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明末:大周太祖 > 第224章 募兵与指点
    “没想到这黄家竟然藏了这么多的粮食,这下也不用从其他地方运粮食了。”看着黄承禄宅内的粮食,崔世英不禁感叹道。

    “这些粮食,多半都是搜刮的民脂民膏。如今,用来赈济灾民,倒也合适。”王世哲笑了笑。

    “王兄,你将今日发生的所有事情、以及黄氏的恶行尽皆上报府衙。我今夜就传信巡抚衙门,令青州府衙重点关注此案。”

    “至于关于江同知的罪行,你最好把证据交给我,也一并送至巡抚大人手中。此次,一定要把黄家的势力,从上到下连根拔起。”崔世英郑重其事,一脸严肃的说道。

    “好。就依贤弟的意思办。”王世哲赞同道。

    三日后,崔世英在苏元让等人的护送之下,踏上了前往兖州府城滋阳的路程,而剩余的人手则原路返回济南府。

    就在刘卓陪伴儿子读书的时候,京师对于刘卓的奏疏迅速做出了回应。不仅给山东拨了十万两的赈灾款,还拨付了二十万两的军需款用以购买各类物资。

    收到消息的刘卓欣喜万分,立马返回巡抚衙门亲自陪同负责押送的官员。不曾想,来人竟然是先前打过照面的崔呈秀。

    如今的崔呈秀已经升任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妥妥的朝廷二品大员。

    “数月不见,崔大人已然升任工部尚书,实在可喜可贺啊。”刘卓笑着恭贺道,随即拱手作揖。

    “刘抚台客气了。陛下和魏公公对你寄予厚望,后金祸患就拜托刘抚台了。”崔呈秀一脸真诚,行拱手礼。

    “劳烦崔尚书转告陛下与魏公公,刘卓必定全力以赴,彻底除掉朝廷在东北的威胁。”刘卓压低了嗓音,坦言道。

    “刘抚台放心,我一定一字不差的传达给陛下。前一段时间,魏公公与刘抚台之间的不愉快,陛下已经严厉斥责了魏公公,刘抚台就不要太放在心上了。”

    “此次,魏公公特意命我前来与大人和解。”崔呈秀似笑非笑道,令人捉摸不定。

    “崔尚书这是哪里的话,刘某记性不好,不愉快的事情从来不放心上。”刘卓哈哈一笑道。

    “刘抚台大度,崔某佩服。”

    有了朝廷的旨意,刘卓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募兵备战了。没有旨意,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尽管多次从辽东抽调人手,但因刘卓多次从山东向辽东运输流民,辽东大军的人数丝毫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长。

    将扩军的人数吩咐下去后,刘卓继续陪伴着儿子读书。

    此次招募乃是面向全省,招募条件就是各州府的良家子弟,作奸犯科、偷奸耍滑之人一律不收。

    中国古代历朝的军官最喜欢的士兵,就是平民百姓与没什么坏心思的庄稼汉。

    这些人只要稍加训练,就能变成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

    西汉时期,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手下的兵就来自于凉州与并州几个郡,有天水、陇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西汉时期,良家子即是出身官员、以及富裕的农民家庭,而非商人、工匠、医者等人。

    汉武帝选择羽林军士兵的标准就是“六郡良家子”,先从六郡之中选择优秀的人才从军。

    为什么选六郡的良家子从军呢?

    其一,六郡是西汉的边疆,陇西、天水与羌、氐居住区接壤,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四郡则与匈奴常年打仗,六郡子弟战斗的技巧、意识、经验远超其他地区。

    其二,六郡地区不仅是马匹产出地,而且六郡子弟弓马骑射娴熟,远超西汉其他地区。

    其三,这些良家子,家庭条件相对好些,基本上识字。如此一来,可塑性就强太多了。只要磨炼上几年,就能成为中层、甚至是高层将领。

    如西汉的李广、赵充国、甘延寿、上宫桀都是出自六郡;还有东汉的皇甫嵩、皇甫规、张奂等人亦然。

    还有岳飞、戚继光手下将士也多是朴实、善良的农民。

    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之战,志愿军多数出身于工农之家。打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始终无法越过三八线,在抗美援朝的战场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前世有许多人看不起农民,不是这样瞧不起,就是各种各样的贬低。却不知道农民种了多少的粮食,养活了多少人,更不知道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农民对于国家的数次贡献。

    募兵过程很顺利,短短十余日,招募的兵员便已经超过了预期。这源于刘卓施政为民、以民为本的理念。此外,刘卓还多次派人前往各县查看政令的落实情况,加之情报处的及时反馈,山东省的发展总体还算不错。

