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周太祖 > 第218章 如期而至的蝗灾
    就在刘卓专心处理省内公务,将要把青州旱蝗忘掉的时候,三百多里之外昌乐、安丘等县发生了蝗灾。

    青州以东的安丘县。

    夏季的某日,炎炎烈日高悬空中,如火一般炙烤着大地。田间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只有廖寥数人正在田地里除草。

    汗水已经浸湿了身上的浅色汗褂,但田间的百姓依旧辛勤的除着草。偶尔会走到树下喝口水,坐下歇一歇。

    就在农民准备喝水时,一阵咯咯作响的声音传来。仔细望去,数不清的旱蝗出现在田地里。

    “蝗虫,蝗灾。”农民惊慌失色,随即大喊着朝村子跑去,地上、手中的物件也都顾不得了。

    与此同时,安丘县多处村庄蝗灾肆虐。蝗虫所经之处,芦苇、庄稼被蝗虫吃的一干二净。

    安丘县衙。

    “县尊,县尊,出大事了。蝗灾,蝗灾肆虐啊。”安丘县的齐师爷火急火燎的越过角门跑向大堂,并大喊道。

    “齐师爷,何事如此慌张?”安丘知县望着气喘吁吁的县丞压低声音道。

    明朝大多数的县衙构造,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封闭性,四周以高墙和外界相隔;其二形制四方规整,中间有一条显着的中轴线。

    县衙前有一照壁,照壁之后是宣化坊。牌坊以里为大门,大门两边的墙呈“八”字形。八字墙上可以张贴县衙的告示、榜文。

    牌坊以里,设医学、阴阳学,右侧设有急递铺,用以县衙公文的传递。有的县没有建设鼓楼。照壁与宣华坊的左侧是申明亭,旌善亭在右侧。

    大门(或者鼓楼)之后是仪门。仪门与大门之间是一段甬道,两侧均有狱神庙,除此外还有死牢、膳馆、衙神庙、土地祠、寅宾馆、皂班、壮班等。

    进入仪门就可以看到戒石坊,戒石坊向北就能到达月台。台上就是县衙最核心的建筑,大堂。

    大堂是知县审案、办公治所。大堂的左右侧还设有典吏衙、吏舍。大堂院内的甬道两侧是六房办公之所在,左侧是吏、户、礼三房,右侧是兵、刑、工三房。

    大堂之后是二堂,二堂是知县预审和暂时休息的地方。二堂后是内宅门。宅门内为三堂和知县居住之所。后堂内有住宅、花厅、书房、护院等建筑。县丞、主簿、典史的衙、宅分布于二堂中轴线两侧。

    “蝗虫,蝗,蝗……蝗灾。安丘县城外,多处村子发现蝗虫。用不了多久,全县的庄稼都会被蝗虫吃尽啊。”齐师爷的脸上满是惊慌,一遍擦汗,一边喘着粗气汇报道。

    “蝗灾。”

    王知县腾的从桌案后的椅子上起身,惊呼道。

    “灾情如何?”王知县迅速调整了情绪,然后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样子,一脸严肃的询问道。

    “蝗灾自北向南,自东向西而来,已经毁了小半个安丘县的庄稼。不出几日,安丘县的整个庄稼就全完了。”齐师爷哭丧着脸,不知如何是好。

    “立刻上报府台大人,如实告知安丘的蝗灾情况。并派人通知周边各县,令其做好防范。另外,立即令人查验仓、库余粮,尽快安排赈灾事宜。”安丘知县王世哲镇定自若,处事不惊。

    在知县这个位置上来来回回十多年,王世哲处理政务的经验极为丰富。

    先前,王世哲对于巡抚衙门的公文确实没有过于在意,但转眼之间就被打脸。如今,再后悔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只能希望府台衙门与抚台衙门可以多运些粮食过来。

    虽然安丘、诸城县受灾严重,但寿光、昌乐两县因有抚台衙门的幕僚苏慕之、丁堇禾盯着,并且事先早做了防范,受灾范围、损失减轻不少。

    “巡抚大人真是料事如神啊,竟然能够提前预知蝗灾的发生,下官对刘巡抚可是崇拜已久。此番若不是苏先生亲自前来寿光县,走访各地,我寿光今年的日子可能难熬了。今夜,魏某在县衙摆了桌宴席,还请苏先生赏脸。”

    寿光知县魏书礼张大眼睛,凝视前方,望着鸡、鸭、蛙、鸟吃蝗虫的场景,不禁感慨万千。

    “魏知县,宴席就免了吧。蝗虫还在青州多地肆虐,慕之实在难以下咽,还请魏知县谅解。”苏慕之内心一阵鄙夷,但心中的怒火又不能立马发作,只得与之虚与委蛇。

    由于昌乐至安丘、诸城的水泥路没有建成,而且路途也较远,加之人手不足。苏慕之、丁堇禾也只是派人前往通知两县的县令,寿光县也就是运气好,不然这个知县魏书礼绝对日子不好过。

