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多灾多难 老同志吃过午饭睡觉了。
姜宁没打扰老家伙,也没回别墅。
这个点冯雨肯定在午睡。
去保安队转了一圈,让保安放飞无人机,看了下青羊。
保安队不在办公楼,而是在一个单独的院子里。
三十多号人全是年轻小伙子,大部分都当过兵。
操作无人机的是一个大学生,毕业回老家考公,考了几年考不上,躺在家里摆烂,农场招保安时跑来应聘上岗,因为会操作无人机,成了无人机驾驶员。
青羊是农场的宝贝。
行踪保安队员一直都在掌握,无人机放飞之后,很快找到了羊群。
两个青羊群并不在一起,而是分开活动。
先是在九号林区找到第一个羊群。
数了一下,大小十一只青羊。
本来八只,开春下崽了,多了三只小的。
姜宁一直好奇,这些家伙下崽的时候躲在哪里。
奈何保安队员也没发现。
只是在例行观察时,某一天才忽然发现多了三只崽子。
林区太大,也不缺吃的。
这些家伙要躲起来,无人机也很难找到。
姜宁看了一阵,让找另一个羊群。
另一个羊群在二十一号林区,共十三只。
四只小的。
这些家伙躲在林区深处,等闲很难碰到。
就算姜宁用地行术,想靠近也不太容易。
这些家伙太警惕了,比傻兔子难捉多了。
在他钻出地表的瞬间就会跑个无影无踪。
姜宁看了一阵,又去了一趟草场。
施工队正在农场圈起来养牛羊的一千亩草场里盖猪圈,养猪也不打算关起来圈养,跟牛羊一样都准备放养,但猪不能只吃草,也要喂食,不然长的太慢。
猪圈快盖完了,猪还没买呢。
都说要养黑猪,已经让人去买了,还没回来。
猪圈盖的不大,两千多平的水泥板房。
负责施工的是北安的一家小企业,专门做水泥预制板,比砖房便宜的多,而且厂家包施工和安装,费用还不到盖砖房的一半,就是寿命有点不太好说。
这玩意是个新东西。
说是安全,但能用多久不太好说。
正好老板也在。
姜宁就问了下:“你这玩意能用几年?”
老板信誓旦旦:“用十年绝对不会有问题。”
姜宁就道:“要是倒了塌了,把猪给我砸死你得赔偿。”
老板不知道心里虚不虚,反正脸上是一点不虚,拍着胸膛保证:“肯定赔。”
姜宁觉的他在吹逼,但没有证据。
和老板聊了聊,又去看望了下李二舅。
也就是李建军他爹。
李富民是老放羊人,五十岁之前都在放羊,这两年放羊实在没什么赚头,才不得不出来打工,干活太墨迹,年后被老杨调来养羊,两口子一起看草场。
农场的羊好养,白天打开圈放出来就行了。
天黑前赶进去,实在不要太轻松。
草场围起来的,也不怕羊跑丢了。
牛也一样。
白天没事,基本上什么也不用管。
只要看着水槽里不缺水就行。
两口子干活虽然很墨迹,但这不是懒,而是大半辈子的性格习惯就这样,其实人还是比较勤快的,白天没事也不会闲着,没活也会自己找点活干。
除了比较墨迹,几乎没别的缺点。
干活细致,还操心。
和小姨奶奶家那位被老杨赶走的表舅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养的牛羊太多,牧场和别的区域还不一样,晚上不能离人。
专门盖了几间砖房,老两口直接住在牧场,去食堂不方便,干脆搭了一个柴火灶,自己做饭,每人每月补助三百块,又因为没有周末和休假,每人额外多给五百加班费。
家里有事,两口子换着回家。
姜宁来到砖房前时,两口子在门口修破烂。
农场的灌溉系统用了大量的水管喷头。
这些东西是消耗品,用一段时间坏了就得换新的。
两口子闲的没事干,就收拾了一堆换下来的喷头手动修补。
为此还专门申请了几样工具。
李富民看着他下车,笑着开玩笑:“老板又来视察工作了。”
姜宁就喜欢这样的长辈,没架子,能和小辈开玩笑就挺好,说:“这里不用视察,二舅比我爸还操心,哪像我爸只顾着自己挣钱,从来不给我操心农场的事情。”
李富民呵呵笑:“你养了这么多人给你操心,还要你爸操什么心,他岁数还不大,多挣点钱和你妈把自己顾好,不让你们操心就算好的了。”
姜宁点头:“这话也有道理。”
李富民道:“本来就是,过去的人养儿防老,现在谁还指望子女,做父母的,哪个不希望儿女过的好,能自己动弹,谁愿意给儿女添麻烦。我们这些老家伙,能把自己顾好,不给儿女添麻烦就算是给儿女减轻负担了。”
姜宁就问:“军哥怎么把房子都卖了,一点积蓄都没有吗?”
