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直播:惊!龙凤猪凑不出一个太子 > 第480章 人是环境的产物,教员指出人的社会性,各儒法道代表
    “尽管性善论在逻辑上荒谬得令人发笑,在实践中的撞头率高到离谱,但认同这一观点的人却不在少数。”

    “性恶论在社会资源匮乏、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环境中往往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并获得一定的支持,因为那些秉持着性善论的人常常在残酷的现实中碰壁。”

    “比如在工作中若默认老板是善良的就容易忽视不良老板的压榨,购物时默认商家善良就可能被不良商家坑骗,恋爱时默认对方善良就可能遭遇对方的捞金。”

    “在这些情况下许多人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转而认为人性本恶,或是某一群体或性别刻板印象本恶。”

    “尽管性恶论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的警惕性,但却严重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甚至为一些人做坏事提供了借口。”

    “即有些人认为既然人性本恶,那自己做坏事似乎也顺理成章?”

    老祖宗们:“???”

    这是哪来的道理?!

    自己坏就是坏,咋还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在性恶论者眼中,每个人都如同戴着人类面具的野兽随时可能伤害他人,如果人类普遍信奉这个性恶论的话,那就会使得整个人类集体进入勾心斗角、相互提防、相互残杀的低活力低协同状态。”

    “而这会极大的抑制文明的发展,甚至导致文明的倒退,可见性恶论的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比如人类在特定情形下也会展现出高尚的一面,如为了他人为了社会不惜牺牲自己。”

    “即所谓的舍生取义,这些真实发生的事例便是有力反驳极端性恶论的依据。”

    李斯:e

    万朝遵循“荀子”性恶论的人都纷纷沉默了。

    不可否认,每个时代都有这般为家国大义为保卫亲人而舍生取义的人,但天幕自己也说了,这只是在“特定”情形之下。

    那情形之外的千千万万大众呢?

    倘若没有性恶论,  那怎么解释这么多犯罪?

    “二元论认为性善论与性恶论共同构成人的本质,这种观点试图促使人们警惕人性中的恶,同时激励人们发扬人性中的善,以形成一种相对和谐共赢的局面。”

    “避免出现性善论导致的盲目轻信而受人伤害,以及性恶论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难以合作,甚至相互伤害的情况。”

    “然而,二元论并未触及人类的独特本质,因为这种所谓的善恶并非人类所特有,动物也存在类似的表现。”

    “例如狗狗会因主人离世而展现出强烈的同理心,大象会帮助受伤或生病的同伴,黑猩猩看到同伴受伤会表现出焦虑与关心,这些都是恻隐之心即性善论的体现。”

    “同时,动物也有为了生存而吃掉同类的情况,这类似于人类的性恶论的表现。”

    “人类的所谓恶和善相对于那些动物,只不过显得更有谋略罢了。”

    “可见这种抽象出来的善与恶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属性,并非人类特有的本质,那么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有本质究竟是什么?”

    “教员指出是人的社会性。”

    “马克思也曾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俗话说人是环境的产物。”

    “要知道不同的社会环境与社会关系塑造出各异的人性,即所谓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关系犹如人类社会的空气,虽无形却无处不在。”

    “每个人从出生起便浸润其中,具体而言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后中结成的网络,涵盖家庭血缘、职业分工、经济往来、政治从属、文化认同等各类联系。”

    “例如亲子关系决定个人的家庭角色,雇佣关系定义职业身份,师生关系塑造知识体系,消费关系影响价值取向。”

    那为什么说社会关系决定人的本质呢?

    “不妨设想有一对基因完全相同的双胞胎,若一个被哲学家收养,每日探讨存在主义等哲学概念,另一个被商人培养从小研究商业的博弈,三十年后他们必然会形成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这充分彰显了社会关系的强大塑造力量,人类所特有的语言能力、道德观念、职业技能无疑不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当代斜杠青年现象便是社会关系建构作用的完美诠释。”

    时锦初上百度查了一下,发现所谓的“斜杠青年”顾名思义白天时遵守科层制的公司职员,处于职场关系之中,晚上变身为直播间的脱口秀主播,构建起粉丝关系。

    同一个人在不同社会关系中自如地切换行为模式,恰如水在不同容器中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有力地证明人性本质上是社会关系车的动态投影。

    同样,这也解释了为何古代贵族将奴隶制视为天经地义,而现代人却把平等奉为普世价值。

    这并非人性本身发生了改变,而是社会关系不断进化的结果。

    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人性,因为人性是各种具体观念的总结,不同的人因所处社会关系不同而拥有不同的观念总和,处在阶级的社会关系网当中就会带有阶级性的人性。

    简而言之,人是环境与社会的产物,ta所需求的正是当下所缺乏的。

    时锦初看完有点懵懵懂懂,但也大致明白意思,而诸天万朝各代表确实杠起来了。

    儒家代表对于强调人有舍生取义等善良高尚一面的观点会表示认同,这与儒家倡导的仁义道德等理念相符。

    但儒家对于人性简单归结于社会关系决定有所质疑,儒家更强调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先验的善端,如孟子的“四端”说,认为人性本善是有内在根源的,不完全取决于外在环境。

    而法家代表则认为性恶论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保持警惕,利于制定规则和法律来约束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对于过于强调社会关系对人性的塑造,而相对忽视法律等制度对人性改造和社会规范的作用,法家觉得不够全面,他们更看重通过外在的强制力来规范人的行为。

    最后就是道家代表了。

    道家认同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一观点中蕴含的顺应自然的部分,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发展和变化。

    对过于强调社会关系的构建和人在社会中的各种角色切换等内容,道家认为这过于繁杂和人为。

    道家认为该是回归自然、顺应天性,减少社会对人的过多束缚和干扰。

    -

    ps:那么各位看官更认同谁呢,儒、法、道,谁家呢?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7_167803/490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