    “苏先生言之有理,所言极是。”魏书礼满脸笑容,走上前奉承谄媚道。

    “魏知县,上报益都得公文可曾拟好?青州多地受灾,公文早到一分,寿光的百姓就能早一分收到赈灾的粮食。”苏慕之一脸真诚,郑重其事说道。

    “苏先生放心,公文已于昨日就发往益都县,应该当日就到了。府台衙门现在应该在筹措粮食赈灾。”魏书礼听后,忙不迭说道。

    “甚好。”苏慕之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

    在昌乐知县的大力支持下、丁堇禾的提前防备中,昌乐县庄稼、以及百姓的损失几乎降到了最低值,这也让昌乐的百姓欢喜不已。以往的历次蝗灾,蝗虫吃光了能吃的所有东西,百姓不得已才离开家乡成为流民讨吃食。

    如今虽有损失,可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来年总归是可以收获些粮食。再说了,还有朝廷的赈灾粮。只要可以活下去,没谁愿意拖家带口的逃离家乡。

    “丁先生,这段时间通过家禽捕杀蝗虫、火烧蝗虫、以及人工捕捉,基本上算是控制了昌乐的蝗灾。您的到来解救了昌乐县的十数万百姓。”

    “温知行携昌乐县衙的一众官员、以及昌乐百姓,衷心感谢刘氏商行捐赠的粮食物资,感谢巡抚衙门在蝗灾中的辛勤付出。”昌乐知县温知行说完后,立即带着众人向丁堇禾行礼感谢。

    “使不得,使不得啊。我来此是受了巡抚大人的嘱托,至于刘氏商行的物资更不是我准备的,我不过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实在是等不大诸位如此大礼。”说完,丁堇禾同样回了一礼。

    “丁先生就不要推辞拒绝了。这也是昌乐百姓的心意,不管是巡抚大人还是丁先生,昌乐百姓一定铭记心中,不敢忘怀。”温知行嘴角勾起,微微一笑,由衷的感激道。

    “诸位的一番心意,堇禾愧领了。”丁堇禾一脸真诚道。

    昌乐、寿光两县发生蝗灾的公文先后被送到了益都县,青州知府随即就知道了两县的蝗灾。若只有两县受灾,青州还是能够从容应对,游刃有余。

    但是,以往每次发生蝗灾,安丘、诸城也会遭灾,并且受灾的范围、损失远超昌乐、寿光两县。

    府堂内,现任青州知府已经在心中骂了陈应元不知道多少遍,提前存粮入仓就这么难吗?如今,只能厚着脸皮派人前往巡抚衙门请求多拨些赈灾粮。

    “府台大人,当务之急是要上报承宣布政使司、以及巡抚衙门。省里早一刻知道青州的灾情,青州的百姓就少受些苦啊。”府堂内的江同知见青州知府一脸犹疑的样子,直接开口劝说。

    “江老弟,我随后就要前往安丘、诸城等县安排抗灾事宜。不知可否代我前往济南城一趟?亲自向上官汇报青州的灾情。”一旁的青州知府见状,遂提议道。

    “下官愿意前往济南城。那青州府内的一切,就有劳汪知府费心了。”江同知十分爽快的答应汪知府的建议,丝毫没注意到青州知府的小心思。

    三日后,济南府的刘卓知晓了蝗灾的发生,随后就立马调集全省的力量赈灾,追责的事情也抛诸脑后。

    因事先有准备,抽调各府的粮食、物资也极为的快捷方便。不过短短的五六日的功夫,第一批的赈灾粮就被运往青州。在这过程中,水泥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大人,那上任青州知府陈应元在去年的议事上极不配合,导致青州的存粮不足。恰逢蝗灾,才酿成了今日之祸。大人应该据实弹劾上任青州知府。”崔世英疑惑不解,最终鼓起勇气问道。

    “不妥,陈应元在存粮入仓一事上确实目光短浅,但是并没有做错什么。况且,当初的存粮入仓只是倡议而已。巡抚衙门、布政使司也没有将此事的行文各府,更不是朝廷的旨意,所以弹劾无用的。”刘卓瞥了一眼崔世英,随后耐心解释道。

    “即便如此,那陈应元在青州任上也犯了不少的事,大人千万不能放过此人啊。不然到头来,受苦的还是青州百姓。崔世英恳请大人上奏参劾青州的一众不法官员。”随后,崔世英立马就跪在了地上请求。

    刘卓望了眼跪地的崔世英,右手敲击着桌案,陷入深思。许久,刘卓才开口。

    “既然如此,那你由你代我前往青州,看一看青州的百姓和青州的官场。”刘卓郑重其事说道。

    “属下领命。”

    朝廷虽然内忧外患,但在山东,心向朱明的官员与文人阶层大有人在,刘卓暂时并不想与之为敌。

    等辽东的后金被荡平,携滔天之功,四海之名,破竹之势,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将整个山东收入囊中。届时,便有逐鹿天下的资本与底气。

    除掉后金有利有弊,但是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没有后金的威胁,辽东、蓟镇、宣府、大同等地的兵力就可以释放大半,那时候山东面对的压力就会大很多。

    刘卓也无所谓了,与其让边军死于外族之手,不如在内战中一较高下。

    (部分内容参考抖音博主的解说。)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7_167564/427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