李富民就叹气:“哪有什么积蓄,他上那个班,就领那点死工资,也没有别的钱,车子房子我还给他搭了不少,要我说都是闲的,要是有个班长,哪有这些事情。”
姜宁问道:“你和舅妈应该还有点积蓄吧?”
李富民拿出烟,给姜宁递了一根,姜宁摆摆手,他没烟瘾,平时不怎么抽烟,也就应酬喝酒时偶尔吸一根,李富民就自己点了一根烟,吸了一口道:“我俩去年的工资都在,农场又给发了两万,加上今年几个月的工资,一共存了十万块,打算给他再买个房子,一直租房子也不是办法,大小也是个领导,现在还住县里的廉租房,让人笑话。”
姜宁又问:“之前都没有挣到钱吗?”
李富民道:“挣不到钱,跟着人出去打工,我们岁数大了没有人要,只能跟着你舅舅干点活,一年也干不了几个工,挣的钱都零了,就在农场上班还能存点钱。”
姜宁就道:“前天还又走掉了一个,嫌工资低。”
李富民一脸通透的样子:“刘继玉脑子进水了,去外面是工资高,一天挣百,可一年到头能干几天啊,挣两百个工撑死了,运气好能挣十万,年景不好也就五六万,年轻时候还行,有人要,岁数大了谁要你,农场工资是不高,但拿到手里也有四千多块钱,月月都有工资,还给交养老保险,以后退休了还有退休金,跑掉的都是傻的。”
姜宁给他点赞:“还是二舅活的明白。”
李富民挺乐哥:“李建军也给我们说,让我们好好在农场干活,不要再到处跑了,我们现在月月都有工资,逢年过节还给发奖金,年底还有年终奖,那个社保卡拿着能买药,看病也能报销,退休了我们有退休金,跟吃公家饭的一样了,不用指望儿子给养老了。”
姜宁问道:“二舅今年五十几了?”
李富民道:“五十四了。”
姜宁忽然想到个严重的问题:“养老保险要交够十五年才能办退休,你这再过几年就六十了,最多只能交六年,怎么算也交不够十五年,那不是白交了吗?”
李富民那张苍老憨厚的脸上露出精明的笑容,道:“我早就问过了,60岁交不够可以延迟退休的,交到65,到了65还不够15年,就能一次买断,直接办退休了。”
姜宁意外:“还能这样?”
李富民点着头:“我让李建军给我问了,就是这样子的,反正农场安稳,牛和羊也跑不出去,没有工地上那么辛苦,只要农场不倒闭,我就熬到65等着退休就行。”
姜宁:“…”
这什么话。
就不能说点好听的…
聊了半个小时,姜宁开车离开了。
到办公楼,员工已经上班了。
下午没什么事,老头组织办公室的十几个人美化环境。
把楼下的草草该修剪的修剪,该挖掉重新种的挖掉重新种。
许文静不干活,拿着手机在一边拍短视频。
姜宁停车下来瞧瞧,还问她:“你怎么不干活?”
