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谶谣四起杨坚惶恐
日月照龙舟,黄淮水逆流。
扫尽杨花落,天子季无头!
说这是一首定场诗吗?不是。那这是什么?此乃是大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在京师长安,突然间出现的一首诡异的童谣!
这首童谣也不知道谁写的,突然之间就风靡了长安城大街小巷。所有的孩子,无论是穷人的孩子,富人的孩子,还是要饭的孩子,只要在长安城的孩子,没有不会唱的。他们一边玩游戏,一边跳房子,一边就唱这首童谣。直唱得长安城是人心惶惶。唱来唱去,唱来就唱到了当今皇上隋文帝杨坚耳朵里了。杨坚大吃一惊,马上就召集了左仆射宇文述,右仆射高颎以及太子杨广前来商议对策。
说就因为一首童谣,皇帝值当的吗?是不是小题大做了?非也。像这种童谣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专属名词叫做谶言,又叫做谶语,还叫做谶谣。什么是“谶”?就是包含凶兆的隐语。历朝历代,在社会转型期,或在皇朝更迭之时,或在朝代更换之际,或在天下变乱之前,往往社会上就会流传一些类似诡异的童谣。像秦末年间流传的“大楚兴,陈胜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像三国时期流传的“三马同槽相”;元末时期流传的什么“石人一只眼,搅动黄河天下反”……都属于这种童谣。这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最忌讳的东西。如果抓住谁造的谣,谁发起了这谶纬之言,就把这人给抓住,处以极刑。毫不留情地夷灭三族。这人太可恨了!另外,只要出现这种童谣,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心里也发慌啊,这是不是上天预警啊?尤其隋文帝杨坚。
这杨坚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对中国的发展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最大功勋就是他统一了整个中国。
中国在历史上就像《三国演义》所说的那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裂和统一相继出现。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天下变乱。到了西晋,有这么一个短暂的统一时间。可是没过几年,北方少数民族打过来了。西晋王朝没办法,衣冠南渡。这时,北方就形成了五胡十六国。再往后,又形成了南北朝对峙局面。隋文帝杨坚平南陈、灭北齐,一统天下,终于结束了中国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由此我们可以说,杨坚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重大贡献,也可以说是一代明主。起码来说,在杨坚统治前期,算得上一个好皇帝,一个明君。
但是,到了他统治后期,就越来越糊涂。而且杨坚这个人呢,还有一个毛病——迷信。特别相信谶纬之言和神怪之说,尤其相信梦境。这可能是很多统治者都会犯的一个通病——等自己到了九五之尊的时候,看谁都像反贼,看谁都想造自己的反,看谁都想着把自己鼓捣下去,就担心自己的江山不稳。杨坚就这样啊。他当了皇帝之后,疑心是越来越重,前不久,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有十八个光着屁股的小男孩儿跑到身上,拽他胡子,掰他胳膊,扯他耳朵,拿他当马骑,他猛地一下惊醒了。哎,怎么做这么一个奇怪的梦呢?不明白此梦主吉主凶?正在这个时候,长安城突然间又流传了这么一首诡异的童谣。杨坚的心里就更犯嘀咕了:“我得找人商量商量。”于是,就找了几个统治核心层,像什么左仆射宇文述啊,右仆射高颎啊,连同太子也是他的二儿子杨广一起找来,就问他们:“你们听没听到这首童谣?”
这三个人一听,表面上,“嘶……陛下,呃……这个我们略有耳闻。”
“嗯……那你们说说这首童谣是主吉还是主凶呢?”
“呃……”高颎没言语。高颎这个人是一代名相,他对这些东西向来嗤之以鼻——这些东西背后肯定有一些居心叵测之人在操纵啊。对此,你不要理他。谁要传,可以下道旨意禁止传谣,否则的话,治罪!这样的话,不用多长时间,这首童谣自己就消失了。你越在意它,可能越麻烦。所以,高颎没言语。
但宇文述说话了,“陛下呀,依臣之见,这首童谣可主大凶啊!”
“噢?宇文爱卿,此话怎讲?”
“呃,陛下,呃……能不能恕臣之罪?如果臣分析的不对或者语言有所冒犯,还望陛下不要降罪才是。”
“哎,咱们都是贴己君臣,不用讲那么多,找你们来,朕就想听你们一句实话,但讲无妨,朕决不问罪!”
