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父慈子孝李承乾李二 > 第一百九十五章:天竺当李恪封地?刘仁轨精神点
    李恪双手搭膝,身姿挺拔,剑眉星目,器宇轩昂,双眸有神。

    在群臣眼中,英武非凡。

    只不过,长孙无忌与高士廉却是暗暗蹙眉。

    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讲,他们对李恪都不会抱有任何的好感的。

    如果不是太子首肯,他们怎么也不会让李恪待在长安。

    一个萧瑀,已经让他们够烦了。

    再加上一个亲王,局势更加复杂。

    如今太子身边,可不只有他们一系,还有其他各方势力围绕。

    “太子殿下寄予皇子亲王厚望,臣乃吴王,是亲王之长,自当要做出表率来,敢于先。”

    “如此才不负太子殿下所望。”

    李恪如是说道。

    李承乾是嫡长子,是皇太子,是君。

    并不是亲王之列。

    李恪是李世民三子,是诸多皇子亲王最大的。

    说是亲王之长也是合情合理的。

    当然,这是不算李渊之子在内的。

    众人没有说话。

    如今的吐蕃,看似内部混乱,但正是如此,才会显得凶险。

    越是混乱,越是有可能出现野心之辈,不按常理出牌。

    一个使者去了,出了差池,为其报仇就成。

    但一个亲王,在这个关键节骨眼上,有个三长两短,任何好歹的话。

    对大唐,对皇太子都会带来极坏的影响的。

    “三郎。”

    李承乾道:“陛下说过,吐蕃不值一提,无须兴师动众。”

    “你乃我大唐亲王,地位尊崇,贵不可言。”

    “你充当使者去吐蕃,太看得起吐蕃了。”

    他见李恪还要说话,出手压道:“行了,你的想法孤知道。”

    “但孤不许!”

    李承乾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否了李恪的提议。

    还是那句话。

    让亲王去吐蕃,太给松赞干布脸了。

    他语气不容置疑,李恪只好作罢,萧瑀也是松了一口气。

    真让李恪去,他提心吊胆,怕是睡觉都不安宁。

    最终商议一番,三个人选出炉。

    秘书郎上官仪,给事中刘仁轨,吐谷浑国相王玄策。

    李承乾属意王玄策。

    但其他人却觉得刘仁轨不错。

    李承乾也只好从善如流,恩准刘仁轨出使吐蕃。

    众人随后商议针对吐蕃后续的一系列动作,这才结束。

    “你不要着急。”

    “先在孤身边做事,有你施展拳脚的时候。”

    李承乾笑着说道。

    李恪还年轻,有才干能力是不错,但还需要磨砺一番才是。

    “臣弟知道了。”李恪笑了笑,其实是有点失望的。

    他背负的期望是一点都不小,压力很大的。

    尤其是站在长安城,站在太子身边。

    无数眼睛在盯着他,哪怕是弟弟妹妹也在看他的作为。

    其他弟弟妹妹不会把自己去与太子比较。

    因为双方的身份摆在那里,太子不是他们能比较的。

    但他不同,他的行为,则是代表着往后亲王怎么做的答案。

    李承乾让人把地图拿来摊开。

    脱去靴子,穿着足衣,踩在地图上。

    他很喜欢这种看地图的方式,好似整个世界都在他的脚下。

    李治,长孙冲,李恪等人也脱了靴子上前,围在李承乾身边。

    “你们说,吐蕃的这边,是什么?”

    李承乾手指着吐蕃的西边,问道。

    “根据记载以及传闻,那边应该是天竺国。”

    李治说道。

    李承乾蹲下来,注视着地图上的吐蕃,道:“天竺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那边的土地是什么样的。”

    “你们知道吗?”

    李恪这时说道:“根据丝绸商队带回来的消息,说天竺国很是富有,人口众多……。”

    天竺对大唐并不神秘。

    丝绸之路,打开了往西的大门。

    天竺国也多有人员抵达长安,双方的商贸来往很是密切。

    “吐蕃并不是一个富饶肥沃的地方。”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只不过他距离我长安太近了,居高临下,咫尺迫近。”

    “现在羸弱,但我们一旦放之任之不管,等它成长起来,是极大的祸患。”

    三人听着他的讲述。

    “但除掉它,不过是顺手而为。”

    李承乾手指从长安而起,从吐蕃划过,最后落在没有标注出来的天竺,“孤是要找出,吐蕃前往天竺的一条新捷径出来。”

    “大军从西域去饶一圈,路途太过遥远了,所耗所需过于庞大。”

    “若是能从吐蕃去天竺国。”

    “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众人惊骇。

    他们没想到,背后还有这等深层次的谋划。

    李治脱口而出,道:“挥师直击!”