许文静说:“杨总让我拍短视频,给农场做点宣传。”
姜宁哦了一声,再没问,叫上老杨走一边去说话。
说了下上午讨论的规划。
老杨一听,就不淡定了:“要是这样搞,以后农场的草就没人要了。”
姜宁点头:“我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要是一亩地的草料成本能降到一千块,还谁钱买咱们的牧草,所以得提前做好应对,别到时候措手不及。”
老同志道:“咱们也可以搞,把草场划分一下,租给那些养殖户还省事。”
“不搞养殖了。”
姜宁摇头:“咱们这是农场,不是牧场。”
老杨就道:“农牧可以一体嘛!“
姜宁就问:“你觉的要是把草场搞成牧场,农场的空气质量会好吗?”
“这…”
老头一时无言,答案当然不用说。
什么都是有限度的。
农场随便养点牛羊到无所谓,也不会影响空气质量。
但是超出这个限度,空气质量肯定不会好。
老杨就问:“你是怎么想的?”
姜宁道:“咱们种树吧,把农场建设的漂漂亮亮的,看着也心情愉悦不是?”
老杨有点可惜:“这么赚钱的生意太可惜了。”
姜宁笑道:“不用可惜,种树也可以赚钱嘛,现在农场的木材销量正在提升,兔子燃料也能创收,不卖草影响不大,咱们种果树,以后也可以卖水果创收。”
老同志道:“那玩意儿可不好卖,少了还行,县里就能给消化了,多了可不好卖。”
姜宁却不担心:“没有什么不好卖的,咱们的成本你知道,别人卖两块,咱们就卖一块甚至五毛,等树长大了,产量上去了,挣的不会比卖牧草少。”
老杨点头:“你是老板,这种事你拿主意吧,不过现在种树估计不行。”
姜宁赞同:“现在确实不行,草都长起来了,清理起来太麻烦了,而且也不用急,那边还在讨论阶段,建起来最快也到明年了,咱们还能再卖一年草,等入冬后草黄了,把草清理掉地平整一下,明年开春种果树。不过育苗可以先开始,先弄块地方咱们自己育苗子,还能省一大笔费用,成品的果树苗子太贵了。”
老杨深以为然:“这个得省,回头我就安排下去。”
姜宁忍不住畅想了起来:“现在的农场还是有点太粗陋了,等种上果树,到了春夏开满园瓜果飘香,没事了宰只羊在果园里搞搞烧烤什么的,想想都惬意。”
老同志畅想了一下,也有点神往。
追求美好环境是人类的天性。
种树可以美化环境,当然比搞养殖强。
聊了一阵,大姨父学峰来找姜宁。
陈学峰现在是生产队大队长,三百多号工人,下面不可能没有管理人员,经过一年的磨合和调整,老杨先后提拔了好几个工人头,有的是姜宁亲戚,也有外人。
干的好的继续进步。
干的不好的原地踏步甚至撸下去。
最终还是大姨父陈学峰得了老头亲睐,被提拔为生产大队长。
要说陈家当年也显赫过,弟兄几个跟着老大干煤矿,也发达了几年,只是后来煤矿行业走下坡路,家道中落日子就难了,陈学峰也是当过矿长管过人的。
能管人能操心,在老同志的眼里这就是人才。
至于生产大队长是下面工人们的叫法,农场就是个草台班子,也没有正式的职务,连文件都没有,下面的管理人员都是老杨口头指定的,这也符合场情。
生产大队长下面还有伐木队队长,机工队队长什么的小头头。
陈学峰给姜宁带来一个消息:“林区的草有点不太对劲。”
姜宁不解:“草怎么不对劲了?”