“多谢陛下!陛下,臣也是瞎分析啊。您看看这头一句——‘日月照龙舟’。这就说明啊,这首诗说的是有关咱大隋江山的。或者直接说是有关陛下您的。为什么?龙舟嘛,谁能坐龙舟啊?只有陛下您这九五之尊的人才能坐龙舟啊。所以呢,这第一句就定了整首诗的格调了,就说这首诗一定是针对陛下您的;那第二句呢?‘黄淮水逆流’。黄河淮河最难治理,顺着流还经常决口子、发大水,这要再倒着流……哎呀,这就说明中原有变呢,黄淮在中原啊。北方一生变,主大凶啊!再看第三句——‘扫尽杨花落’。这就更不好了,‘杨’这不是陛下您的姓氏吗?‘杨花落’这不说明我们杨隋江山有些不稳当啊;第四句,您看看,叫‘天子季无头’。这就说明是谁要推倒我们杨隋江山呢?那新的天子是谁呢?这个天子就是季无头。”
“哦……”隋炀帝一听,“这好办了!传旨下去:普天之下,给朕抓捕一个叫‘季无头’的人!抓住之后,无需问罪,立刻处死啊!”
“陛下,且慢!”
“嗯?怎么了?”
“陛下,这是谶纬之言啊。谶纬之言不会那么明白的。既然前三句都得分析,这第四句呀,它也不是说这个天子就叫做‘季无头’。”
“啊?”隋文帝杨坚糊涂了,“爱卿啊,你到底什么意思?”
“陛下咱得分析。‘季无头’这个‘季’字如果去掉头是个什么字?”
“嗯……”杨坚一看,“‘季’字如果把头一去,这不是个‘李‘字吗?”
“着啊!陛下,依照这个童谣上面所说的,想要动摇大隋江山的、想要造反当天子的,就是‘季无头’一个姓李之人呐!”
“哦……”文帝点点头,“言之有理,哎呀!”他一拍脑门,怎么?机灵一下子想起来了。自己前几天做的梦不有十八个孩子跑到自己身上,揪自己胡子,把自己当马骑吗?十八子、十八子,加在一起不也是个‘李’字吗?哎哟!这两下印证了。莫非上天给我预警,有个姓李之人在背地正蠢蠢欲动,要动摇我大隋江山不成?“爱卿,如果是这样,朕又当如何处置呢?”
“陛下,这很简单呀。既然上天预警,那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大丈夫临大事要当机立断,所谓当断不断,必留后患!请陛下刷道旨意,把天下姓李之人斩尽诛绝,这样以除后患!”
“哎呀,不可!”高颎在旁边一听,“哗喇”一身冷汗,怎么呢?哪能出这样的主意啊?他不想说话,也得开口了,“陛下,这万万不可呀!您想想,‘张王李赵刘,走遍天下稠’啊。这‘李’是大姓啊,大道边,小道沿,只要咱大隋朝能管辖的地盘都有姓李的。您现在要尽杀天下姓李之人,那得杀多少啊?这么一动刀子,别说人家想造反,人家就算不愿造反,也得被朝廷逼得造反,反正左右是个死的,干脆反一下子不就完了吗?陛下,宇文大人此策实在荒谬!”
“哎……”宇文述一听,“高颎啊,你说我献策荒谬,你倒献个策呀。你有什么良策能献陛下呀?”
高颎没理他,“陛下,这谶言,从历史上来看,分好多种。有有关系的,有没关系的,有真的,有假的。像没关系的,过去有那么一句谶言叫‘天将雨,商羊起舞。’据说只要一个叫商羊的小鸟这么一蹦哒,天就下雨。这就是纯属胡说八道、瞎联系。这种谶言与国运没关系;说有关系的,西周末年出现一句谶语,叫“檿弧箕服,实亡周国。’结果应验了。周国确实亡了;说谶言是真的,有吗?有!秦朝末年有一句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来确实是楚霸王项羽把秦给灭亡了;但也有假的呀,那北齐名将斛律光怎么死的呢?不就是宰相祖珽造这么一个谶语吗?说‘高山不推自倒,明月不扶自举’,结果害了斛律光。最后,连同北齐也被我们给灭了。那历史上也有信谶言的皇帝。像秦始皇就很相信谶言,当时有句谶言叫‘亡秦者胡也。’他相信。他认为,这谶言当中的‘胡’指的是胡人,指的是匈奴。于是命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以绝亡秦之患。又修建长城,以防止胡人南侵。结果呢?他万万没想到,他死之后,赵高、李斯篡改遗诏,拥立他的小儿子胡亥为帝,成为秦二世。秦二世暴虐无道,最后导致了秦朝的灭亡,这才应验了‘亡秦者胡’的谶言。所以,你相信谶言有什么用呢?再说三国末年司马懿当政的时候,当时有一句流行谶语叫‘牛继马后’,又叫做‘牛易马。’司马懿那么聪明,他也相信了,他怀疑他的部将牛金可能要篡权,要‘牛易马’嘛。于是,就把这牛金给毒死了。可他万万没想到,他的后世子孙,琅琊王的王妃跟府上一位也叫牛金的小吏私通生下一子,就是后来东晋开国之君晋元帝司马睿。所以,您看司马懿这么聪明,相信谶言,要阻止谶言,不最后也没阻止了吗?所以,陛下呀,从历史上来看,谶纬之说,这叫做天道隐微,难以意测。若想挽回天意,在于修德,而不在用刑。修德者,上天眷顾,逢凶化吉。可用刑者,世人哀声载道,反致人心动摇。所以,陛下对这些谶纬无稽之言,不如学孔子,敬鬼神而远之。不听不闻而反躬自省,让朝廷取德于民。这样苍天自然眷顾!”
