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贞观开荒人 > 第151章 彻夜难眠
    昏暗的油灯下,韦叔同奋笔疾书。

    “叔同,这荒沟村还真是个有趣的地方!”李伯淹负手而立,回想今日的所见所闻。

    每一样都震撼着他,是他生平从未见过、听过的。

    这里的村民是前朝流犯,和前不久流放过来的长安县令。

    官员都不肯就任的蛮荒之地,在他的想象中,这里充满瘴气,山路艰险,猛兽出没,苦不堪言。

    作为流犯,不应该是骨瘦如柴,满脸凄苦,生不如死的死相吗?

    可是这里人人似那悬崖上紧紧抓着岩石顽强生长的崖松,似那光秃秃青石缝里挤出的小草,坚强韧性。

    人人都焕发着勃勃生机,如同打了鸡血,连五六十岁的老汉、老妇亦不例外,走路带风。

    李伯淹想不通,这几样东西于他们,不过吃得饱、穿得暖而已,看不到未来的最底层,有啥欢喜的?

    “应该不止我们看到的这些!这里没一个是简单的,都是前朝的显赫人物!”韦叔同忙着写奏折,头都没抬。

    除了苏家,其余的都来自世家大族,虽被家族抛弃,但这拨人可不能当普通村民来看。

    那几个村老,当年是朝堂上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的权臣,可不是什么善类。

    只要给他们一点儿机会,他们绝对能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里穷是真的穷,连笔墨纸砚都拿不出多少,他现在用的还是苏家几个少年郎凑的。

    要奏报的事儿太多,从未有如此多的心里话要向天可汗倾诉。

    石灰窑、腐土肥田、豆类与稻麦轮种、脚踏打谷机、人工养蜂、粉条制作、榨茶油等,洋洋洒洒几大篇。

    要不是纸张不够,他还想抒发一下自己的雄心壮志。

    最后是重中之重,俚人治理之法的真实性和效果。

    在这里俚人与汉人和睦相处,一同探讨,一同劳动,连石灰窑都是在俚人的大力支持、协助下建成,如今俚人寨开始复刻荒沟村,梧县内气象更新。

    若不是亲眼所见,韦叔同根本无法相信这是朝中人人谈之色变的岭南、俚人!

    好多事情以讹传讹,到后面完全面目全非。

    至少他今日见到的俚人跟汉人百姓一样,待之以礼,人家也以礼待之。

    问过卢照时、胡县丞,俚人只要不去骚扰、压榨,他们不会跟官府作对,更不会来挑衅。

    俚人也是农耕民族,有地种,就会安居乐业。

    与北方突厥不同,突厥是游牧民族,流动性强,好勇善斗,不会耕种,有地也很难安稳下来。

    加之北方苦寒,遇到冬天暴风雪,牛羊大批死亡,这些游牧民族就越过长城劫掠。

    用惯常的安抚政策治理突厥成效不大。

    韦叔同觉得此行长了不少见识,不但有农业技术,还有政治上的见解。

    没有此行,他脑袋空空,人云亦云,但现在他亲身经历,亲眼见到,有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和思考。

    韦叔同在落笔前很是纠结了一番,这里不可避免会提到苏县令,几乎每一件事情都有他的影子。

    该不该提这位苏县令,韦叔同思索后决定忽略掉,只用村民们一笔带过。

    事事件件都提苏县令,不是在打天可汗的脸么?左一耳光、右一耳光的扇,有眼不识金镶玉,你放走了一位能干的官吏!

    这不是报喜奏折,是变着花儿的打脸天可汗。

    他发自内心的欣赏、敬佩这位苏县令,可是他已不是热血少年,现在他成熟稳重,想的更长远。

    他希望苏县令在这里过得好好的,不动声色的善良才是最大的善意。

    多的做不了,只能尽自己能力护苏家周全。

    不止韦叔同,卢照时也没歇息。

    不过离开一个多月,这里变化巨大,梦想一点点变成现实。

    他不能越级上报,但可以向岭南道朝集使冯诩汇报。

    从这次特使过来,说明上次的汇报是有成效的,反馈是积极的、良好的。

    那个石灰窑、脚踏打谷机很实用,肥土法、轮种法、人工养蜂等,都一一汇报。

    自己不报,特使也会往朝廷报,到时朝集使啥都不知道,也没往上报,天可汗会以为岭南道官员不作为。

    上司落不着好,自己能落着好?

    原本想着一年报一点儿,年年考评上上,两三年后挪个窝。

    特使突然造访,这些藏是藏不住了,那就全都报了吧!

    “阿耶!”福旺给干爹福忠倒了一碗温开水。

    福忠就着豆油灯给皇后写密信,脸上洋溢着笑容。

    皇后娘娘是位贤后,一直关注百姓疾苦,今日见到的这些他要让皇后娘娘知晓。

    特使跟天可汗汇报什么他管不着,他按自己看到、听到的汇报给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聪慧,得知这些,多了见闻,多了思路,能更好的辅佐天可汗。

    甚至连海航贸易也提出自己的设想,想通过皇后娘娘,传到天可汗耳中。

    他描绘了少年时的海航贸易,有艰辛、风险,也有暴利,更有他能看到的深远意义。

    福旺在旁边默默看着干爹写信,干爹高兴他亦高兴。

    他是穷人家的孩子,因战乱、灾荒全家逃难,一路上家人先后饿死。

    父母眼见没了活路,为了让他活下去,只得狠心将他卖给收幼童的人贩子。

    明知是被卖入宫中,只为他能多活几天。

    在宫中,年幼的宦官常常被打骂、欺负,吃不饱穿不暖。

    同在掖庭干苦力,看到病病歪歪、几日滴水未沾的福忠,想起自己饿得奄奄一息的父亲。

    福旺将自己的口粮省下一点儿,趁着无人,偷偷塞给福忠,还倒了一碗冷水。

    就是这一点儿微不足道的善举,让他找到终身依靠。

    福忠阅历广,善于抓住机会。

    特意在路边守到秦王妃,磕头谢恩,攀上新朝最有力的粗腿秦王府。

    福忠没有丢下他,带着他一同脱离苦海,最后成了炙手可热的管事。

    但干爹却教导他低调、踏实,只认准皇后娘娘,忠心为皇后娘娘做事,可保一世平安无忧。

    福旺什么都不懂,干爹说什么,便是什么,乖乖听话,乖乖做事。

    从不心生妄念,只想平安一生,若有机会,将来老了,求个恩典回趟家乡,看看爹娘当年可有活下来。

    这一夜,好多人彻夜难眠,热血沸腾。

    以至半夜山中传来猛兽的喧闹,都当成入眠曲,不觉得恐慌。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7_167243/3045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