陈学峰道:“我也说不清,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于是三人去了林区,实在看情况。
七号林区。
陈学峰扒开草丛走进去,指着地上的几样杂草,对姜宁和老杨说:“你看这,去年蒿子长的很旺,今年却不行,开春还长了可以,可最近却被啃的快秃噜皮了,还有苦苦草,今年都快看不到了。”
姜宁看了半天,确实是这样。
陈学峰还在往里走,扒开草丛道:“你看苜蓿,根都快要出来了。”
姜宁看了一阵,问:“兔子太多了吗?”
陈学峰道:“不是太多,而是已经开始泛滥了。”
老杨也在观察,问:“你觉的农场现在有多少兔子?”
陈学峰摇着头:“这个谁知道啊,农场这么大,根本就没办法估计,不过开春这一个多月多了好多小兔子,经常碰到成群结队的兔子跑到路上,这些玩意太能下崽子了,一窝少的也能有三四个,多的更是十几个,关键这玩意一年能下好几窝,不像牛羊就下一次崽,数量越多,繁殖速度越惊人,农场这么大的地方,草长的那么茂盛,都能给啃秃噜皮,要是再不限制一下,我估计到了明年,姜宁的大别墅都得被兔子占了。”
姜宁:“…”
这有点夸张了。
在七号林区察看了一阵,又去了旁边八号林区。
情况也差不多。
有些兔子爱吃的草,今年都没能长起来。
白菜胡萝卜等撒了种子长出来的蔬菜也比去年要少了许多。
兔子的数量确实在爆发式的增长。
食物问题姜宁到不是太担心。
大不了多撒点种子,加速生长就是了。
但大姨父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这些玩意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数量越大,繁殖的速度也越恐怖,正常一只母兔子一年能产崽三十只,农场条件优良,这些玩意冬天也在造。
就按三十只算,十万只母兔子一年就能产崽三百万只。
农场的兔子有多少?
去年林业局的人第一次调查之后,说有十万只。
当时姜宁觉的没那么多,五万只撑死。
就算是五万只,繁殖到现在得有多少?
姜宁也不知道,于是撇开两人手,下去看了看。
那条干涸的地下暗河和溶洞已经变成了兔子窝,即使冬天早已经过去,里面依旧有不少兔子,不过大多数都是小的还没出窝,密密匝匝看的让人眼晕。
姜宁想数一下,却发现数不过来。
数量实在太多。
跟这些小东西的繁殖能力比起来,人类真是弱爆了。
五六个月就能长大产崽,一窝平均六七个,一年还能下个五六窝,简直就像是开了繁殖挂一样的,要是再不限制下,大姨父说有很明可能会变成现实。
数不过来,姜宁只能大概估个数。
先数一下一小片区域之类的兔子,然后数片区。
最后估出一个大概的数,地下的兔子数量在二十万只左右。
这个数量把他惊到。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冬天,兔子基本上都在外面活动,待在地下的基本上都是还没出窝还在吃奶的幼兔,但凡能自己吃草的都跑出去自己觅食了,不会还待在地下。
姜宁也有点被惊到,没出窝的幼兔都有这么多。
喵的农场的兔子究竟有多少?
怪不得好多草会被啃光。
这数量确实有点吓人了。
此次下来,还发现了一些其他的变化。
比如地下几十米的岩石层里,竟然有水在聚集。
上去的时候顺便找了找源头,发现是从土层中渗下去的。
地下浅层开始聚水,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按理说是好事,可这水是从地下抽上去的。
下面的那条河也不知是从哪里过来的,抽了一年了水量也不见少。
不知道会不会抽干…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姜宁遁出了地下。
回去召集开了个会,一起商量了一下。
七嘴八舌提了一堆意见。
都是放开了捕,既能创收还能控制兔子的数量。有个员工提的建议比较有建设性:“川人爱吃兔子,那边一年要吃掉几亿只兔子,可以让县里从西川引入几家兔子加工企业,把兔子加工后卖到西川。”
姜宁觉的这个提议靠谱,就这么定下。
回头就打电话让县里来调研。
不但打给领导,而且还邀请了相关的局办。
于是次日上午,县里来了不少人实地调研。
陆老板也亲自来了,虽然他很忙,但听了姜宁说的情况还是过来看了看。
姜宁领着一大群人扒开草丛进了林区,指着惊慌四散的兔子道:“各位请看,就这随便扒开草丛一看,看到的兔子就不下三十只,我们大概测算了下,根据得到的大概数据,农场的林区现在每亩地上大约能有一百只兔子,总数估算在两百万左右。”
一大群人纷纷惊叹,都觉的不可思议。
都知道农场兔子多。
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数量。
陆经纬问:“你确定吗?”
