人,但从钟市强的介绍中感觉到对方的重要性。

    “这就是那位提出磨粒流加工设备概念的许工?”张兴华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7_167046/457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