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697章大明军中的粗汉子,何时竟也学会满口仁义?
    “名字倒是挺响亮的。”

    朱允熥嘴角一扬,摆了摆手:“接着说,前线激战后的情况?”

    柴昊强清了清嗓子。

    “回太孙,当时咱们面对数倍敌人,大将军毫无惧色,士兵们个个挺胸昂首,斗志昂扬。敌人把咱们团团包围,前锋骑兵几乎就要冲到咱阵前五十步了。”

    “就在这节骨眼上,朝廷援军赶到,带着水师舰艇上装备的新式火炮,风驰电掣般冲进战场。刹那间,万炮轰鸣,震天响,仿佛天塌地裂。”

    “倭人跟他们的战马都吓得肝儿颤,不敢往前一步。炮弹落在敌群中,转眼间空中尽是断肢残臂,血如泉涌。大将军命令军中的鼓手猛击战鼓,声声震耳。”

    “大军冲锋陷阵,与援军内外夹击,把敌人困在中间狠命厮杀。”

    内阁里再度传来惊讶的吸气声。

    大家循声望去,只见张襄一脸的难以置信:“水师舰艇上的火炮,居然能跟上大军疾行的速度?还有那么惊人的威力?”

    话音刚落,张襄的脸涨得通红。

    站在一旁的茹瑺没吭声,嘴唇微动。

    无知。

    张襄身为工部尚书,居然对朝廷为水师战舰新配备的火炮威力跟改进之处一无所知,这让他心里猛然间像是被猫抓了一般,七上八下的。

    他眼神不自觉地四处游移,所见之景更添几分心慌。

    同僚们那一双双饱含同情的目光,如同无数利箭,让他无处躲藏。

    石伟毅忽然发声,打破沉闷:“臣要是记忆无误,水师最新采用的火炮,出自工部左侍郎冯宏朗,是在太平府矿山旁的工坊精心研制而出。”

    此言一出,内阁里飘过几丝不易察觉的嗤笑。

    解缙微微低头,心中五味杂陈。

    任亨泰则是端起茶杯,借着品茶空档,淡然地扫视了石伟毅一眼。

    张襄脸瞬间涨得像煮熟的虾子,额头细汗涔涔,显露无疑。

    嘭!

    张襄双手一颤,直接跪倒在地。

    “微臣疏忽职守,罪该万死。”

    柴昊强一脸茫然,诧异地望了望身旁工部尚书。

    怎么这位大人突然就跪下了,还自认有罪?

    朱允熥往后一仰,拿起手旁的茶杯浅浅啜了一口,嘴角勾笑:“这莫非是今春的祁门红茶?”

    任亨泰即刻回应:“入秋之后,就换上了红茶,暖胃。”

    “绿茶确实不太应季了……”

    朱允熥又品了口红茶,放下杯子,“今日说的是东征军务,怎么张尚书反倒要请罪?快起来吧。”

    张襄心头哀嚎,全身像被抽了力气似的。

    好半晌,张襄才勉强撑起身子,拱手低头:“臣遵旨。”

    说罢,张襄退回到座位上。

    内阁里,众人的目光交织穿梭。

    工部这下可摊上大事了。

    大家心知肚明。

    堂堂工部尚书,居然不了解水师新配置的火炮,这才是问题所在。

    柴昊强细细琢磨了一番,觉得自己好像跟刚才那出戏没多大关系,见没人再言语,便接着讲下去。

    “此役,我军斩敌四万五千人。”

    话音刚落,内阁里一片哗然。

    斩敌四万五千,与击溃四万五千敌兵,两者相差何止云泥。

    只这一句,意味着四万五千余倭人魂断战场。

    这可是赶尽杀绝的手段。

    众人瞬间恍然大悟。

    众多文官目光齐刷刷转向了安然端坐的朱允熥。

    杀戮过重。

    朱允熥却保持着静默。

    柴昊强接着说;“打败敌军后,我方四处搜寻残敌,抓了18000倭人,大将军一声令下,这些人就被送去石见银矿跟金银岛,帮朝廷挖矿去了。”

    “京都那边,咱们有将近万人马队,水军战船对着城墙一顿猛轰。里应外合,攻破了城门。虽然咱们本意是救人,可炮火之下,京都城里秋吉家人跟倭国天皇都遭了殃,王宫也烧成一片废墟。”

    “打仗结束后,咱们按令安抚京都百姓,结果营地里兄弟们多次被倭人偷袭,弄得城里人心惶惶,开始闹起来。没办法,为了自保,我们只好动手。”

    “用了整整5天才把京都乱子摆平。后来清点人数,因为那些倭人捣乱,连累了好多老百姓,活下来的不足8000人。京都将领们把这情况报告给了中军。”

    “中军为了不让幸存者睹物思情,把他们暂时安置在城外码头上。还派人报到京师,请求皇上批准,把这些百姓迁移到琼州府的铁矿那边安家落户。”

    任亨泰沉默了很久。

    他真想不通,这种说辞到底是东征军里哪个高人想出来的。

    满嘴的仁义道德,为了倭国民众好。

    京都,那可是倭国南朝秋吉家的主城区,打完仗就剩下不到8000人了。

    任亨泰已经不愿去算,那几天里头到底有多少人没了。

    说倭人闹事,还扯上了老百姓。

    这估计是不知道粉饰了多少遍的说法了。

    如此大明,跟他记忆里的那个大明,好像有点不同。

    “不错。曹国公菩萨心肠,真是咱们学习的榜样。”

    景川侯曹震猛地一拍大腿,高声喊道。

    这话一出,任亨泰脸上更是阴郁了几分。

    仁,是儒家核心思想。

    几千年来,中原以仁为核心,逐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公正的社会体制。

    出兵必有其正当理由,秉持大义而征讨。

    这是国家对战事的基本定调。

    哪怕是强如白起,立下不朽战功,也因大量坑杀而背负了杀神之名。

    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称号。

    内阁内,随便哪个官员用脚趾头想想都明白。

    那日京都内,根本就没明军援救秋吉家族跟倭国天皇,更没有挟持平民作乱的倭人,也没听说有为稳定民心提议迁徙的奏章。

    东征大军硬是将整个京都杀剩下不到8000的归顺百姓。

    之后,还把这些侥幸活下来的人,远送到万里之外的琼州挖矿。

    然而……

    大明军中那些粗犷汉子,何时竟也学会满口仁义,上报朝廷的说辞,竟是滴水不漏。

    景川侯曹震那句“曹国公菩萨心肠”,在文官们脑海中反复回响。

    要是屠戮一座大城,只剩8000人都能算是菩萨心肠。

    那么在座各位,个个都可称得上是当代圣人了。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8_168022/460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