姜宁摇头:“没法确定,这只是个大概的数字,但是我觉的差不了多少,就算没有两百万也有一百万,就算其中只有一半是母兔,等到了明年,农场的兔子也会突破千万只,等到后年,我估计农场就进不来人了,真的会变成兔子王国。”
大伙听的脸皮抽搐。
没法形容是个什么心情。
有人问道:“农场的承载那么大的数量吗?”
姜宁摇头:“当然没法承载,所以要限制数量。”
陆经纬点着头:“有这么好的资源确实应该发展一下兔子加工产业,不只是食品,兔毛兔皮也有价值,同样可以做成产业链,招商部门要尽快开展工作。”
招商办的人忙答应。
还挺振奋。
以往出去招商,北安一群二白的。
想忽悠投资商都不知道拿什么去忽悠。
有了这么好的资源,招商其实并不难。
通过官方渠道,去寻找和接触那些相关的企业,要比仙灵农场自己去找企业来合作方便容易的多,眼看今天就要过半了,招商引资的任务还差的远。
要能引来几家企业落户,今年的任务就完成了。
在林区实地调研了一番,又去办公楼座谈。
座谈了半小时,县里的人才撤了。
姜宁又叫了几个负责人,商量林区种牧草的事。
七嘴八舌讨论半天。
有用的没用的说了一堆。
姜宁最后总结:“不管怎么说改善林区植被的工作都势在必行,今年能凑合,到了明年如果兔子数量再翻几倍,现在的草料结构肯定是承载不起的,所以必须清理一遍,大量种植兔子爱吃的草类和菜类,不然兔子的数量就会停止增涨。”
老杨则道:“就怕刚种上还没长起来,就被啃完了。”
陈学峰道:“那把地圈起来,一片一片改造,等草长起来了再放开。”
姜宁点头:“这个办法不错,拉铁丝网也没几个钱,把各个林区圈起来分开改造,趁此机会把月草芨芨草那些没用的草都清理掉,不然人都进不去。”
有个工人忍不住道:“月草和芨芨草其实也有用的,扎扫把就很好。”
姜宁没好气道:“你家扫地用的月草扎的扫把?”
工人嘿嘿笑道:“楼上不用那玩意儿。”
姜宁拍拍桌子:“行了,无关紧要的废话就不要再说了,总之个活要马上动起来,今年入冬之前,必须要把二十个林区全部都改造一遍。”
陈学峰说:“可得不少钱。”
姜宁问道:“大概要多少?”
