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周太祖 > 第181章 东昌与兖州府的情况
    “大人,我们不用派人跟着吗?”身旁的百户王武看着走远的队伍,开口询问。

    “要不我派你跟着如何?”崔应元扭头看着。

    “这,我这两条腿也追不上啊。”王武面露为难之色。

    “你还知道你是两条腿,你数数他们多少条腿?一人三马,是军中骑兵的配置。你眼瞎,看不到吗?我就纳闷你是怎么混到锦衣卫百户的?”崔应元望着身旁的锦衣卫,叱责道。

    “回大人,属下袭父职锦衣卫百户。”王武恭敬的回复道。

    “回城。”崔应元无奈道。

    从济南城至东昌府的聊城大概也就两百多里,速度快一些的话,基本上也就一日的路程。

    进入东昌府后,刘卓一行才放慢了速度。两眼望去,入目之内全部都是播种月余、破土许久的麦苗。

    见此情景,刘卓心情大好。

    随即下马步行,呼吸清新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伟力。

    两日后,刘卓来到了聊城,聊城也是运河沿线的城市。但是相对来说,临清州的发展要好过聊城不少。

    在聊城没有发现李常在的踪影后,刘卓向北而行,绕了个远,依次经过博平、清平、高唐、夏津、恩县、武城。绕了大半个东昌府后,刘卓才抵达了临清。

    “公子,你怎么亲自到临清来了?”李常在见到刘卓到来后,满脸震惊。

    “我只是路过,看你们这边进展的如何?选择临清设厂,很合适。周边几个县都是种植棉花,运河运粮食,什么都不缺。你的眼光依旧毒辣,派你来这是来对了。”刘卓笑着夸赞道。

    “自从被您再次调来山东,我就一直跟在您身边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懂了。”李常在笑言道。

    “奉承的话就算了,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虽然是我遣你们前来建厂,但你们也不能仗势欺人。我们经商要与人为善,和和气气才可以长久。不然,那就是自己坑了自己。”刘卓叮嘱道。

    临清可是个好地方,每年运过的粮食数目巨大,并且还有不少的特产,必须得插一手。先建厂,以后再遣商队的人手过来。

    “公子放心,我们行事绝对不会那般嚣张狂妄。至于困难,倒也没有遇到什么。毕竟厂子也有知府衙门参与,还有抚台衙门的背景,没人敢不长眼撞上来。”李常在耐心的向刘卓汇报。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山东百姓淳朴爽快,踏实肯干,少有偷奸耍滑之人。一张招工通知发出去,随即就是数百近千人前来应聘。

    “跟来的那批人有没有使绊子?或者暗中使坏的?”刘卓继续询问。魏忠贤已经出手一次,不知道会不会通过其他手段来骚扰或者制造麻烦。

    “有您在背后撑腰,任谁过来都是给自己找不自在。”李常在略一思考,便笑着回复。

    “好。这边步入正轨后,尽快返回济南。如今的济南才是商行的中心,到时此地安排副手接替就可以了。”刘卓叮嘱道。

    “属下明白。”李常在正色道。

    刘卓前往东昌府、兖州府二府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实地查看各地的粮食情况,为日后全国的大面积干旱提早准备。

    古代储存粮食的技术是很先进的。有记载,隋唐时期的粮食储存技术,粟能保存九年,米能保存五年;潮湿之地,粟能保存五年,米能保存三年。

    至于晒干的稻谷、大豆、芝麻等作物,储存得当,存储期限基本上都在五年乃至十年以上。

    如今,番薯这个耐旱作物提早登场,应付随后的干旱,刘卓就更有把握了。此外,若是粮食的缺口太大,直接到南方三省、越南、南洋等地购买粮草也是可行的。

    刘卓十分自信可以撑过第一轮七年大旱,倘若第二轮的十年大旱毫不间断的直接袭来,那估计就可以不用抵抗了,直接早早的转移或者南下。

    幸好,两轮大规模的干旱之间还有一个三四年的空档期,给了百姓一个活命的间隙。

    在东昌府停留没多久后,刘卓带着一行人来到了面积极大的兖州府。

    兖州府位于山东的南部,不仅水源充足,而且气候适宜,是山东种植条件最好的州府,每年有大量的粮食销往南北各省。

    而兖州府的济宁、张秋则是明朝着名的商业城镇。

    有记载“济当河漕要害之冲,江淮百货走集”,\"闽广吴越之商持资贸易鳞萃而渭集\"。

    各色布店、绸缎店、杂货店等众多。不仅有南方的瓷器、红白糖、桐油等,还有棉布、竹木等。

    张秋位于临清与济宁之间。由东阿、寿张、阳谷三县共管。张秋的商业店铺数以百计,商品来自于两广、福建、山东、陕西等地。其中从各地购置杂货、绸缎,枣梨、棉花、棉布等销往各处。