    李恪也蹲了下来,眼神带着火热之色,“大军走西域绕道,所需所耗,用在吐蕃这条路上,可能只有半数不到。”

    “而这半数,却足以支撑作战。”

    “可有这样的一条路吗?”

    李承乾道:“据我所闻,是有这么一条道路的。”

    “为何吐蕃不去天竺呢?”李治问道。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中心是我大唐,是各国向往之地,天竺国对吐蕃来说,远不如大唐对他更有吸引力。”

    李承乾很清楚。

    吐蕃不是不知道天竺,他是不知道天竺国会带来什么。

    后来是一个一人灭一国的唐人。

    让吐蕃见识到了天竺那边的富饶与庞大资源。

    然后吐蕃才调整了策略,一边吸着天竺资源,壮大自己,一边对大唐俯首称臣,暗中发展。

    最后才出现一个庞大到威胁大唐的吐蕃王朝。

    现在,他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了。

    天竺,只能是大唐的盘中餐,锅中肉。

    这时候,有个傻子,提出让李承乾绷不住的问题。

    “不远万里,去天竺干什么?”

    闻言,三人几乎集体回头,看向长孙冲。

    长孙冲有点莫名其妙,被三人注视,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

    李治与李恪其实也有这个疑惑的。

    为什么要去天竺?

    只不过,他们识趣的没有提出来。

    李承乾嘴角一抽,强压下一丝火气,起身道:“去年,大唐人口一千七百万。”

    “今年,大唐人口估计有一千八百万多。”

    “明年,可能会超过两千万。”

    “三年,五年,十年,大唐的人口会有多少?”

    “冲弟说,去天竺干什么。”

    “粮食,资源!”

    “朝廷要把天竺的粮食,资源运回来,供养大唐的百姓。”

    这是李承乾的目标。

    天竺那个地方,大唐要是吃下来,源源不断的向中原输血。

    他都不敢想象,在本土资源自给自足,又有外部输送。

    大唐会出现何等井喷的盛况来。

    也不需要多久,二十年。

    二十年,就能让整个大唐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地方,作为三郎的封地如何?”

    额!

    谁也没想到,太子的话锋转的这么快。

    这就说到封地上了。

    大家都没反应过来。

    李恪回神,道:“全凭兄长决断。”

    李治悄声没说话,要真让李恪封到天竺去,真的远离朝廷中枢了。

    他读不懂太子哥哥到底是真的看重天竺,还是要把亲王都给流放出去。

    “现在只是有个大致的猜想。”

    “还是要看解决吐蕃后的实际情况。”

    天竺,他李承乾是吃定了。

    谁来都挡不住。

    而且是要一口吞掉,往后归属于大唐疆域的一大版图。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大唐疆域太好了,北边是冰雪覆盖,东边是海,南边是森林瘴气,西边是天山阻隔,西北又距离中原太远。

    但也正是如此,想要跳出去,没有非同一般的高远见识与雄心壮志,以及雄厚的资源支撑,是绝对不可能的。

    但凡西边没有天山,你看古人会不会杀到更西边去,开疆拓土,增加疆域面积。

    李承乾的脚步,走到东南处,他顿了顿,最终还是一步迈出,走出摊开的地图。

    东南。

    暂时不急。

    先把当下的经营好,才有多余的精力,把目光放到南边去。

    再说,现在李世民还心心念念着高句丽呢。

    李承乾也想着先把高句丽给干趴下,然后顺势打通与新罗、百济的畅通道路。

    从而作为跳板,去某个岛国上宣示一番大唐威权。

    某个岛国,还没有亲切的感受过,来自大唐爸爸的问候。

    李承乾自是要给他们送去。

    ……

    刘仁轨得知自己要出使吐蕃,有点难以置信,没想到这份差事,会落到他头上。

    他在朝中,自是知道吐蕃的一些情况,长安报纸可是都进行了刊登的。

    现在去吐蕃,有凶险,但也意味着能博出一份前程来。

    他做好了,让松赞干布前来长安请罪,那将是大功一件。

    回来必定会升高位的。

    也不知道是谁给他出的主意。

    他领了诏令后,就关起门来,翻看汉朝使者出使他国的典籍来。

    哪怕是使者队伍离开长安,他在赶路的时候,也没有放下书籍。

    “太子殿下说过。”

    “我大唐未来未必不如前贤。”

    “一个个要心存赶超前贤的志向与豪情。”

    “前辈们已经为你作出表率与典范来。”

    “你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你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你行的!”

    “刘仁轨,精神一点,不要丢大唐的份,要展露出大唐无双威势来。”

    刘仁轨看着典籍,不断的自己催眠,代入其中。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9_169642/4544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