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父慈子孝 > 第一百八十章:高士廉要退?大唐英烈慰灵碑
    高士廉的心情很是复杂。

    又是感叹太子的成长与贤名,手段超群,能力优秀。

    越发有明主贤君之相。

    但近来又是心酸。

    太子越发强势,做事也不太找他们两个亲人先商量,有专断独我的迹象。

    甚至这次发难,他知道自己事先有错,但事后态度强硬,不给他弥补的机会,甚至把事件上升到另外一个不可调和的层次。

    把江南,剑南士族,给拉入局中。

    造成多方的连锁反应。

    此外,房玄龄一事,也让他心头一直放不下。

    “舅公心情不佳?”

    “是因为山东之事?”

    李承乾这小子,几乎是明知故问。

    你奔着人家去的,还能不清楚?

    “高明!”

    高士廉叹息道:“我老了,往后难以辅佐你做事了。”

    “舅公,你这是什么话?”李承乾惊讶的问道:“你身体无恙啊。”

    长孙冲与李治也是大吃一惊,高士廉身为国公,又是尚书省右仆射,还兼着吏部尚书的官职,可以说位高权重。

    还是陛下的舅父,太子舅公。

    就这一系列的身份,地位超然一等。

    可以说朝中没有任何人比他更尊贵的存在了。

    在朝中说话也是要震动几分的实权大臣。

    突然说不能辅佐太子?

    难道这是要弃太子而去?

    但也不可能啊,真要放弃支持太子,不可能来这里说。

    私底下用其他行为表示不支持就行了啊。

    “臣无事,只不过人老了,精力大不如从前。”

    高士廉解释,道:“时常犯下一些错误。”

    什么错误?

    当前最大的错误,就是为太子选美人,事情闹大了。

    至于压礼部的奏本,跟这事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完全不值一提。

    “臣想请老告退。”

    高士廉说完,其实也在观察太子的反应的。

    陛下要他来太子这里,没说挽留之词,算是表明了一些态度。

    陛下对他也有些不满。

    但去留如何,还是在太子这里。

    太子要真放他走,他是真的只能告老。

    李承乾起身,急躁的走了两步。

    “孤不同意!”

    “你的过错,在孤看来并不算事,你也没有老,还老当益壮。”

    “再者说,山东的事情还没解决,你怎么能退呢?”

    “孤还要你帮着孤,孤年轻,有些地方做的不当之处,还需要舅公提醒教导。”

    “孤不会答应的。”

    太子如此坚决的反对,高士廉心头欣慰大安。

    太子是舍不得老夫的。

    但他却不知道,李承乾心头的想法。

    想要体面的告老?

    怎么可能。

    李承乾不会给高士廉体面告老的机会。

    要走可以。

    但你要在孤的想法下退。

    你想给长孙无忌留出位置来,不付出相应的代价怎么可能?

    “高明,舅公快七十了,撑不了多久的。”

    高士廉说道。

    “再老你也是孤的舅公。”李承乾坚决摇头,表明态度:“舅公,此事不用再提了。”

    “陛下那里答应,孤也不允许。”

    高士廉也只好作罢,得到想要的结果,没有多待。

    “太子哥哥,舅公怎么突然想着告老?”

    “他甘愿放弃手中的权利吗?”

    李治很是不解,在他看来,高士廉手中的权利,不知道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的交出来。

    脱离朝廷中枢。

    他也知道,自家舅公是站着山东世家的。

    退不退可不是由他来决定。

    长孙冲去送高士廉了。

    李承乾也不用避讳什么的,直白的说道:“他是想给舅父让路。”

    “这算是一种政治交换,舅公的年龄摆在那里,如果他不退,陛下也不好赶他。”

    “但舅父的位置也不好再升了。”

    “若是让舅父也跟着起来,那么朝中力量会失衡的。”

    这次不是他要推长孙无忌,去做一些事情。

    长孙无忌根本没机会出山,再次上位的。

    朝中势力需要平衡。

    长孙无忌坐上民部尚书,势力就出现不平衡的状况。

    李承乾借题发挥,置高士廉于不利的地步。

    就是想要压一压他们的势头。

    否则,高士廉与长孙无忌配合,又有山东世家的官员在朝中声援支持,朝中根本没有力量能制衡的,无人是他们的对手。

    这不是李承乾想要的。

    也不是李世民乐于见到的。

    所以,在他们还没来得及消化,李承乾就利用选美之事,对其发难,自顾不暇,阵脚大乱。

    等到彻底落下尘埃。

    这场外人看不懂的政治斗争,最终才会以高士廉这位国公下马,脱离中枢,宣告结束。

    高士廉退与不退,都由不得他说了算。

    这次的纷争,都知道是因他而起,自然也要因他结束。

    李治却不知道这些,他泛起疑惑,不解的问道:“那太子哥哥为何不顺水推舟,同意舅公的告老呢?”