陈学峰道:“现在不太好说,不整地的话,找一些农村的小拖拉机开进去翻下地,把草根清理掉,也不了多少钱,翻地的话小拖拉机一亩地五十块钱,再带上旋耕耙和拉草根用的耙,估计一亩地得一百块,但这是农田行情,林区的地好多地方都不平整,坑坑洼洼不说树也碍事,一百块估计不够,回头先找人问问,看多少钱能下来。”
姜宁点头:“姨父尽快找人问下,这个事不能拖。”
陈学峰做事的效率很高。
下午就叫人过来现场看。
几个在乡下种地的,养着拖拉机,没事也给人犁地赚钱。
看完林区,有点不想干。
草长的太高了,尤其是芨芨草和月草。
长的都快有人高了,作业难度太大了。
陈学峰心里也有数,讨价还价了半天,一亩地要两百块。
服务内容包括翻耕一遍,再用旋耕耙将埋在地下的草根翻出来,最后用专门拉草根的抄耙将草根拉堆,一般农田干这个活一亩地才八十块,农场的林区要两百。
少了不干。
陈学峰砍了老半天,也没砍下去。
有一个是他的同族,说:“不是不讲人情,而是这个活真的不好干,要是种的地我一天最少能干三十亩地,可你们这的地坑坑洼洼的不说,草还长这么高,还有树也很碍事,我估计一天最多干十亩就顶天了,一亩地两百说实话我都不想干。”
陈学峰也无奈,只得给姜宁打电话说情况。
姜宁听完,同意了:“那就干吧,姨父多找些拖拉机多找点人抓紧时间干。”
陈学峰说:“这个不欠账的,当天就得给结钱。”
姜宁道:“我给财务打电话,让财务准备好钱。”
陈学峰人头熟,当场就联系好了二十台拖拉机。
准备明天进场。
结果老天爷不给脸,半夜下起了雨。
姜宁醒的挺早,六点刚过就醒了。
结果睁开眼睛,发现天竟然没亮。
也不穿衣服,赤条条的下了床,穿上拖鞋到阳台一看,竟然下雨了。
雨下的不算大,淅淅沥沥的,仿佛浴室的洒。
但往往这种雨下起来没完没了,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
要是雷雨估计几分钟就停了。
天其实已经亮了,只是因为在下雨,才显的有些暗。
姜宁推开窗户,吸了口带着水汽的空气。
脑子瞬间清醒许多。
下雨好啊!
南方人不喜欢下雨,北安人最喜欢雨天。
北安要是有南方三分之一的降雨量,环境不会比南方差。
下一场雨,心情都跟着好许多。
下一场雨,空气中的灰尘粒子会减少。
下一场雨,沙尘天气也会变少。
总之下雨好处多多。
大西北这片干旱的土地,太需要雨水的滋润了。
雨下的多,农场还能省些电费。
毕竟从地下抽水也是要用电的。
更能节约本就不算多的地下水。
大姨父说今天要犁地的,看样子要泡汤了。
这种天气适合睡觉,没法干活。
不过也无所谓,耽误几天问题不大。
关上窗户,回床上钻进了被窝。
冯雨迷迷糊糊醒来,问:“天还没亮呢你起来干嘛?”
姜宁道:“已经亮了,下雨呢!”
冯雨哦了一声,抱住他的腰继续睡。
她最近好像瞌睡变多了,不知道是不是跟怀孕有关系。
六点半的时候,闹钟也响了。
冯雨才打着哈欠爬起来,穿衣服起床。
姜宁也爬起来,三分钟就洗漱完,穿衣服下床。
出门看了一下,雨虽然不大。
但也不太适合跑步,会被淋成落汤鸡。
只好开上车子,去了食堂。
这个点还很早,吃饭的职工不多。
只有一些起的比较早的坐了几桌。
老杨和他爸拼了一张桌子,一边吃早饭一边聊着什么。
姜宁打了饭菜,过去坐他爸旁边。
两人就不聊了。
姜宁就问了声:“你们在聊什么?”
老杨说:“没聊什么,和你爸交流了下教育儿子的经验。”
姜宁就道:“我爸都是放养,再不就是皮带教育,能有什么经验和你交流。”
姜有信瞥了他一眼,没吭声。
老杨笑呵呵道:“用什么方式不重要,能成才最重要。”
姜宁点着头说:“这话也有道理。”
吃过早饭,老杨去了办公楼。
姜有信开着他的普拉多去了菜地。
虽然今天不出菜,但还是要过去看看。
姜宁则打包了两份早饭,回别墅。
到了别墅,冯雨已经洗漱好等着。
冯雪还没起床。
吃过早饭,冯雨开车去上班。
姜宁不想出门,回屋去上网。
上了会网,没什么意思,打了会游戏,还是没意思。
快十点的时候,接到了李老板的电话。
本来今天下坝滩的树就能种完了。
但下雨耽搁了,估计还得等一天。
姜宁问了几句前期种下的树苗的生长情况,才挂了电话。
看看时间,刚好十点整。
侧耳听了一下,楼下还是没动静。
心里就奇怪了,冯雪怎么还没起?
