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法正也是年纪轻轻就死了,终年四十五岁。】
【夷陵大败,蜀汉元气大伤,之后频繁的打仗使得蜀汉国库空虚,百姓几乎人人皆兵,蜀汉根本没有能力再执行法正计策的第三步——慢慢蚕食雍凉二州,只能一次性进行大的战役,打赢了就是赚,打输了就从头再来。】
【除了献计之外,法正还跟诸葛亮等人一起制定了法律《蜀科》,《蜀科》虽然执法严峻,但是公平公正,百姓们都很认可。】
【只是,法正虽然在军事和国家大事上非常擅长,但是政治谋略上就差了点意思,因循守旧,在打击地主豪强这件事上甚至还要采用汉高祖制定的策略“缓刑弛禁”。】
【只能说,在政治上,法正有点才能但不多,汉高祖那可是四百多年前了,还用他的政策治国?减分!】
“什么?孝直也没了?”刘备被创,大受打击,原本站直的身体踉跄着后退,一屁股坐在了身后的桌案上。
他手底下的谋士统共也没有几个啊,这天幕一张嘴,自己的士元和孝直就都没了啊!
“孝直啊,你怎么也去的这样早啊!!”刘备大呼出声。
庞统挑挑眉,似笑非笑的看向法正,刚刚说到庞统之死的时候,法正这小子可是蛐蛐了他好久,更可恶的是,还当着他的面调侃他!
现在他也没了!!
哼哼,看他不笑回来!
诸葛亮也被创的措手不及,他,法正,加上庞统,三人是刘备最得力的谋士重臣,很多的军国大事、内政外交都是他们三个负责的,结果这一个没看住,就剩下他自己了?
怪不得之前游览武侯祠的时候,欣欣小娘子说了自己以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少主资质欠佳,能帮自己的都早早离世,这还怎么玩?
法正和庞统不知道自家主公和诸葛孔明正在想办法给他们俩延长寿命,法正凑近了庞统:“士元,再怎么说,我这四十五也比你的三十六强!”
两人正在用眼神过招,张飞已经一个熊抱抱住了两人,把肩膀拍的梆梆响:“庞军师!法军师!你俩这体格子不行啊!走得这么早,要不跟我去训练一下,保证你们长命百岁!”
法正和庞统连忙把自己解救出来,军事训练?他们不行,他们不可!
再听到那句“政治谋略不怎么样”,法正倒是很坦然。
当初他提出这件事的时候,诸葛亮就已经用一封信告诉了他这样做的不合理。(这封信就是《答法正书》)
笑就笑吧,反正他的谋略得到了主公的认可,这一次,他一定要好好保重自己,让蜀汉笑到最后。
【第六名则是我们曹操帐下的谋士荀攸,荀公达。】
【可以说,荀攸就是曹操能够赢得官渡之战至关重要的人物,赢得官渡之战,更是让曹操统一北方,所以,荀攸可以说一手缔造了曹操的北方基业。】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也是经过了荀彧的介绍才来到了曹操的麾下效力。】
【荀攸自小早慧,十三岁时,祖父荀昙曾经的手下竟然跑过来自愿为荀昙守墓,荀攸只是观察这个人,便认定了这个人不是单纯为了守墓,果然,这个人其实是杀了人,想借守墓之事逃避责罚。】
【建安三年,曹操出兵征讨张绣,荀攸劝阻,认为此时张绣与刘表关系好,但是两人的关系不对等,应该持续不了多久,必须要等等在攻打张绣,只可惜曹操不听执意出兵,结果果然刘表来救,曹操大败。】
【同年曹操征伐吕布,吕布固守下邳,曹操久攻不下,兵乏又缺粮,曹操都想要退兵了,结果荀攸劝阻曹操,认为吕布连续大败,士气低落,加上陈宫性情迟缓,计谋未定,此时进攻,曹军必定大胜。】
【荀攸不仅看到了双方的优势和劣势,还献了个计策,引沂水水淹下邳,活捉了吕布。】
【官渡之战,荀攸建议曹操佯攻延津,诱惑袁绍分兵,而后突袭白马,声东击西,协助曹操大军斩杀了颜良,对没错,这就是咱们关二爷斩颜良的那一次哦!】
【白马之战后,曹操亲率六百骑兵押运辎重粮草,与袁绍五千精兵狭路相逢,荀攸不但不思后撤,反而向曹操献计,假作舍弃辎重,杀了袁绍一个回马枪,斩杀了袁绍大将文丑。】
【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袁绍粮草不足,急需运粮,曹操的粮草也支持不了多久,拖久了对曹操不利,于是荀攸提出了让徐晃去突袭袁绍的运粮队,烧了他们的粮草辎重。】
【他不仅能够精准的把握战局,还能推荐合适的人选,审时度势和识人善任都在这一战体现的淋漓尽致。】
【之后,许攸前来投降曹操,也是荀攸力主接纳许攸,并听从许攸的建议,奔袭乌巢,这才奠定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官渡之战极为重要,曹操有荀攸,袁绍有沮授,袁绍的胜率其实是要大于曹操的,可以说,曹操每一步都不能走错,否则都会导致大败。】
【曹军正是在荀攸的指挥下,才能每一步都正确,反观袁绍,明明有沮授在身边,却每一步都走错了,这才让曹操统一了北方。】
【之后,荀攸提出了平定河北的策略,在曹操面对着征战刘表还是征战袁谭、袁尚二人时,更是果断的建议曹操先攻打二袁,因为刘表的实力更雄厚且无心一统天下,而二袁内讧,更好打的同时也有问鼎天下的野心。】
【荀攸在此之后,就不再随军出征,转而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罚,可以看得出来,荀攸不仅能够出谋划策,管理内政也是十分的得心应手。】
【建安十九年,荀攸再次跟随曹操征战孙权,不幸于途中逝世。】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9_169009/372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