    李承乾点了点他脑门,道:“你看事情不要看的这么简单。”

    “万一是舅公以退为进,在试探我呢?”

    李治捂住脑门,皱眉思索,转动脑筋,“可试探的目的是什么?”

    “你代入想一想,你这样试探我的目的是什么?”李承乾反问道。

    “我?”

    李治一愣,他想了想说道:“想看看太子哥哥,对我是不是还有情谊?我是不是还有用?”

    “对也不对。”

    李承乾举步偏殿走去。

    “为什么?”李治错愕道。

    “舅公是想看看我还讲不讲亲情,同时也想问的是,舅父能不能坐上尚书省右仆射的位置。”

    李治急忙跟上,道:“怎么可能,舅父才坐上民部尚书多久,就升迁尚书右仆射。”

    “父皇不会同意,朝臣也不会答应的。”

    “所以,这就是在告诉我,他是想退,但不是现在就退,我也知道,舅公退不得。”

    “要等到舅父今年之后,确保他能坐上尚书右仆射,好接替他做事,舅公才能退。”

    李承乾道:“这样,对我,对他,都是有利的。”

    “所以,你可以理解为,时候不到。”

    “啊?”

    李治都傻眼了。

    怎么背后会这么复杂。

    他脑壳都快宕机了。

    “你啊,还嫩了点。”

    李承乾笑吟吟的说道:“往后看事情不要看表面。”

    “我敢说,舅公绝对在陛下面前先提了,没得到准确的答复,才来我这里的。”

    “你信不信?”

    李治点头道:“我信,而且可能父皇的态度,没有明确,但正好说明了,他也想高士廉退的。”

    “太子哥哥,是不是这样?”

    李治越说越是兴奋,双眼发光的看着李承乾,像是等着夸奖。

    “对,你说的没错。”

    李承乾也不吝啬的夸赞,但李治显然没有想到,背后还有更多的因素。

    这样也好。

    不然才十几岁的少年,什么都懂,那才让李承乾担忧的。

    这么妖孽。

    让他情何以堪啊。

    不过,李治在政治上的天赋,确实了得。

    他能不声不响的就把关拢集团就拉拢,把长孙无忌给收拾了,可见他卓越的政治手腕。

    ……

    高士廉回去后,就跟长孙无忌商议了一番,确立好接下来,吏部与御史台对山东官吏动手的程度。

    “只能是县一下的官吏,让他们顶罪,有个交代就成。”

    “嗯,可以这样的。”高士廉道:“不过要告诉他们,这是争取到的最好结果。”

    “些许微末小官,无足轻重。”

    “朝廷要的是个态度。”

    长孙无忌点头道:“还有,教化一事,他们也要做出样子来。”

    “这样吧,告诉崔敦礼与卢承庆等人,他们应该知道怎么做。”

    “行!”

    李承乾并没有太关注山东官场的震动。

    他知道,这次注定不会有什么大鱼落网的,不过是一些弃子罢了。

    李世民也不太在意,他是放手给李承乾去做事了。

    毕竟,他真是很喜欢看到太子跟山东世家掐架的。

    那种作壁上观的感觉,真的不要太爽了。

    早知道太子这么有能耐,当初自己何必受那些鸟气呢?

    三月初七,清明节。

    承天门外,除了国旗台外,又耸立起了一座石碑。

    大唐英烈慰灵碑!

    今日。

    在大唐皇帝与大唐皇太子的带领下,将举行浩大的祭奠仪式。

    也正式确立大唐英烈慰灵碑,是祭奠告慰为大唐天下做出牺牲之人的象征。

    游荡在天地间的英烈亡魂,也有他们魂归之处。

    浩大的仪式,庄严的举行。

    无数人肃穆,带着沉重且缅怀的心情参拜。

    次日。

    大唐帝国报再次发行,重点报道清明节满朝文武参拜祭奠大唐英烈慰灵碑的事情。

    “昨日,正直清明时节,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睿智仁德的皇太子殿下,率领文武百官在承天门前,祭拜大唐英烈慰灵碑。”

    “这一庄重仪式,长安百姓自发汇聚,祈祷天地游荡的大唐英烈亡魂,找寻到归处。”

    “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在庄重的仪式上,作出指示:我大唐不会忘记任何一位,为国家兴亡做出贡献阵亡的英烈,不管他身前是什么出身,只要殉国而死,皆魂归大唐英烈慰灵碑,享受天下百姓祭拜香火。”

    “睿智仁德的皇太子殿下表示……。”

    最后,报纸以一段诏令宣告结束。

    “大唐皇帝令:凡是州,道,府等官府,皆修建大唐英烈慰灵碑,以供英烈亡魂栖息之所,百姓祭拜之地,清明节当地官府当举行祭拜仪式,告慰英烈亡灵。”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9_169579/451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