    此次共计招募了两万余人,将表现优异者分派城防营与火枪营后,刘卓才命人着手训练后备役。

    在离开济南城的这段时间,刘卓打算在济南留下万人。就算朝廷派出大军,凭借城内的兵力与火器,抵挡两月完全没问题,甚至扛的时间会更长。

    虽然新募两万多的士兵增加许多的开支,但对日益庞大的商行来说,也只是有些压力,算不上什么伤筋动骨。

    火器所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如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不仅产量提高,而且对各种火器的改进也在加快。火炮、燧发枪等火器的威力、精度、距离也有了显着增长。

    此次对战后金,刘卓决心拿出全部的力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彻底消灭后金大军。从而预防辽西军在侧翼偷袭,还可以尽快返回援济南。

    如今,后金大军的人数还有不少,战力犹在。皇太极即位以来,施行的政策极大缓和了汉人百姓与女真的矛盾。而且,还多次对西边的林丹汗动手,拉拢了不少的蒙古部落,实力有所增强。

    据潜入后金境内的探子回报,皇太极这两年来,还在境内大肆招收可以制造火炮的工匠。造了数十门的火炮,尽管威力、射程不如红夷炮,也足以令皇太极欣慰了。

    就在刘卓筹谋辽东战事的时候,崔世英等人从兖州府返回了济南巡抚衙门。

    “大人,属下崔世英此去青州,途经多县,并在安丘赈灾。且已将书信亲手递交兖州知府,不知大人还有何吩咐?”崔世英神情凝重,正色道。

    “有什么感受?”刘卓淡然道。

    “百姓太苦,生活太艰辛,饿死、冻死的大有人在。而士绅官僚、地主豪商等骄奢淫逸,夜夜笙歌,挥霍无度。”崔世英一副垂头丧气的表情,不由感叹道。

    “那你觉得你可以改变如今的现状吗?”刘卓追问道。

    “不能。”崔世英有气无力,唉声叹气道。

    “既然做不到,就不要想那些超出能力之外的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你连这道理都不懂吗?”刘卓冷哼一声,脸一沉,叱责道。

    “属下才疏学浅,资质愚钝,让大人失望了。”崔世英有些心灰意冷。

    “我有什么可失望的?不过就是再招一个幕僚而已。而你,从此之后就彻底成为一个废人。”

    “海刚峰与张太岳二人,你觉得他们谁对于大明朝的贡献大?”刘卓面无表情,一字一句道。

    “海瑞海大人为官一生,做到了为官不谋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其身体力行,所为尽皆为了百姓,是我大明朝万千官员之楷模。”

    “张居正张阁老担任首辅期间,财政上推行一条鞭法;吏治上采取考成法;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将领。种种作为延长了明王朝的国祚,使得大明朝国力强盛。”

    “两位大人各有可取之处,至于谁对于我朝的贡献更大,属下不敢轻易做出判断。”崔世英缓缓抬头,有些为难的说道。

    “你刚才所述并没有什么错处。海瑞海大人做到了自己当初为官时的初心,《兴国八议》、《治安疏》等,也都是为了革除朝局积弊,为了百姓生活安定。”

    “海瑞看到了朝廷与官员存在的问题,看到了百姓的生活艰辛。所以他上奏疏,痛斥朝局时弊,试图用个人的力量来让皇帝与百官重视。他日后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有了海青天的美誉。”

    “至于张居正张阁老,不仅是个神童,而且志向高远。江陵三年的田园生活,使得他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他的意志坚如磐石,剩下的就是付诸行动。”

    “隆庆六年,张居正终于走到了首辅的位置。这一年,他四十八岁。对于他而言,权力只是实现理想、抱负的工具,他要做的是可以造福天下万民的臣子,是实现中兴的肱骨之臣。”

    “随后的十多年里,张居正终于实现了心中的抱负。无论是在吏治上,亦或者军事和财政,张居正都有自己的主张。”

    “尽管张居正的改革取得了成效,却始终没改变明朝的财政、赋税制度。但这并妨碍张居正为大明朝做出的贡献。”

    “你有一颗怜悯之心,是好事。但是,想要立马就改变这官场的现状,改善百姓的生活,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对你来说,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才是当务之急。”

    “慢慢来吧,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刘卓娓娓道来,似笑非笑的望着眼前的崔世英。

    (部分内容参考网络与抖音。)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7_167564/427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