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我明明想当昏君,怎么成了千古一帝 > 第97章这样的皇帝,是我要报效一生的人!
    张暃柴那家伙不是也不废柴吗!

    谐音梗不可信!

    贡生进场后,对着李天高呼万岁。

    接着内阁首辅唐孝仁,宣读了陛下亲自拟定的题目。

    “论施政得失”。

    这下连唐孝仁都吓了一跳。

    陛下这是想问政啊?

    科举制度,其实来源已久。

    但是大周现在的科举,是大面积的科举考试。

    在汉朝时期,还有种小规模的科举。

    那种科举称作制科。

    可以参加制科的,全是全国闻名的饱学鸿儒才子。

    而可以考中制科的,便可以飞黄腾达。

    策论这个类目,就是在制科考试中出现的。

    到了宋朝,便是科举与制科并行。

    科举用来大面积选拔人才,制科则是留给精英的单独通道。

    宋朝的制科还要求,得已有官员身份的才可以参加。

    算是遴选类的考试。

    著名词人苏东坡,便是通过制科选拔,被认为是将来的宰辅。

    科举也好,制科也好。

    策论最初的想法,就是陛下向天下士子,寻求施政问题的良方。

    发展到大周的时候,策论已经成为选拔人才的题目。

    所以大周的策论,通常也是理解四书五经为主,甚少涉及到朝堂政策。

    例如“论施政得失”这类题目,便算是问政了。

    所有的贡生都激动起来。

    今年的殿试考题居然是问政!

    这代表什么?

    代表陛下不耻下问,向这些贡生询问,“朕做的如何?”

    这策论要是答好了,可是可以名留青史的啊!

    有一篇留名的问政文章,便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写出的《天人感应疏》。

    这篇文章奠定了后来儒家独大的局面。

    汉武帝完全接受了董仲舒独尊儒术、废黜百家的建议。

    而这篇策论,也彻底流传千古。

    汉武帝与董仲舒,全部留在了史书上。

    问政!

    堪称难度最大的策论!

    若是写好了,不只是留名,甚至有可能成为大周今后的国策!

    这对读书人来说,是何等诱惑?

    所有贡生都激动不已。

    连唐孝仁都有些羡慕这届贡生了。

    他虽是状元,但他殿试的时候,也只考了些普通的经义。

    这证明什么?

    证明陛下对科举的重视啊!

    陛下是觉得我们内阁做的还不够!

    陛下都如此圣明了,还要向广大贡生询问治政的得失!

    这么不耻下问的精神,唐孝仁也感动了。

    是内阁做的仍然不够!

    决定日后做事更加用心的唐孝仁,并不知道李天的想法。

    如果李天知道他还想继续努力的话,恐怕都得气昏过去。

    吕为宾听到这个题目,也微微一怔。

    旋即萌生起一阵感动。

    自己在贡试里把陛下骂成那样,居然还能参加殿试。

    殿试的考题还是陛下虚心问政。

    吕为宾也生出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想法!

    这样的皇帝,是我吕为宾要报效一生的人!

    他拿起笔,快速整理了思路,开始拟草稿。

    刘文卓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笔走龙蛇的打起草稿。

    殿试的时间比贡试要短,考生需要在两个时辰内写完策论。

    然后由内阁首辅唐孝仁亲自带着贾仁义,翰林院院长等文官清流领袖,阅改殿试的试卷。

    最后选出十份,交给皇帝预览。

    这十份便是这次科考的前十。

    而具体名次,则交给陛下亲自定夺。

    第一叫做状元!

    第二叫做榜眼!

    第三叫做探花!

    前三统称为头甲,翰林院可以直接授官。

    剩下的便称作二甲,二甲可以参与翰林院的贴试,通过也能加入翰林院。

    如果没通过,也可以去做御史。

    十名往后,便是三甲。

    三甲就没那么幸运了,有关系的话或许可以留在京都。

    不然就只能外派郡县,做一任知县了。

    前三甲也统称为进士,拥有进士的身份,才有变成朝中大员的可能。

    但是基本来说,只有头二甲才有可能坐到宰辅的位置上。

    地方官员需得留任考核,待返回京都,年纪都已经不小了。

    头甲与二甲一上来就是文官清流,比三甲升迁也快得多。

    尤其是头甲可以加入翰林院,那可是与陛下亲近的职位。

    若是能被陛下看重,那升迁速度更不用说了。

    所以翰林院也被当成是储相之所。

    就是说那里是储存将来宰辅的地方。

    所有贡生都不敢怠慢,专注的写策论。

    李天则无聊的打了个哈欠。

    真无聊啊!

    不过可以给国家选拔奸臣,朕忍了!

    好不容易等到考试结束,唐孝仁匆匆带着试卷去审阅了。

    贡生们被带去了等候的地方。

    刘文卓被同乡围着,追问他所写的内容。

    刘文卓也没藏私,笑盈盈的说了几段自己的内容。

    众贡生赞叹练练。

    刘文卓的贡试第一,名次不会跌到二甲外。

    所以他最没有压力,写了篇无功无过的马屁文章。

    刘文卓列举了李天治政以来的功绩,把李天和大臣都狠狠夸了一通。

    例如众正盈朝啊!

    功比尧舜啊!

    反正就是一通马屁!

    不过这小子的文笔的确华丽,即便是这种文章,也写的非常不错。

    不管是用典还是用词,都恰到好处。

    他的试卷很快在考官眼里脱颖而出。

    虽然唐孝仁不喜欢此类马屁文学。

    但这个刘文卓的文章的确写的不错。

    他的试卷被划进了前十名之列。

    而唐孝仁又翻出一份试卷。

    “各位同僚,本官觉得,这篇文章也可以进入前十。”

    唐孝仁所拿的,是吕为宾的试卷。

    和刘文卓不同,吕为宾走的依然是贡试的路数。

    他把李天登基以来的事迹列举了一番。

    然后开始批判朝廷的失败!

    比如吕为宾觉得,河运之乱是因为淮河豪强遍地,没有地的百姓只能加入漕运。

    这才有了所谓的百万漕工。

    这些地区的百姓,原就是朝廷不稳定的存在。

    但这种不稳定,不是漕工引起的。

    而是因为不抑制淮河的土地兼并,没有打压豪强。

    吕为宾的整篇策论,全在痛骂陛下昏聩与内阁无能。

    唐孝仁拿出这份试卷,别的考官纷纷一怔。

    这策论里骂的第二狠的便是你唐孝仁唐大人啊!

    既然唐大人你不在意,那就交给陛下定夺吧!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7_167753/359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