下楼去看了看,站在门口听了下,屋里没动静。
姜宁就敲敲门:“姐,起来了没?”
冯雪连敲了两下床,意思起来了。
姜宁就推门进去看。
冯雪穿着衣服趴在床上,被子已经叠起来。
显然早起来了。
姜宁过去探着头问:“你怎么了?”
冯雪指指脑袋,意思是头疼。
姜宁问:“是头疼吗?”
冯雪比个手语,意思猜对了。
姜宁就问:“头疼的怎么了,严重吗?”
冯雪比着手语,意思是很疼。
姜宁就问:“是不是感冒了,我给你拿药?”
冯雪比划,不是感冒了。
姜宁就纳闷了:“不是感冒那是什么?”
冯雪也不知道。
姜宁又问:“能起来吗?”
冯雪翻身坐了起来,一脸痛苦的捶着脑袋。
姜宁问道:“具体哪里疼?”
冯雪指着脑袋,里面疼。
姜宁就挺麻爪,头疼的原因千千万。
感冒了会头疼,疲劳也会头疼。
有时莫名其妙头也会疼。
这玩意没个准,也不知道是不是疼。
姜宁就问:“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冯雪竟然点头。
肯上医院,就说明疼的确实厉害了。
姜宁感觉不是太妙,说:“你洗脸的没有,洗了现在就走吧!”
冯雪点了点头,病怏怏的站了起来。
姜宁见她能走,就没扶。
下楼上车,去了中医院。
路上打了电话,到了先去问诊。
医生很有经验,一听一天要坐十几个小时,有颈椎病,心里就有数,告诉姜宁:“大概率是颈椎病引起的,先做检查确诊一下。”
姜宁惊讶:“颈椎病也会头疼?”
医生解释了下:“颈椎病严重的话会造成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缺血或者缺氧,症状就是头疼,甚至会压迫神经,引起神经支配区域疼痛麻木,先检查一下看吧!”
姜宁无话可说,只能先做检查。
做了一堆检查,基本上确诊了,没压到神经。
只压到了血管,造成了脑供血不足。
问题还不算太严重,吃药也没必要。
物理治疗就行,主要是推拿和按摩,关键不能再长时间坐着不动了。
要多活动,最好放风筝。
出了医院。
姜宁拿出手机,准备给冯雨说一下。
冯雪连忙抓住他的手腕,摇了摇头。
姜宁就问:“不给冯雨说吗?”
冯雪点头,挺不好意思。
姜宁就道:“不该瞒着冯雨,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她迟早也会知道。”
冯雪迟疑了下,就放开了他的手腕。
姜宁打通冯雨电话,给冯雨说了下情况。
冯雨情绪有点低落:“我姐怎么就这么多灾多难。”
姜宁就开导她:“人哪里有不生病的,不过情况不是太严重,还没有压迫到神经,物理治疗就可以了,医生让多放风筝,说放风筝能病这病,以后不能再坐着不动弹了。”
冯雨问了几句情况,说:“你们先回吧,我中午回去了再说。”
姜宁说好,就挂了电话。
然后给冯雪说:“咱先去买几个风筝。”
冯雪不知道有没有作用,但现在也只能听医生的。
于是姜宁开车带着她到处去买风筝。
找了半天,愣是没找到哪里有卖风筝的。
最后打电话问了下,才在老北安广场旁边找到一个摆摊卖风筝的。
(本章完)
本文链接:https://www.tailaixsw.com/170_170463/2773990.html