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23章 请上书陛下,褫夺黄子澄一切功名
    朱允熥仪态万方地坐于茶案旁,先是为方孝孺斟上一杯翠绿的茶水,随后自斟一杯,置于鼻尖,轻嗅其香。

    一时间,茶香四溢,满室生芳。

    方孝孺的心情也随之平和许多,关于黄子澄之事,只需一句简单解释。

    “殿下,京城中的几位旧友得知草民进京,特赠送此宅与新茶。”

    朱允熥浅尝一口茶,赞道:“不错。正如先生的文章,每一次品读都让人回味悠长,再三品尝,又生新意,韵味无穷。”

    他的夸赞如同蜜糖,让方孝孺心神飘摇,如登仙界。

    正当此际,朱允熥轻轻放下茶杯,杯底轻叩桌面。

    朱允熥轻叹一声:“禀告先生,此非陛下有意贬低重臣,亦非我等学子轻慢师长。实则是黄子澄妄论国事,心胸狭小,私欲作祟,故而遭此训诫。”

    毕竟是文人士子,朱允熥生怕触动方孝孺敏感神经,刻意把黄子澄之过渲染加重,而朝廷的惩治则轻描淡写。

    见朱允熥终于提及此事,方孝孺不由挺直腰板,全神贯注地候着他的下文。

    朱允熥深深一叹。

    “先生对我大明百万将士作何观感?还有那些舍小家为大家,离妻别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荒凉边疆戍守的大明边防军士,又有何看法?”

    这话题分量十足。

    方孝孺身躯一震,沉声言道:“他们无畏无惧,以血肉筑长城,大明逐元复土,光复中原正统,御敌境外,全凭百万壮士前赴后继,慷慨赴难。”

    朱允熥再问:“至今,我大明天子始建中兴已历20余载,试问先生,当前国家安稳,黎民乐业,各行各业繁荣昌盛,其因何在?”

    此时,方孝孺已无需多虑,脱口而出:“皆因大明天子掌管社稷,君临天下,统治九州。”

    “朝廷群臣,勤勉不怠,全国各地,官吏代陛下巡狩,施政清正,故有此盛景。”

    朱允熥继续追问:“再请问先生,洪武帝划分士农工商,确立户籍制度,其目的何在?”

    大明的户籍制,对当代儒生而言,是政治考试的必答题。

    若连这都茫然无知,只怕仕途便要早早断送了。

    方孝孺淡然一笑:“普天之下,民众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显其能,国家因此阴阳和谐,万物顺畅,自然国泰民安。”

    “妙哉!”

    终于,朱允熥轻轻敲击着桌面,眼底闪烁着一丝寒芒:“先生可知那日在东宫学堂,陛下与皇太子驾临之时,黄子澄是如何放言的吗?”

    此刻,方孝孺已不自觉踏入了朱允熥预设的议题之中。

    他犹豫着问道:“黄子澄在圣驾前妄言何事?”

    朱允熥面色一凛,道:“黄子澄说,大明江山应文官为尊,世间苍生万业,皆不足挂齿。”

    “边疆将领,俱是粗鄙武夫,抵御外族,仅需文官以笔止戈。四季万物,皆应由他这等文士掌控调理。”

    “岂有此理。”

    方孝孺顿时怒形于色,双眼几乎要喷出火来。

    “黄子澄此言,将我大明君主置于何地?将国家根基、民生百业置于何地?将为国立功捐躯的北征将士置于何地?又将辛勤劳作的百姓置于何地?”

    愤怒之下,方孝孺脸颊颤抖:“其狂妄至斯,竟以为天地万物,皆能由他一手操控?古圣先贤之教诲,竟被其弃若敝屣。”

    激愤之中,方孝孺霍然站起:“黄子澄莫非真以为,凭我们这些手无寸铁的书生,就能抵御外敌?如此嚣张,扰乱朝纲,我儒家颜面何存?”

    一番痛斥后,方孝孺猛地盯住朱允熥:“草民恳请殿下,上书陛下,褫夺黄子澄一切功名,勿使儒家颜面受损。”

    朱允熥一愣,他的本意不过是想让方孝孺接受贬谪黄子澄至宣府镇的事实,

    却未料到,方孝孺的激烈程度远超他预料。

    他竟欲彻底剥夺黄子澄的全部功名。

    要知晓,在这个时代,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功名是比父母亲情更为珍视之物。

    一旦黄子澄的功名被剥夺,他往昔的努力便化为乌有,成了大明所有读书人口中不齿的存在。

    朱允熥轻叹一声,带着几分犹豫,缓缓道:“先生当真认为该如此行事?”

    方孝孺毫不犹豫地点点头:“文臣之重,在于朝堂政令,此话不假。但身为文臣,站于庙堂之巅,理应胸怀天下。”

    “黄子澄之言,违背圣贤教诲。试问,文人何以涉足军务,又怎能以一介书生之躯,披甲上阵,守疆卫土?又怎能忍受边陲风霜,代替万民躬耕于田野?”

    “依在下浅见,黄子澄恐怕是读书读得迷失了方向。”

    方孝孺言毕,深吸一口气,起伏的胸膛透露出他内心愤怒的余烬未熄。

    朱允熥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恍然大悟。

    他原以为方孝孺会对天下苍生持公正态度,却不料对方心中的文人士大夫就应该如弱宋,高居庙堂之上,远离尘世。

    然而,方孝孺终究还是意识到了万民,与社会百业存在的必要与重要。

    也正因如此,他才心心念念恢复周礼。

    那时,士大夫们群策群力,共治国事。

    百姓安心耕作,将士勇猛征战,各尽其责。

    在方孝孺看来,被朱允熥刻意夸张的黄子澄之言,无异于要求他们这些士大夫放下笔墨,亲赴战场,亲手犁田。

    这对方孝孺来说,实难接受。

    明白了方孝孺的政治理念后,朱允熥不禁轻笑:“先生莫怒,黄子澄乃一时失言。皇爷爷已然施以惩罚,有教无类,希望其能改过自新。”

    “相信当他至宣府镇,亲眼目睹世间百态后,也能如先生一样,顿悟前非。”

    说罢,朱允熥又添了一句,“想我儒家才子,寒窗数十载,个中艰辛非比寻常,岂能不教而诛?”

    这番话,直击方孝孺心坎。

    只见方孝孺目光闪烁,满是喜悦与激动,凝视着朱允熥。

    他漂泊讲学多年,为何迟至今日,方遇见这样一位极具潜力的学生?

    见识了朱允熥通情达理,博闻强识,方孝孺不禁开口道:“殿下适才在院外说的话……”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8_168022/330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