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奋斗在洪武元年 > 第213章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汉时《黄石公三略》说: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士。

    元代王实甫所着《西厢记》里也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

    对于杨少峰杨大知县而言,只要这几个木匠能成功的搞出那种只需要人力就能搞定、不过度依赖于畜力的割麦机,别说免去他们几个家里三十年的赋税,就算再多免三十年也算不上什么。

    说白了吧,也就是大明朝没有专利法一类的说法,而且朱皇帝和大明朝廷也不可能允许像割麦机这种涉及到百姓生计的东西垄断式经营,要不然的话,凭着专利或者售卖割麦机,区区三十年的赋税又能算得了什么?

    可是对于这几个木匠来说,免除三十年赋税和徭役的诱惑可就太大了!

    三十年,整整三十年!

    按照一亩地交二十斤粮食,而在经历过洪武元年春秋两次、洪武二年春季一次共计三次开荒,所以宁阳县每丁有三十亩地,每家三丁所以每家九十亩地的标准来计算,一个普通家庭每年就要缴纳一千八百斤粮食。

    三十年下来,这得是多少斤粮食?

    瞧着几个木匠凑在一块儿掰着手指头着算了好大一会儿也没算明白,杨大知县忍不住皱眉道:“按照你们每家有九十亩地计算,三十年的赋税大概是五万四千斤粮食。”

    几个木匠顿时傻眼,过了好一会儿才齐齐向着杨大知县拱手拜道:“大老爷放心,小的们就算是豁出命去,也得把大老爷说的割麦机给弄出来!”

    杨大知县呵的笑了一声道:“尽力就好,本官让你们弄这玩意儿是想着让天下百姓都能直着腰把麦子割了,可不是想要你们几个的命。”

    几个木匠嘿嘿笑了一声,随后便向杨大知县告辞离去,然后又聚在了为首的木匠家中。

    “别管用牲口还是用人,这东西前面一定得留出个接绳子的地方,得能拉着走。”

    “要是按大老爷说的那种弄法,这玩意儿割麦子的速度可能跟人差不多,可能还没有人快,还是得另外想办法。”

    “要不然咱们也别弄什么进麦口、出麦口了,直接弄成水车那种形状,弄几个三尺左右宽的木棍,接上刀片,这一刀下去就能直接割掉三尺的麦子。”

    “那还得想办法把麦子弄到旁边儿去,要是直接留在原来的地方,调头的时候不就得踩麦子?”

    “那也不对,你看看我画的这个啊,从南往北走的时候是从东边割对吧?要是调头的话,这个刀片就跑到了西边,而西边没有麦子,这时候你要么绕着圈收割,一直用刀片对准麦子,要么就得让这个玩意儿能动弹,让它调头之后也能调整成从东边收割。”

    “不对,要是光把麦子割倒,还得专门有人把麦子捆好搬走,要不转个圈回来的时候就得踩到刚刚割倒的麦子,所以最好是能把麦子割倒后直接放到右边的空地上,这样儿再怎么绕圈收割也不会踩到麦子。”

    “那割刀就不只是光收割,还得把麦子提上来,割刀滚筒的下边还得有块木板,然后再弄一个机关,把这些割上来的麦子弄到另一边儿去。”

    “……”

    为了让拿到十两银子还有免除赋税三十年的待遇,宁阳县仅有的这几个木匠也算是拼了命,几个人连夜就开始研究该怎么弄出一个能让杨大知县满意的割麦机。

    事实证明,懒惰和贪婪才是促进技术进步的第一生产力。

    在杨大知县高额悬赏的诱惑下,几个木匠仅仅只用了半个来月的时间就拿出了简易割麦机的雏形。

    可惜的是,当几个木匠把这台简陋到连刀片都没有的收割机摆在杨大知县面前的时候,宁阳县的麦子都已经全部收完,正式开始进入脱粒、扬场的第二阶段。

    瞧着眼前沮丧万分的木匠,杨少峰杨大知县不禁笑了笑,说道:“这就泄气了?你们是不是忘了,本官之前说的是只要你们能弄出来割麦机就给你们赏银外加免除赋税、徭役,可不是说的让你们在收完麦子之前就弄出来吧?”

    弄出来的时间晚了无所谓,虽然宁阳县的百姓今年是用不上了,但是等到明年芒种的时候不就能用上了?而且其他地方种春小麦的百姓也能用上。

    再说了,麦子和豆子虽然有很大的不一样,但是这两种作物都是长在地里,都是从根部割断,这台简易版的收割机只要稍加改动就能弄出收割豆子的割豆机。

    嗯,还有谷子好像也差不多?

    笑着安抚了几个木匠几句,杨大知县一边在心里胡乱琢磨,一边围着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割麦机转起了圈子。

    丑。

    除了刀片以外几乎全是木头打造,没有雕花更没有刷漆,这玩意儿就是想好看也好看不起来。

    但是吧,杨大知县越看就越觉得这台收割机有意思,既然是丑那也是丑得可爱,丑得很有特色,让人怎么看怎么喜欢。

    毕竟这是大明朝的第一台收割机,虽然它不能主动把麦子打捆,也不能把麦穗和麦秸分离,剩下的像脱壳之类的功能更是想都不要想,但是这台收割机的出现却是从无到有的突破。

    没有收割机,百姓就只能弯着腰割麦子,身体很容易累出各种乱七八糟的疾病。

    古人的寿命短,除了战乱和天灾等乱七八糟的因素之外,过度的劳累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而有了收割机,百姓就可以直着腰,靠人力或者牲口来割麦子,不用再像以前一直弯着腰,也就相当于减少了被累出隐疾的风险,不仅能替惠民药局节省下大量的药材,还能替杨大知县干更多的力气活,能多交两年赋税。

    话说,这玩意儿就算再怎么简陋,终究还是需要制造成本的,普通百姓也不可能学会制造这玩意儿——要不,就先弄个专门制造收割机的工坊?除了留下宁阳县百姓自己用的以外,剩下的还可以往外租或者卖嘛。

    杨大知县胡乱琢磨一番后,先是让人拿来了几十张十贯面值的宝钞分给几个木匠,随后又笑着说道:“要是想换成银子的,就去宝钞铺子那里换,要是不着急拿着银子出去花的,最早还是把这些宝钞留下来小心保管,这可是咱们大明朝的第一批宝钞,换银子反倒不合算。”

    “另外,你们几个商量商量,看看怎么弄一个工坊出来专门造这个收割机,需要场地和材料什么的跟跛五哥去说,让他给你们解决。”

    “这台收割机就先留在这儿,本官先去替你们向陛下和朝廷请功。”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7_167490/415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