    不过,兖州府城滋阳如今还有鲁王这个宗藩在,以东还有权势不亚于藩王的曲阜衍圣公府。

    衍圣公是乃是当朝国公。历经了多朝,在曲阜发展发展了近六百年,其占有的田地甚至超过了鲁王王府,是山东省的顶级势力。

    但是骨头太软,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便降了大顺李自成。后来李自成兵败,顺治入关。当时的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又向清顺治帝递上了降表,妥妥的三姓衍圣公。

    再后来,汉臣孙之獬提出重新施行剃发令,而这位衍圣公为了表忠心,直接上书赞同并请求推广。

    倘若孔家的老祖宗知道后代干出这般无耻的事情,估计能气的直接活过来。

    至于滋阳的鲁王,除了第一代鲁王朱檀肆意胡为,后代算上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起初,刘卓对于明朝的各藩王基本没有什么好感,都是远远避开,不愿有过多的牵扯。因为明朝的第一代藩王给刘卓的印象太深刻,不是杀人炼丹,就是残暴凶狠,不拿百姓当人。

    但是,随着官越做越大,刘卓也改变了以往的看法。

    如今的藩王不过都是被拴在各处的肥猪而已,待到乱起时,山东的三个藩王全部都是砧板上的鱼肉,任意宰割。

    由于兖州府的面积是东昌府的三、四倍。刘卓在兖州府的进展就相对慢了不少。先是沿着运河来到了张秋镇,然后沿着运河来到了郓城、邹县、滕县、巨野等地。

    尽管距离徐鸿儒起义已经过去了三年,但是,此处的人口依然稀疏。打听一番后才知,附近的几个州县的土地尽皆被城中的大户买了,如今的百姓不过都是佃户,靠着租种土地为生。

    从曹州、定陶、曹县、单县等地绕了一大圈后。刘卓一行人过运河,经汶上、宁阳,来到了曲阜。

    虽然刘卓在兖州府看到了不少的百姓饿着肚子,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但刘卓也看到了数量众多的田地,种植面积几乎是东昌府的数倍有余。

    就在刘卓等人继续南下查看的时候,兖州的康知府,带人匆匆的赶到。

    “下官不知抚台大人驾临兖州,怠慢之处,还望大人不要怪罪。”兖州知府恭顺的开口道。

    “本官来此本就是私下走访,自然不会提前告知于你。我有些事情需要询问你,随我前来。”刘卓吩咐道。

    “兖州府每年输出各地的粮食大概有多少石?是否还有结余?从明年开始,兖州府的境内的一粒粮食不许输出省外,抚台衙门会联合济南城的商人依市价买下兖州府输出的粮食。”

    “这一点你要叮嘱府内州县严格执行,倘若有人阳奉阴违,直接罢官免职。”刘卓望着身前的兖州知府一字一句道。

    “大人,禁止粮食输出省外一事,下官只能尽力而为。毕竟,府内还有属下管不到的地方,还请大人谅解。”

    “具体输出的数字,我不大清楚。但是每年输出一百万石,肯定是有的。敢问大人,为何如此安排?”康知府疑惑不解道。

    “你依令照办即可,其他的无需操心。年底议事,我会向你们详细解释的。”刘卓皱眉道。

    “下官明白。”兖州知府应允道。

    “境内的水泥路修的怎么样了?入冬后,会极大影响施工进度的,你们一定要及早准备好来年诸多材料。”刘卓关心道。然后,详细的告知水泥路施工中的细节问题。

    “已经施工了数百里,估计明年七八月份,就可以将省内各府之间水泥路贯通。”兖州知府沉思之后,向刘卓回复。

    “不错,做的不错,继续保持下去。倘若府内的水泥路贯通了,届时,我会派出人手来兖州府兴建工厂,替你解决流民的问题。兖州的优势很明显,运河流经,带动济宁州、张秋镇的发展。而兖州本府,耕地广阔,粮食产出惊人。”

    “还有,我曾听人说,临沂、济宁、枣庄等地有铁矿分布;济宁、菏泽、枣庄有煤矿。倘若运用得当,也能为兖州府带来不少的税银,这一点你要重视。”沉思片刻后,刘卓一脸严肃的说道。

    随后,刘卓便开始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了解的情况。许多内容,即便是兖州知府听了也是一脸疑惑,但也只能将不解之处埋藏心中。

    “谢抚台大人提点。”兖州知府满脸激动的说道。

    “都是为了山东各府的发展,为了山东百姓可以填饱肚子。一路走来,瘦弱、饿死的百姓没有上万,也有数千。倘若什么时候让百姓真正吃上了饱饭,家家有余粮,这才算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刘卓沉声道。

    “本府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可以见到百姓安居,辖内再无饥寒交迫之百姓。”康知府也严肃说道。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7_167564/420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