“呃……”隋文帝一听,这话上纲上线,虚无缥缈啊。你说修德,上天眷顾。万一修德,上天不眷顾呢?谁能保证修德,上天眷顾呢?“呃……”他这一犹豫,瞥到旁边一直没发言的太子杨广了。“呃,太子啊。”
“儿臣在!”
“你对此事有何见解呀?”
“父皇,儿臣认为两位宰相大人所言皆有道理。”
“哦……”杨坚一听,有点不高兴了。你这不和稀泥吗?“都有道理,那朕听谁的呀?”
“啊,父皇。宇文大人所言不无道理。谶纬之言,乃天降预警,我们不能不听啊。对于影响我大隋江山的李姓,我们应该及早处置,以绝后患!那么高大人所言也不无道理。那不能说杀尽天下李姓之人。父皇,你想?这个李姓如果想要推倒我大推江山。他要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是无能为力的。现在我大隋江山在父皇您的治理之下可谓蒸蒸日上,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哪个百姓会放着富足的日子不过而去挑旗造反呢?所以啊,变乱者不会出在庶民之中。”
“嗯……”杨坚转转眼珠,点点头,“说下去!”
“父皇,如果说祸乱我大隋江山者不在庶民之中,就一定在朝堂之上,他必然会依靠现在朝廷给予的实力,拥兵自重,阴谋做大,然后徐徐图之!”
“哦……”杨坚点点头,“言之有理!看来这个隐患就在朝堂高官之中?”
“不错!”
“那么……朝堂高官姓李者那就屈指可数了,那太子以为何人最为可疑呢?”
“呃……儿臣不敢妄言。”
“嗯……宇文述,你说呢?”
“啊,陛下,哎,这还得从谶言童谣分析说起。”
“那你再分析分析!”
“是!呃,既然这上面又说‘日月照龙舟’,又说‘黄淮水逆流’。可见,这个姓李之人的名字一定和水有关系。黄河之水、淮河之水,都是大水,都是深水。嗯……难道说这个姓李的大臣名字当中带着水吗?”
“哦……”宇文述讲到这里,杨坚是恍然大悟,“朕知道是谁了!好了,尔等退下,朕自有主张!”“臣等告退!”
这一出了朝廷,宇文述和太子杨广一使眼色,两个人“噗嗤”一声,乐了。他们俩乐什么呢?这您还看不出来吗?这谶言童谣不是别人造的,就是他俩给捣鼓出来的。他俩为什么要捣鼓这个谶言呢?要害人!要害谁呀?要害唐公李渊。那为什么要害唐公李渊呢?
原来,隋文帝杨坚本来的太子是他的大儿子杨勇。杨勇这个人非常仁慈厚道,但仁慈厚道的同意词那就是窝囊废物。而杨广呢,聪明机智,胸有大略,他早就对太子之位觊觎良久了。于是,这杨广就在自己父亲面前卖弄自己的才华。有了战争,自己也是一马当先,领兵带队前去征讨,可以说大隋江山建立,杨广也立下了不世之功。逐渐的,杨广就取得了父亲杨坚的喜爱。凡是明主都不喜欢那些木楞老实的孩子,都喜欢聪明的有才干的孩子。这杨坚就觉得自己二儿子杨广比大儿子杨勇强得多。
另外,这个杨广很会来事儿,很会讨好自己的母亲,也就是杨坚的唯一的皇后独孤皇后。母亲喜欢听什么,他说什么,母亲喜欢要什么,他给什么。这个独孤皇后一辈子最恨一个男人用情不专,所以,她就不允许自己老公杨坚纳嫔妃。您看别人当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到杨坚这里不行。在独孤皇后从十四岁嫁给杨坚之后,两个人几乎就没分开。杨坚在独孤皇后活着的时候,几乎就独孤皇后这么一个女人。就这一点,杨坚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堆里头可以算是模范丈夫!独孤皇后不但要求自己老公,而且,还要求自己儿子也必须一夫一妻。但是杨勇,他没坚持住!所以,独孤皇后对杨勇就非常失望。而杨广投其所好,虽然杨光比谁都花,但在母亲面前,装着就宠爱自己的老婆萧美娘,对其他人不屑一顾。嗯!母亲独孤皇后觉得这个儿子比大儿子好,于是天天在杨坚耳朵边吹风。
再加上杨广花重金把满朝文武差不多全收买了。最后,杨坚决定废太子、立杨广!
但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突然站出来说:“不行,此乃取乱之道!”
杨广一看,谁呀?唐公李渊。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6_16581/2341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